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博无牛文章非牛老板成功申请NIH K99的经历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K99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针对事业起步阶段青年学者的一个资助项目,历时五年,直接经费接近百万美金,旨在帮助青年学者从博士后研究走向独立,往往是拿到生命科学领域美国高校终身教职轨道(tenure track)的敲门砖,竞争异常激烈。本文作者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没有显赫的出身,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样成功申请获得K99资助,其经历颇有启示意义。
本文转载自未名空间,特别致谢。
最近刚刚得知NHLBI决定资助我的K99,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申请过程中,搜索了网上包括MITBBS上很多关于K99的文章,发现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材料,但是同时也有一些我个人觉得不太正确或者有些误导的信息。正好趁现在还未完全忘记,把我的申请经历以及一些相关信息写出来,如果能为各位继续奋战在这一行的同胞们提供一点点的借鉴价值,也算没有白码这些字。
如果说我的K99申请曾经受益于读博期间的某一件事,那就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3篇英文文章和1篇中文文章。那时学校刚提高了博士毕业要求,即毕业之前至少要发表1篇SCI收录文章和1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中文文章可以用英文文章代替)。如果不能按时毕业的话,过了预订的毕业时间后学校的每月800元的补助就会终止,这对于已经老大不小的同学们来说还是有很大压力的,所以大家都想方设法争取提前达到毕业要求。我起初因为实验结果不错,对按时毕业是比较乐观的,手头的多篇文章只准备向SCI收录杂志投稿。没有想到多次被据稿,在离毕业就剩整整一年时,我所发表的文章数还为0,面临着极大的延期毕业的压力.于是降低期望,把投稿杂志的IF降低,同时范围扩大到中文杂志。终于幸运的陆续收到了文章接收的好消息,按时毕业。
看到网上有人的观点是,如果没有在CNS等顶尖杂志发表文章的话,拿到K99的几率很小。我对此不完全赞同。我不否认CNS及其子刊文章会给你的申请大大地加分,但是如果运气不佳没有这些牛杂志的文章,不代表你拿到K99的几率就很小。实际上,我曾经专门在NIH Reporter上查过我们领域受资助的人,有很多都曾在领域内主流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但是没有CNS文章。仔细想一下也算合理,因为K99主要是帮助申请人独立,如果有一定的证据显示申请人曾经作为主要作者高效地完成多个研究项目的话,就能够说明他具有将来独立工作的潜力。
我的第一篇SCI文章在博士毕业前半年被接收以后,我就开始联系美国的博士后机会。与许多刚刚毕业、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博士生一样,首要选择是领域内的大牛老板,如果是在牛校更好。联系的过程还算比较顺利,虽然收到了不少据信,最终还是拿到了一个牛老板M实验室的博士后机会,不过学校以本科生教学为主,整体科研实力不强,排名在100名之外。当时感觉很惊讶,因为发现美国许多排名靠后的学校里竟然有很多大老板。但是,当时却不了解这样的地方实际上对博士后申请K99是不利的,因为申请材料里有一项“Environment & Institutional Commitment”,需要说明学校的硬件、软件各个方面,很明显牛校能给申请人提供的支持要更多一些,这一项得分也就会高一些。
出国之前,对在海外高校当教授的难度略有耳闻,也知道有许多非常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不懈地年复一年地做着博士后,盼望着做出重量级的研究成果,最终在学术界找到教职。虽然知道这条路不会非常平坦,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却几乎是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机会了。首先,我与妻子可以结束在国内时多年两地分居的状态。另外,博士后的薪水对我们来说,还是相当多的一笔钱,足够我们两个人生活了。不过,当时暗暗地在心里给自己设定了一个5年的期限:如果博士后做了5年之后还看不到希望,那我就不再继续坚持,而是转而寻求其它谋生手段。
很快,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我就来到了美国这个传说中的经济、科研实力遥遥领先的国度。牛老板M的实验室很大,人数维持在15个左右,而且刚发表过CNS子刊的文章,领域内的顶尖杂志更是一篇接着一篇。面对大好的形式,我也梦想着经过几年的努力,自己应该也会拥有个把篇领域顶尖杂志的文章,应该可以回国去谋个教授的职位,然后安安稳稳的教书育人。
