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变局!
川渝横贯线出品 文/李不是
重庆经济遇到了一些困难。
GDP增速不乐观,前三季度增速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
汽车制造业深陷泥潭,1-10月继续负增长,由前三季度的-11.6%深度下跌至-13.1%。
1-10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近1.2%。
……
种种数据表明,重庆触碰到了增速天花板。
究其原因,川渝横贯线已多次提到,曾经独大的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下滑,导致经济遇阻。而另一支柱产业笔电制造,形势也并不乐观,显然也已逐步走向饱和状态。
重庆如何面对?怎么走下去?这是一个大命题!
此前,川渝横贯线写道,智博会的召开意味着重庆寻找“弯道超车”的路径。彼时,不少人认为,智博会概念太虚,都是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并不看好。
但时至今日,我依旧认为,围绕智能化做足功课将是重庆的出路。
首届智博会是重庆释放给外界的信号,也是号召,同时也是自救的具备纲领性的方针。高层贺信,BAT站台,都不是太闲了没事做。
这座西部山城的号召,正在由虚到实,寻求变局。
1:一把手牵头,三个文件,五年时间,冲击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基地。
近日,重庆市市长唐良智主持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三个文件:
《重庆市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18-2022年)》、《重庆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2018-2022年)》、《重庆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2018-2022年)》。
会议指出,力争到2022年,全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基地。
众所周知,汽车制造是重庆的支柱产业,2016年,重庆还以315.62万辆汽车产量,成为全国唯一产量突破300万辆的城市。
基础雄厚是强大的优势,但问题出在船大了难调头,汽车产业更是沾沾自喜于一时的成绩,尽管市级层面几乎年年提到升级转型之事,但企业的研发投入、质量提升、转型升级仍然没有跟上。
问题大了才知道着急,今年银翔等企业困境重重,屡次寻求救市。
但无论救市与否,老路子一定是走不通的,重庆三大文件力推新势能,显然是在寻求变局。
2:发力航天航空,弥补短板,落地全国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项目,系智博会单个签约金额最大项目。
11月30日,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项目启动大会暨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重庆举行。
看上去一长串的仪式名称,背后是首期200亿投资,可带动上下游1000亿元产值的项目,也是目前我国首个国家级、投资规模最大的商业航天项目。
这也是智博会上单个签约金额最大的落地项目。
重庆在此时抢得如此大单,在未来的工业格局上,或许将被重重地写上一笔。原因在于:
一、比起听惯了的沈飞、成飞、西飞、哈飞、上飞等,重庆航天航空的基础可以说是接近于零,而今年5月,“重庆两江之星”亚轨道火箭飞天成功,开始实现零的突破;而国家级商业航天项目的落地,则加速重庆航天航空产业深度布局,做大做强。
二、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预测将达到4850亿美元,中国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重庆入局虽晚,但迅速抢占了民营火箭第一梯队,以及落地重磅项目,同样将是高端航天航空领域的蛋糕切分者。
3:两个文件,五年时间,在集成电路产业上砸出500亿元投入,力争创建中国集成电路创新高地。
智博会召开后,两个月时间里,重庆接连出台两个文件:
《重庆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重庆市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实施方案(2018-2022年)》。
同样是五年时间,同样是高精尖领域,同样是围绕大数据、智能化展开。
可能有的读者看到又要说了,口号都会喊,这些都太虚。但我们也要看到,500亿投入资金是实打实预备着的,中国在“芯片”上的阵痛也是刚过去不久的。
谁能在“芯”问题上占据主动权,谁就能成为赢家。没有什么理由可以不去规划不去拼一拼的。
小结:上述并非总结之全部,但同样可以管中窥豹,重庆变局,正在路上。曾经傲娇于传统制造业,但也在触碰天花板后感受到阵痛,及时转身,使出大力气变局,重庆才有可能走出泥潭。
往期好文
关注城市发展也是关注你自己
▼
「川渝横贯线」
长按二维码,和未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