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谈清华简《封许之命》中的“周簠”

妙耳鉴珍 2021-04-19





清华简《封许之命》简七,记载成王赏赐给吕丁的荐彝中有名为“周”的青铜器,字形如下:

“周”整理者把这两个字括注为“雕匚”,认为“”所从的“匚”,《说文》认为是受物之器,读若方。“雕”指器上雕镂纹饰[1]。

谢明文先生认为“”应读为“”或“(簠)”(“”、“”音义皆近)。《说文》:“匚,受物之器。象形。凡匚之属皆从匚。读若方。,籒文匚。”甲骨、金文中的“”,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用法是用作“报”,一种用法是用作器名“”或“(簠)”。这两种用法的“”最初可能就是共享一形,也可能彼此来源不同,后来才混同为一,谢先生倾向后者。西周早期的爵(《集成》09058)有人名或族名用字作“”,研究者或释作“”。如果此说可信,再结合金文中多见的“”字来看,谢先生认为后者所从的“”实即前者所从“”之省。而“”正是簠类器的象形,它即簠类器正视与侧视之结合。

仲妃卫簠(《近出》525,《新收》400,《铭图》05927)自名作“”,它应是比较原始的“”类形省略右边一竖演变而来,铭文中用的正是其本义。从上古汉语看,不少唇音字与牙音字关系密切。谢先生认为《说文》读若方,该音应该就是源于用作“”的“”。读若方的“”最初应该就是表示簠类器自名的“”的初文“”类形之省,“”则是在“”上加注“”声而产生的形声字。“”应分析为从金、匚声,金文中作为器物自名见于京叔姬簠(《集成》04504)、仲其父簠(《集成》04482)、仲其父簠(《集成》04483),它指的就是青铜器中习见的那类作长方形、斗状、器盖同形的簠类器。、簋因为皆可作为盛黍稷的器皿,功能有相近之处,故金文中两者可以器名连称,如宰兽簋(《新收》663、《铭图》05377)、宰兽簋(《新收》664、《铭图》05376)“用作朕烈祖幽仲益姜宝簋”之“簋”即其例。简文与鼎、簋并列,它显然与金文中的用法相同,指的亦应是青铜器中习见的簠类器[2]。

鹏宇先生认为“周”,中的“周”字或可径读为“舟”。舟与周上古音皆在章钮幽部,声韵皆同,文献中通用之例极多。舟是古代祭祀中常用之器。《周礼·郁人》:“郁人掌祼器。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郑玄注:“祼器,谓彝及舟与瓉。”《周礼·司尊彝》:“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皆有舟,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皆有舟。”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舟,尊下台,若今时承盘。”考古实物中常有尊盘同出的现象,李学勤师曾有讨论,并指出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尊盘及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尊盘,相当于《周礼》所载用作祼器的彝和舟,所谓舟乃是盛放尊的一种盘形器。从简文所记荐彝组合来看,将“周”读为“舟”也是很合适的[3]。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出土文献研究工作室认为“”字,从匚从金,整理者读为“匚”,从《说文》之训,以为受物之器。按,此字罕见,亦可理解为从匚金声,读为“禁”。“禁”可用以奠置酒器,《仪礼》多见。此字从金,且上下文词汇皆为铜器,疑此字即为铜禁之本字。暮四郎先生和蚊首先生同意“”读为“禁”。苏建州先生不同意“周”读为“舟”。王宁先生认为“周”当读为“舟禁”,都是承器。子居先生也认为“”为“禁”[4]。

我们认为“周”,“”字见于金文,是“簠”的自名,同意谢明文先生对于此字分析的看法。此字从“金”表示器物是铜作的,“匚”就是簠的象形,《周礼·舍人》郑玄注:“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粱器。《说文》:“匚,读若方。”,正好和郑玄的注释相吻合。

“周”,我们认为这里是用来修饰“簠”的,当读为“琱”,金文中常见修饰戈的一个词语“琱”见于无叀鼎,宝父鼎,吕簋,弭伯师耤簋,害簋,宗人簋等。郭沫若先生在《戈琱必彤沙说》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认为“”为戈之援,无胡之戈,其援横出,恰类棘刺,刺为援的古名,戈之肉,指的就是戈之援。“琱”,意思是戈体有刻纹[5]。考古实物中,甘肃灵台百草坡M2出土了一件无胡戈,其戈的援处饰有兽面纹饰。扶风黄堆M1出土一件戈的援部有龙纹饰。

我们认为“琱”,郭老的解释基本是正确的,但是“琱”不能解释为“雕”,因为青铜器上的纹饰都是铸造时在模范上画出来的,没有铜器纹饰是在铜器作好以后刻上花纹的。这里的琱,我们认为当读为彫,训为画。《汉书·东方朔传》:“阴奉雕瑑刻镂之好以纳其心”,颜师古注:雕与彫同,画也[6]。

其实在金文中“琱”王臣簋就写作“画”,也能证明“琱”就是“画”的意思。画,就是纹饰的意思,李贺《难忘曲》:“弱杨低画戟”,王琦注画戟,戟上有纹饰也[7]。金文常见赏赐的车马器中有画,画,意思就是上有花纹,有纹饰的意思[8]。