没想到,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我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问题。说起来自己都觉得好笑,在学校英语学了十几年,每次考试英语都不成问题的我,竟然发现自己在组会上一大半的东西听不懂,说也说不出来。再一个就是“文化休克”,观点、看法与实验室的老外们都有很大的差别。虽然有时因为文化差异会有点摩擦,但是大家相处总体上还是比较愉快,他们人都很好,有几个对中国很感兴趣。我也交到了几个非常知心的朋友,周末经常一起吃饭、出去旅游。
可能是因为语言的问题,牛老板M没有给我分配很重要的项目,自然1年过去了,我的实验也进展不大。博士后1年半的时候,我感觉不能再继续耗下去了,心里有了换实验室的想法。这时,我第一次从一个中国朋友C那里听说了奖学金(fellowship),C在我们旁边的一栋楼里做实验室工作,人非常热心,在我刚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学校之后给了我很多帮助。他强烈建议我申请fellowship。我因为实验不顺,也没心思考虑这些。甚至连fellowship是怎么回事都懒得了解。
我要离开实验室的想法在老板M那里没有遇到任何阻力,不过他只会给我半年时间,要求我在第二年合同结束之前,尽快把手头的结果整理成文章投稿,因为这个项目是我自己搞的,我走了以后没有人会继续做下去,当然,也没有人会有兴趣。因为近两年实验的不顺利,我开始对自己是不是适合搞科研产生了怀疑。一度情绪非常低落,不知道是否需要调整自己的定位。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其实除了做博士后之外,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机会)。
于是我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写文章、同时找工作、面试。通过这一轮博士后,我吸取到的教训是,大实验室虽然发表文章水平高,数量多,但考虑到实验室的人数也很多,真正轮到每个人身上,可能几年也轮不到一次。确实,M实验室也有不少人许多年都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吸取上一次的教训,这一次我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小实验室,当然,如果能在牛校的话就更好了。这时,我想起来C所说的fellowship,虽然当时还是不知道fellowship是怎么回事,但在面试的时候还是问了一下将来的老板会不会支持我申请fellowship。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以后,我加入了新老板J的实验室。
当时,这个新老板J在我们这个综合排名全美第二、三十的学校里刚升到副教授。实验室约有5个人左右,平均每个人发表的文章数量不比大实验室的少。因为人少,老板J对每个人的课题都有很明确的分工。在做出了一些初步的结果以后,征得老板J的同意,我就开始准备申请我们领域一个全国性协会的博士后fellowship了。这时候,得知我在第一轮博士后老板M实验室的第一作者的文章也已经发表在一个不错的杂志上。新老板J显得非常激动,说这是一个绝佳的申请fellowship的机会。评审人会非常高兴见到申请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文章发表,即使不是在顶尖的杂志上。很令我高兴的是,第一轮博士后老板M爽快的同意了给我提供一封推荐信。
我的博士后生涯很快有了转机。博士后第三年快结束的时候,得知我fellowship非常幸运地得到了资助,为期两年。我继续留在学术界的想法又开始死灰复燃。心里盘算着如果能在领域内顶尖期刊上发表一两篇文章,兴许就可以拿到教职了。命运再次跟我开了个玩笑,我抱了很大希望的两篇文章均先后被领域内顶尖期刊据稿。老板J在领域内的地位正在上升,但他对此也无能为力。于是他以很抱歉的口气跟我商量是不是投个IF低一点的期刊。我当然明白,他根本没有必要和我商量,毕竟他才是这个实验室的老板。不过我心里还是很感激他能照顾我的情绪。最终这两篇文章还是与顶尖期刊无缘,分别发表在领域内的主流期刊上。
至此,我似乎看到了学术界的大门正在对我一点一点地关闭。依靠现在所发表的文章,远远不够支持我在这一行谋一个职位。正要绝望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在第一轮博士后期间的朋友C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美国学术圈里混,最关键的就是能弄来钱。钱远比CNS牛文章重要。这些“奇谈怪论”,对于刚从国内出来,一直以SCI影响因子为导向的我来说,简直不啻于天方夜谭,常把我惊讶得目瞪口呆。这时候,从C和其他几个朋友的口中先后听到了传说中的K99。于是大概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也初次拜读了本版前辈cfap的大作“我的博后以及K99经历”。写得真是引人入胜,荡气回肠!在这里不得不赞一下cfap无私的分享,读完了以后大概了解的K99是怎么回事。也开始计划什么时候征求一下老板J的意见。这时我已经做博士后第四年了。
