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论文署名冲突?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发表论文是评价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所以作者在文章中的署名权益就变得尤为重要。而这会带来一些微妙的情形,尤其对于初级科研人员来说,有时不得不面对难堪的局面。在注定要合作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作者权益呢?请看一位年轻学者的建议。
原作 Andy Tay
编译 净初
出品 知社学术圈
当我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经人介绍来到一位博士后的实验室。对科研的热情让我不假思索地表达了对研究项目的兴趣,而没有思考为什么很多同僚都不愿去帮那位博士后做事。
尽管我和博士后最初以很专业的方式建立了联系,我也确实学到了一些研究技能,但很快我就认识到,博士后借由我是实验室中的新人而占我的便宜。工作量的分配不公平,而且他总在我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后才回到项目中。
更糟的是,博士后要求作共同第一作者,可无论在实验设计、数据采集还是文章撰写方面,他都贡献寥寥。最后,通过教授的调解,文章以共同一作的形式发表,条件是我再与不用跟那个博士后共事。
也许你自身也接触过类似的经历。合作通常能够加强和促进研究,然而对于作者署名的处理,往往并不容易,尤其在合作者拥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对自身工作有着不同期待的时候。
因此,基于个人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五点,对于初入科研领域的朋友希望有所帮助。
为了避免陷入令人纠结的工作关系,请谨慎选择你的合作者。如果你是实验室里的新人,礼貌地询问下周围人,对你的潜在合作者有个大致了解。如果你觉得这样不太自然,可以考虑和教授聊一聊,请他们为你推荐人选。你的教授应该对实验室里每个成员的风格都有一定把握。
如果你正和实验室以外的人合作,也应该考虑同样的标准。可以通过你的朋友、同事或者教授来获取更多潜在合作者的信息。好好利用社交媒体,很可能你们有几个双方都认识的同事。
讨论贡献和作者署名问题可能会为时尚早,因为研究工作未必一定能成功。然而,最初的提议能够帮助避免后期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当研究极为成功的时候。比如之前的CRISPR技术争议以及2015年中国的磁遗传学发文争议。
与合作者谈一谈,看他们希望如何划分工作,并把这些都落在纸面上。需要注意的是,平等的作者署名并不意味着在工作各方面的贡献等量。合作往往是集中每个人的优势,强强联合。如果你的写作功夫更好,而合作者更善于做实验,那么你们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责任,只要对工作量的分配达成共识。
世事难料,即使你努力寻找到了理想的合作者,事情也未必能像你期望的那样发展。重点事项会随着时间变化,新的协议也会出现。在这一阶段,可以就贡献和作者署名问题同合作者提一提,最好能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以获得认可。
如果对方能从你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你们可以享有一段和谐的工作关系。倘若对方不这样做,那么你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这种事可能多发生在年轻科学家身上,由于实验室里的等级关系从而被迫让步。
当你进入这种困境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大概还是向实验室老板寻求建议。准备好材料,比如往来邮件、协议、工作安排和已完成内容等等,让你的教授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你应当说明双方在项目不同方面的贡献,从而说服别人你自己为什么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
个人而言,当我遇到这种问题时,我的教授建议我不要再和那个博士后联系,而让他来代为调解。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谈的,但他的智慧足以解决这种纷扰,让我能够更专心于研究工作上。
不要因为合作出现问题而感到沮丧!虽然听过些令人厌恶的合作故事,但也有很多精彩优秀的合作案例。要抱有这样的想法,合作共事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具有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都期望一起努力,取得重大突破。与其在寻求合作时灰心丧气,不如牢记你可以通过选择和你工作道德标准一致的合作者,避开那些合作关系的隐患。同时,你也要积极地监督自己的工作进展,向老板寻求关于科研生活的建议。
原文链接
http://blogs.nature.com/naturejobs/2016/08/01/five-tips-to-overcome-authorship-conflict/
另请关注
点击链接参与投票
或点击左下“阅读原文”
扩展阅读
谢灿发表, 张生家解雇, 投稿Nature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本文由知社原创编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投稿、授权、合作事宜请联系
service@scholarset.com 或微信ID: scholarset
回复“目录”或“分类”,浏览知社更多精华。长按二维码识别,可以关注/进入公众号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