综上,我们认为清华简《封许之命》中的“周”就是“琱簠”,意思是带有花纹,带有纹饰的青铜簠。《封许之命》的内容讲的是西周成王时期对许国的分封,所以我们查找一下西周早期看看有没有带有纹饰的青铜簠。

宝鸡石鼓山四号墓出土了两件青铜器簠,形制、纹饰近同,盖可却置。各器的盖与器身大小、纹饰一致,盖为母口,器身为子口。器身作弧角长方形,斜壁,两侧短边有半环状附耳,长方形圈足,壁近直。腹部饰一周直棱纹,直棱纹上、下各饰一周长卷尾龙纹,两两相对。每侧一组,共四组,云雷纹衬地,相对的两侧壁面图案相同。器身长边一侧附有一铃。铃有舌,振之声音清脆[9]。

石鼓山M4:808

石鼓山M4:803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与石鼓山四号墓出土簠,非常类似的一件夔龙纹簠,纹饰非常精美,时代也是西周早期,如下[10]:

故宫博物院藏夔龙纹簠

石鼓山四号墓葬的年代属于西周早期成王时期,清华简《封许之命》是周成王分封许国时所作的一篇诰命,简文详细记载了周成王赐给吕丁就国时的“荐彝”一套,我们认为其中赏赐的青铜器“周(琱簠)”,就是石鼓山四号墓出土的这种带有精美纹饰的青铜簠,因为它们的时代是相同的,西周早期目前总共就这三件簠。

[1]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五辑,中西书局,2015年,第122页。

[2]谢明文:《谈谈青铜酒器中所谓三足爵形器的一种别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79,2015年4月1日。

[3]鹏宇:《<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零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网,2015年4月10日。

[4]以上观点引自高佑仁:《清华简五书类文献研究》,万卷楼出版社,2018年,第490-498页。

[5]郭沫若:《戈琱必彤沙说》《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科学出版社,1961年,第171-185页。

[6]宗福邦等:《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454页。

[7]宗福邦等:《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491页。

[8]吴红松:《西周金文赏赐物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13-46页。

[9]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M4发掘简报》,《文物》2016年第1期。

[10]故宫博物院编:《故宫青铜器》,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第142页。

   杜对对

文博讲师、画家、曲艺演员


本名杜浩远,堂号三鑑堂,字子博,号妙耳、妙耳山人

90年生于天津

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文物鉴定专业

师从文物收藏家、鉴定家杨休先生学习书画鉴定

师从著名画家贾宝珉先生学习京津画派花鸟画

师从金陵派古琴家桂世民先生学习古琴

师从著名评书家袁田先生学习评书

16年起从事文物鉴定拍卖、书画教学、博物馆策展及课程培训等工作

受聘为学府考研文博专业讲师

受邀在多个网络平台举办文博讲座及课程

现在北京开办为净斋艺术工作室

教授书法、国画、篆刻、古琴等传统艺术




为净斋课程体系


国画:开设“写意花鸟基础”(一学期)、“写意花鸟进阶”(若干学期)、“工笔花鸟基础”(一学期)、“山水基础”(一学期)、“山水进阶”(若干学期)

书法:开设“书法基础”(一学期)和“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进阶课程(若干学期)

古琴:开设“初级曲目”(一学期)和“中高级曲目”(若干学期)

篆刻:开设“篆刻基础”(一学期)和“汉印”“古玺印”“流派印”等进阶课程(若干学期)

游学:不定期举办美术馆、博物馆重要展览游学课程


注:

  • 所有课程按20节课为一学期,每节课1.5小时,学费每学期6000元,不同科目可同时使用。

  • 上课时间请与杜对对老师约课


更多专业学术问题欢迎和杜对对老师交流





书画

金含玉蕴丨杜对对庚子山水金文扇面合辑

春日迟迟丨杜对对庚子春日花鸟画作选辑(禽鸟篇)

春日迟迟丨杜对对庚子春日花鸟画作选辑(花卉篇)

玉露清霜丨杜对对己亥秋日花鸟画作选辑

草间嘤鸣丨杜对对己亥春日工笔草虫书签合辑

逸翮思振丨杜对对己亥春日花鸟画作选辑

水暖浮香丨杜对对丁酉冬日花鸟新作选辑

林山忘机丨杜对对丁酉冬日山水画作选辑

娇香承意丨杜对对丁酉夏日书画团扇


文物

文博名师杜对对讲解《文物中的秦始皇帝》直播视频

文博名师杜对对讲解《赵孟頫书画名作中的传奇人生》直播视频

文博名师杜对对《博物馆里的<三国演义>》系列课程圆满结束

王羲之的《上虞帖》曾被人用火焚烧,还被人叫好!

文博名师杜对对讲述的文物故事大汇总
我来添尔一峰青——杜对对解读北京画院傅山书画展

六朝文物中的夜壶为什么叫“虎子”?


古建

杜对对丁酉中秋晋东南古建筑速写专辑

杜对对戊戌秋日晋东南古建筑速写专辑

杜对对庚子秋日冀晋豫古建筑速写专辑

游记

黄沙漫漫陇上行(一)

黄沙漫漫陇上行(二)

黄沙漫漫陇上行(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公众号


·END·
 

妙耳鉴珍

文博·文物·文化

书法·国画·古琴·篆刻·考古·文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