安安心心地过完圣诞新年。我已经进入博士后的第4个年头了。在大家都返回到实验室后的某一天,趁着老板J心情不错,我装作漫不经心的问了他一句,是否能支持我申请K99。“K99?这是什么经费?”他一脸愕然。这也难怪,我是他独立以后招的第二个博士后。实验室以前还没有人申请过K99。于是我把从cfap帖子里了解到的东西跟他简单地解释了一番。他高兴地说,当然了。我们实验室是小实验室,老板向来非常支持学生、博士后申请经费。他一直认为这是对我们很好地锻炼,当然拿到了以后也可以给实验室省出一个人的工资。这一点我感觉是中小实验室的另一个优点,即争取到机会的难度要小一些。有的fellowship对一个实验室的受资助人数有限制。如果在大实验室,除非你是最拔尖的、最受老板器重的,否则争取到申请经费机会的难度会比较大。我自小到大在学习、工作上一直在竞争,真的是有点厌烦了。第一轮博士后的经历,让我知道在大实验室的话,即使我拼尽全力,可能也只能属于边缘人,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言归正传。老板J痛快的答应,清除了我向K99进军的最关键的一个可能的障碍。考虑到我的具体情况,老板J建议我在博士后满四年后的第一个截止日期提交。这样的话,如果第一轮申请不能拿到资助,我还可以赶在博士后四年后的第三个截止日期重新修改提交一次,也就是博士后五年之内的最后一次机会(从2014年开始,NIH对K99申请人的博士后期限由五年改为四年,这一点我后面还会再涉及)。于是,我开始正式的搜集资料,分析自己的弱点,同时构思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当时收集准备的资料主要有:
NIH出台的关于K99的申请指导(PA-11-197,最新的是2014年的PA-14-042):
http://grants.nih.gov/grants/guide/pa-files/PA-14-042.html大概浏览了一遍,感觉跟天书一样,看完了一头雾水。不过这个是最权威的,第一遍看不懂没关系,可以同时看其他的资料,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再回过头来看就会容易很多。
How to put together (your life and) a K99/R00 proposal BY Arlenna:
http://chemicalbilology.blogspot.com/2008/06/how-to-put-together-your-life-and.html
K99/R00 Discussion Forum:
http://k99r00-land.motionforum.net/login
How to write a K99 BY Jake:
http://k99advice.blogspot.com/2011/03/general-advice.html
K08 and K99 Cardiovascular Training
http://circres.ahajournals.org/content/110/7/910.full
How to Obtain a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Sponsored K08
and K99/R00 Grant in the Current Funding Climate
http://circres.ahajournals.org/content/110/7/907.full
NIH Paylines & Resources
http://writedit.wordpress.com/nih-paylines-resources/
在NIH Reporter里(http://projectreporter.nih.gov/reporter.cfm)搜索一下本校曾经有谁拿过K99,可以跟他们联系,看看能否抽时间一起见见面聊一聊,索取一些相关的资料。在这里我也想说一下如何跟别人索取资料。在论坛里经常可以看见如果有人分享申请经验,回帖里就会有很多人留下信箱(可能还是专门新注册的一个备用邮箱,或者论坛账号),从分享人索取申请书。我不太赞同这种做法,将心比心,如果你从别人索取材料都顾及自己的隐私,不用自己的真实信息,那分享人的申请书里有自己未发表的实验数据、下一步的研究计划、以及很多的个人信息,分享人是不是也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私人信息被滥用,甚至自己辛苦思考的研究方案被抢先发表?所以我对索取资料的建议是,首先与被索取人建立私人关系,让他了解你,取得他的信任,并保证材料仅限自己使用,不会转发给其他人。其次就是仅索取能刚好满足自己需要的、包含私人信息、保密资料尽可能少的材料。如果设身处地为被索取人着想,相信许多人还是愿意提供帮助的。
