18种病原8种病毒,微生物诺奖大盘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因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的三位科学家。有些自媒体评论这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但尹哥却认为,在目前新冠流行的大背景之下,这次诺奖的评定的不仅肯定了人类在微生物方面做出的研究,更宣扬了“防大于治”的理念,给了全世界人民抗击致病微生物的信心。研究和发现致病微生物,学会与之相处,免除人类病痛,是历史的话题,也是时代的呼唤。
1
与微生物斗争的诺奖史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路程中,一直都伴随着致病微生物的身影,它们导致一次又一次传染病的肆虐,而人类则凭借着智慧一次又一次找到战胜疾病的方法,每一次人类与微生物的对抗无疑都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微生物相爱相杀的斗争史。
今天,尹哥就带大家从历届诺贝尔奖来回顾下这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 1902年,罗纳德·罗斯,发现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媒介,揭示了疟疾的病理
- 1905年,罗伯特·科赫,研究结核病,发现结核杆菌与结核菌素
- 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第一次发现原生动物具有造成疾病的能力
- 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辨认出虱子为斑疹伤寒的传染者
- 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发现黄热病疫苗
- 1954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托马斯·哈克尔·韦勒,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多种类型组织中培育生长的能力获奖
- 1966年,裴顿·劳斯,发现了诱导肿瘤的病毒
- 1969年,马克斯·德尔布吕克、阿弗雷德·赫希、萨尔瓦多·卢瑞亚,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
- 1975年,戴维·巴尔的摩、罗纳托·杜尔贝科、霍华德·马丁·特明,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 1976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
- 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哈罗德·瓦慕斯,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
- 1997年,史坦利·布鲁希纳,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
- 2005年,巴里·马歇尔、罗宾·沃伦,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 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吕克·蒙塔尼,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
- 2015年,威廉·C·坎贝尔、大村智,发现丝虫寄生虫新疗法;屠呦呦,发现疟疾的新疗法
- 2020年,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查尔斯·M·赖斯,发现丙型肝炎病毒
2
人类能战胜微生物吗?
看完上述历史,你不禁会捏一把汗,并暗自庆幸,人类总是可以在与微生物残酷的斗争中胜出。但真的是这样吗?
从种群的角度讲,人类几乎扛住了每一场和微生物的竞争,无论是打平还是惨胜。否则今天人类就不会占满这个地球,且日渐式微。
关于病毒,人类还真的“赢下了”一部分穷凶极恶的对手,比如用疫苗灭种了“人天花”,比如用抗病毒药物对丙型肝炎病毒“赶尽杀绝”。
天花病毒 图片来源于百度
而关于细菌,人类至今还没有赢下任何一个对手,虽然在抗生素发展的巅峰时期,人类曾经不止一次认为即将大获全胜。但今天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大批多重耐药甚至全耐药细菌的肆虐。
滥用抗生素催生超级细菌 图片来源于百度
而关于寄生虫,人类主要是通过公共卫生预防的方式来对抗,比如对抗包虫或者血吸虫,要知道,我们迄今为止还未能成功开发任何一款人用寄生虫疫苗,要知道即使是小小的疟原虫,依然每年可以引起超过2亿次的感染(疟疾),造成50万人以上的死亡。
血吸虫 图片来源于百度
虽然,在面对微生物的威胁时,人类从未停止过斗争,也正是有着诺奖获得者一般的探索精神,各国的科研以及医学工作者不断取得创新和进步,但毕竟,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它们在地球上繁殖、发展、无处不在,和所有生命一样,以生存为第一要义,壮大自己,它们已经来到地球几十亿年,而人类成为地球霸主不过万年时间,要想彻底战胜致病微生物几乎不可能实现。
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也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微生物和人类都是物种,我们和微生物的关系,不仅是对抗还有合作,不只是竞争而是共生。归根结底我们所谓的感染病,是我们跟微生物的谈判破裂了。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人类和微生物的注定长期共存,与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如我们主动寻找与之相处的合适方法。
然而我们也完全不用悲观,孔夫子曾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承认人类认知的局限,学会从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史中去思考和总结,坚持把防控放在第一位,提高公共卫生条件以及医疗水平,继续学习诺奖科学奖们的精神,推动科技不断进步,加强对微生物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要与微生物友好谈判,在和谐共处取其长处,在疾病肆虐时灭其威风。
推荐阅读
1.至今也没有疫苗的丙型肝炎病毒,为什么还能斩获2020年诺奖?
☟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学习更多靠谱的科学知识。
关注后,
点击菜单栏“文章”,阅读尹哥聊基因精选文章。
点击菜单栏“视频”,观看尹哥演讲视频和科普视频。
发送数字0,即可申请加入尹哥的粉丝圈“尹力场”。
发送数字8,即可通过关键词搜索往期文章。
【声明】生命科学与基因技术正在高速发展,针对同一研究课题,不同团队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甚至相悖的可能。另受本人知识结构及参阅资料准确性的局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欢迎读者随时纠错并参与讨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听天方烨谈基因电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