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努力,到这一年,中国人口在全球比例将不足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最近,娲育人口研究更新了《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版》,他们认为,如果只按目前的力度鼓励生育,中国将成为老龄化程度和人口萎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到2100年,中国在全球人口中的占比仅有4.8%,并提出了为生育减负的十项建议,这一度引起了吃瓜群众的热议。
根据娲育人口研究的分析,在高预测情况下,到2050年中国人口约为12.88亿人,较2022年下降8.8%;在中预测情况下,到2050年中国人口约为12.30亿,较2022年下降12.9%;在低预测情况下,到2050年中国人口约为11.72亿人,较2022年下降17.0%。
就在去年,人口预测方面的权威联合国,也曾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22》。根据他们的分析,在高预测情况下,到2050年中国人口约为14.13亿人,较2022年仅下降0.1%;在中预测情况下,到2050年中国人口约为13.17亿,较2022年下降6.7%;在低预测情况下,到2050年中国人口约为12.22亿人,较2022年下降13.5%。
不难看出,不管在任何一种预测状态下,娲育人口研究的预测都显得更加“悲观”,不过这可能和两个报告发布的时间有关。
联合国最新一版的《世界人口展望》发布于2022年7月,当时认为,中国的人口拐点将在2025年左右到来。舆论虽然有所担心,但大多数人的心态是:那毕竟是两三年后的事,这期间还是能找到很多应对办法的。
然而,当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时,大家才发现,2022年中国人口同比减少了85万,过往各方的估计都过于保守和乐观了。娲育人口研究的数据就是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后的数据进行调整的。
人口下降,短期内不会有太明显的感受,但长期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根据娲育人口的分析,到2050年,中国人口在全球人口中的占比将从现在的17.5%左右下滑至12.3%,到2100年时将下滑至4.8%,
△高、中、低预测下,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来源:娲育人口研究)
另外,在出生人口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人口将呈现更加清晰的“倒金字塔”结构,年轻人将远远少于老年人。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值达到14.3%,65岁以上的抚养比(表示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达到20.8%,未来这些指标还将持续上涨,预计2050年左右才会达到峰值。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人口构成示意图(来源:新华社)
人口结构问题的本质是生育问题,而生育问题的症结在于年轻人。
只有弄清楚年轻人心里想什么,解决年轻人遇到的问题,让年轻人想生、敢生、能生,才有可能从根源上扭转危局。
就拿最近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很大程度上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国家统计局在2022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16~24岁城镇年轻人调查失业率接近20%,25~59岁城镇成年人调查失业率也达到5.6%。
寒窗苦读二十年,回过头来才发现学校里教的东西对于找工作没多大帮助,使得年轻人中出现“学历焦虑”,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打破困境,最近10年,考研的人数就翻了将近3倍。
结果自然是集体的“学历贬值”,也意味着更多处于婚育年龄的年轻人,不是刚踏入职场,就是仍在学习,缺乏足够的经济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育决策。然而,即便等到手里稍微有点钱、工作稳定,往往达到、甚至超过最佳生育年龄的尾声,而这时还要担心“35岁的劳动危机”。
△近10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和考研报名人数激增
即便有了工作,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也是压在年轻人身上的大山,特别是房价问题。以深圳为例,房价收入比达到35,也就是说,普通人需要35年不吃不喝才有可能买下1套房,而中国其他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极高的。
普通人无法负担,一些城市甚至推出了80年、100年的房贷组合,也让不少人调侃:“一天爸爸拿着个古朴的本子对儿子说,儿呀,你快看,这是你太爷爷传下来的房贷……”
高企的房价,掏空一个家庭、两代人、六个钱包,才勉强凑了首付,还得再背上几十年的贷款。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孩子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十分艰难的决定。
△网友们调侃的现代式“啃老”(来源:网络)
生娃简单,养娃更难。年轻人们在经历996、007,饱受社会的“毒打”后,也引发了“对孩子投入不足,会变成螺丝钉”的恐惧,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为“资本家”们当“牛马”。因此,除了要求子女们跑赢小考、中考、高考,甚至还希望他们卷到硕士、博士,另外乐器、舞蹈、书画等课外辅导也不能少,导致养育成本高得吓人。
△(来源:微博网友@呆十三)
面对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年轻人们也纷纷用脚投票。
某瓣这几年就出现了不少“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抠门男女省钱组小组”,专门研究和分享自己的攒钱心得。比如怎么做到“一件衣服穿十年”“十元可以吃一天的饭”“一个月只花1000元”……
还有一些人,干脆选择不婚主义,过上“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从这个角度看,已经有一部分群体提前进入令人绝望和窒息的“低欲望社会”。
△某攒钱小组下发布的帖子
年轻人不愿意生,本质上还是过得不幸福,但怎么才能幸福呢?
上个世纪,美国经济学伊斯特林曾提出一个悖论:通常在一个国家内,富人报告的平均幸福和快乐水平高于穷人,但如果进行跨国比较,穷国的幸福水平与富国几乎一样高,有钱的美国排第一,没钱的古巴照样能排到第二。
也就是说,他认为,经济状况并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相对收入却有可能左右我们的主观感受。
人口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已经显现,前段时间吵得沸沸扬扬的“65岁退休”问题,本质上是国家层面的“人口焦虑”。
如果人口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扭转,这一焦虑可能还会持续性升级,比如隔壁日本,就推出了鼓励延迟退休的方案,最高退休年龄放宽到75岁,美国正常的退休年龄也到了67岁,并且有政策鼓励70岁以后退休。
实际上,维持一定的人口规模,是国家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石,也是集体层面的共赢。二十大报告就提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尹哥也希望,能有更多鼓励生育、优化分配、塑造更加公平自由环境的政策出台,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让大家都能拥有更高的幸福感,一起度过人口危机。
您认为当下生孩子最大的阻力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分享。
2020年,中国的总抚养比(老人+儿童)是多少?
点我看试试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