K99针对的是还需要进一步训练才能独立的博士后,而不是已经可以寻找教职的博士后。这一点非常关键,你需要说服评审人你确实需要在某个领域、某个技术进一步学习以后才可以独立开展研究,而且这个研究需要跟现在老板的研究方向有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发展一个新的研究项目。很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先看一看本校、本系教授们的研究方向,是否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利用他们的技术研究自己的问题。初步有了简单的思路以后就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研究计划并很友好地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做自己K99项目的co-mentor。其实就是自己起草一个Statement by Co-mentor,然后让教授们签字,不会占用他们太多宝贵的时间。我询问的几个教授都很痛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我的一个弱点是我的老板J在当时总共只指导过3个博士后(包括我在内),而且实验室从来没有人在学术界找到过教职。正好当时有一个领域内的大牛A到我们学校做讲座,我和几个学生一起陪他吃了早饭。这个大牛A曾经带过30多个博士后,其中一大半20几个在高校里做教授。碰巧后来去外地开会的时候又碰到了他。于是在我讲poster的时候就过去跟他打招呼,问他有没有空看看我的poster。他爽快的答应了,聊了一会我的研究之后,我趁机告诉他我要用这些初步结果来申请K99,并问他是否能做我的co-mentor。他也很痛快的同意了。除了这几位之外,后来我又联系了几位教授做我的consultant,从来没有被拒绝过。所以我想鼓励大家,如果有感兴趣的教授,大胆地和他们联系吧,最坏的情况是他们不给你回信或者拒绝(几率很小很小),对你来说也就浪费几分钟写信而已。
我的另一个弱点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文写作训练,难免有语法、拼写错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跟学校里负责协助基金申请书写作的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联系。她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从思路、语法、内容各方面都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反反复复的修改,三番五次地麻烦她,她每次都在第一时间给我反馈,没有一点不耐烦的感觉。再次衷心地感谢她。
研究计划方面,根据已有的数据,我又更深入的发掘了一点。因为是自己的课题,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也是心里最没有底的一部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课题是老板J的一个已经将近10年的R01,这条通路研究的已经比较清楚,处于收尾阶段了。J的研究重心已经不在这块了。我的研究发现了这条通路下游的一个机制,有一定的新颖性,但是我不知道这一块还有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是不是一个合适的K99课题,更不确定以后是不是能够靠这个课题找到独立教职。不过这一部分已经是我手头最好的数据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在征求了老板的同意以后,我的心一横,就用它来申请吧。
时间过得飞快。有半年的时间每周末都去实验室加班,尤其是最后两三个月,基本上很少做实验,每天从早到晚都对着电脑写个不停。越到最后越感觉时间不够用。我一度甚至想放弃这个截止日期,来赶下一个截止日期,以确保我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跟老板J谈过之后,他坚决反对,说那样的话我就只能有一次申请机会了,于是作罢,继续赶原来的截止日期。终于初稿完成了,我把研究计划发给老板,希望他能提一些建议。老板很快就看完了,评价是,估计没戏。他建议我把研究计划整个换掉,改一个方向,重新写一遍。我当场哭笑不得,老板啊老板,我以前征求您意见的时候您说过这个方向可以啊,写这些东西已经把我累得吐血了,更换研究计划的话,我辛辛苦苦找的co-mentor以及他们的支持信都要重新再组织。时间是无论如何也不够了。老板看出了我的想法,说,具体写哪个方向还是你来定吧,毕竟这是你自己的课题。他悠闲的遛达走了,办公室里只剩下了一个郁闷无比的我。
看来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于是我大的研究方向没有改,但根据老板提的建议,在小的细节上修补了一番。终于赶在截止日期当天把K99申请书交了上去。走出系里的大楼,突然间发现外面的天好蓝,鸟儿唱歌是这么的动听。我对自己说,申请书交上去了就是胜利,不管结果如何,我尽力了。即使拿不到,我也不会后悔了。
第一次申请交上去之后,老板J就建议我把申请书中用到的数据整理出一篇文章,计划再冲击一次领域内的顶尖杂志。写的过程中,又发现需要再补一些实验,于是同时开始做着实验。再次回到阔别几个月的实验台,感觉好亲切!看着实验台上静静躺着的我的移液器、定时器、记录本等等,就像看见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慨万千……情绪平静下来以后,又开始了典型的博士后生活:在实验室匆匆地走过来走过去忙着实验,看见同事们就忙里偷闲的瞎聊几句,一切是这么的平淡、真实。
转过年几个月后,第一次K99申请的分数(impact score)出来了,33,比往年的分数线25差了8分。当我正因为希望不大而情绪有点低落的时候,老板却显得非常激动。他的结论是,这次估计NIH不会资助,但是第二次应该就很有希望了。我这才意识到为什么他以前竭力反对我错后一轮提交K99申请,因为他当时就看到拥有第二次机会对申请的成功至关重要,而我当时却没意识到这一点。
虽然分数已经出来了,在得到评审建议(summary statement)之前,能做的却非常有限。我就继续每天做实验、写文章。计划如果能赶在第二轮评审之前文章刊出来的话,那对我的申请将会是很有利的。几个星期后,拿到了评审建议。果然和预料的一样,评审人对我的研究计划提出了比较多的问题,包括统计方法、小分子抑制剂的特异性等等,幸好都不是太难回答。另外,这半年期间我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申请中列出的部分实验,我把这部分最新的实验数据又制作了两个图片作为初步结果加入了研究计划,让评审人看到我可以顺利地完成申请书中所列出的实验。
拿到评审建议几天后,我与项目负责人(Program Officer)通了电话,就几个我拿不准的问题询问了他的看法。比如,有一个审稿人觉得学校对我的支持力度不够大,通过项目负责人了解到,我的学校支持信(InstitutionalCommittment)内容太通用了,感觉就是个模板,套在谁身上都可以,没有特别突出“我”个人的特点,这个更好办了,通过我们系主任,把这个文件彻底修改了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评审建议里所列出的每个弱项,都要涉及到,按照评审人的建议修改。如果觉得评审人没有理解你的意图,需要做出解释,把问题说清楚,千万不要与评审人争论。总之,一定不要遗漏任何一点。
第二次提交要比第一次花的时间少很多。因为许多材料已经是现成的,仅作少量修改甚至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提交。实际上,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写文章上了,终于在博士后五年之内的最后一个K99截止日期前一个星期把文章投出去了。然后迅速回过头来忙K99,争分夺秒的完成每一项材料,顺利地赶在截止日期前将申请书交到NIH。
十几天之后,我已经超过了博士后五年的时间限制,没有资格再申请K99了。
博士后已经做了5年了。五年之前,我给自己设定的计划是,如果此时我在学术界看不到希望,那说明我不是这块料,我就会义无反顾地离开。这些年来,虽然文章发了不少,但是没有顶尖杂志的文章,所以在发表的文章方面我没有优势,不足以让我谋到教职。现在唯一的希望就在K99,但是众所周知,美国自金融危机以来,NIH的资助力度大减,拿到经费的希望简直可以用虚无缥缈来形容。本来计划K99申请交上去以后,我就忘记这回事,立即开始着手尝试寻找工业界的机会。可是,很明显我高估了自己的能量。紧张忙碌了这么长时间以后,我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准备找工作的事。于是,浑浑噩噩得过一天算一天,先让体力慢慢恢复过来再说吧。
悲剧接踵而来。先是我投给领域内顶尖杂志的上一篇文章(数据多数在K99申请书中作为原始结果)又被无情的据稿了。这可以说是我离该杂志最近的一次:三个审稿人对文章的态度都还算友好,可是编辑最后还是决定据稿。至此,我五年之内四次尝试向该杂志投稿全部以悲剧告终。这篇文章无论如何在K99评审之前是刊不出来了。
此时老板J的经费又出了点问题,R01到期之后没有续下来。实验室风声鹤唳,一个博士后和一个技术员已经先后离开。老板每天加班加点地忙着申请一切可能的经费。考虑到我的课题已经处于收尾阶段,对实验室的未来已经不是特别重要,我有一种预感,如果老板没有足够的经费维持实验室的规模,下一个要离开的人将会是我了。我不知道这一天会不会来到,什么时候会来到。希望老板能挺到我的K99出结果的那一天吧,我心里想。
K99的评审会议定在三个月后召开。随着时间越来越近,我心里的弦也绷得越来越紧。评审会议召开前两天,老板语气凝重地告诉我,美国政府关门了,具体什么时候开门还是未知数。如果两天之内开门的话,K99的评审估计不会受太大影响。老板在当时也有一个R01等待评审,可想而知他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最终结果现在大家也都知道了,因为政府关门的时间长达两星期,原定的评审会议都被取消了。NIH一度曾经发通知,说错过的评审会议会推迟到下一轮即四个月后召开,立即遭到学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期间的心里的焦急上火略过不表。
NIH终于尽量尽快安排了评审会议,第二次评审的分数终于出来了,是出人意料的18分!比去年的分数线25(payline)还要好7分!虽然最终是否获得资助还要等几个月以后才能揭晓,但是老板对这个分数还是非常乐观的。我心里的压力也稍微减轻了一些。随后,老板拿到了一个学校的经费,确保实验室至少可以在一年内继续维持3个人的规模,不用再裁员了。我的一年之内的工资应该会有保证了。又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本应在三个月后出来的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推迟到将近五个月后才出来。从我博士后第四年开始准备申请K99算起,整整两年之后,我才收到了NIH计划资助我的K99申请的最终结果。
得到我拿到了梦寐以求的K99之后,我的心情却出人意料的异常平静,远没有想象中的万分的激动。也许,经过长时间焦急的等待,心里的激动已经释放的差不多了吧?抑或是我的心态经过这些磨炼已经变得稍微平和一些了?我不知道。
我唯一知道的是,未来在学术界的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路,不会是一条很容易走的路。这些年在学术界,目睹很多已经拿到tenure的副教授甚至正教授们,都在为实验室的生存而加班加点、苦苦挣扎。这样的生活与想象中的有钱有闲的教授生活相去甚远,相反,感觉比许多博士后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压力更大。与学术界以外的多数人一样,每天都在为生存而奔波、奋斗。也许,这就是人的宿命吧。
话题扯远了。人生的意义应该是哲学家考虑的事。我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是老老实实地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吧。第二次K99的评审建议里,评审人很显然地注意到了,我对第一次的评审建议里的每一点都做了针对性的修改或解释,他们对此很满意,虽然两次的评审人员并不完全相同。另外一个评审人提出的不足之处是,虽然申请书中的数据多数在第一次提交时就已经做出来了,但直到第二次评审时这些数据还没有发表。从中可以看出,评审人还是希望K99的申请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快的把实验结果发表出来,保持自己发文章的频率和数量,以确保自己在学术界的曝光率。
NIH最近把K99申请人做博士后的年限由5年改成了4年。我个人感觉新规则对像我这样做过两站博士后的人会非常不利。为了确保有第二次提交的机会,第一次申请最迟应该在博士后3年末、4年初提交,如果中途换实验室的话,会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充足的初步结果和构思未来的研究计划。这就要求大家在博士毕业选择博士后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考虑,因为几乎没有可用于浪费的时间。
得知拿到K99的消息之后,甚至在经费激活之前,我就已经隐隐地感觉到了压力。研究课题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走?没有在美国上学、教学经验以及语言、交流方面的弱点该如何克服?在学术界申请教职的材料、面试如何准备?如何从无到有地建立一个实验室?哪些内容可以写进第一个R01申请书?我能不能在这一行生存下去?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考虑了。我现在还不知道答案。祝我自己好运吧。
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成功的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国人有更多更好的出路,已决定在学术界发展的可以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初计划发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为了与和我背景相似的同胞们共勉。即使你不是在美国拿的博士学位,没有CNS等顶尖杂志的文章,不在大牛老板的实验室,也不要灰心丧气。只要能持续地在主流杂志活跃地发表文章,有一个支持自己的老板,也不是没有可能走学术这条路。
退一步讲,目前美国生物医学领域的形势比较严峻,即使学术这条路走不通,也不一定是坏事。我有一些朋友或转行、或去工业界,大家都过上了自己满意的生活。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对自己的人生不放弃希望,相信一定会获得回报。
如需转载或者合作请看下方↓↓↓
service@scholarset.com 或微信ID: scholarset
回复“目录”或“分类”,浏览知社更多精华。长按二维码识别,可以关注/进入公众号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