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口第一城重庆跑输大盘

横贯线 2023-08-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市财经 Author 余飞

‍01
人口第一城重庆跑输大盘
目前,四大直辖市中北京、上海、重庆已经公布了上半年成绩单:
北京,上半年GDP规模20621.3亿元,同比增长5.5%,同比增量1269.1亿元。
上海,上半年GDP规模21390.17亿元,同比增长9.7%,同比增量2040.86亿元。
重庆,上半年GDP规模14345.95亿元,同比增长4.6%,同比增量834.31亿元。
天津,目前尚未公布数据,不过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天津实现了筑底反弹,一季度增速领跑四大直辖市。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从数据可以看到:
第一,上海GDP在去年低基数之下,强势崛起,9.7%的增速不仅领跑直辖市,在目前公布数据的各省市各城市之中,均位居第一位。
主要原因是去年二季度上海封城之下造成的经济低基数,去年上半年上海GDP下降了5.7%。
这才有了今年上半年9.7%的亮眼增速。同样去年二季度遭受疫情影响的海南,上半年增速达到了8.6%,在目前公布数据的16个省市中位居第二。
第二,北京的增速中规中矩,与全国平均5.5%的增速持平。
全年增速有望达到更高。因为从数据来看,影响北京经济增速的主要是工业,更细化来看其实就是疫苗减产影响。
但从疫苗减产带来的影响已经逐渐被北京消化掉,从4月份开始,北京的工业增加值已经实现了正增长,目前连续三个月正增长。
第三,重庆增速跑输了全国大盘,低于5.5%的平均增速。无论增速还是增量,在公布数据的直辖市中均垫底。
此外,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速,只增加了0.6个百分点。
最关键的是,上半年增速比一季度还要低0.1个百分点。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重庆市统计局
02
陷入困局的重庆
重庆表现为何失色?要知道,在疫情之前,重庆的增速一直比较亮眼,在省市排名中基本位居前列。
从公布的数据中,可以找到两个直接原因。
第一,制造业受困。
根据重庆统计局披露: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6.3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47.37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912.25亿元,增长5.0%。
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广义制造业)增速最低,也就是说,工业表现不足。
具体来看工业方面。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制造业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7%。支柱产业中,材料产业同比增长8.7%,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58.1%;汽摩和消费品产业分别增长5.3%、5.2%,装备和电子产业分别下降0.4%、3.9%。
支柱产业中,装备和电子产业下降,特别是电子产业,下降了3.9%。
这是重庆表现失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一些年,受产业转移和新能源汽车搅局影响,重庆的几个支柱产业如笔记本、手机、汽车生产都遭受了不小影响。
产业转移方面,公开消息透露,今年4月,广达电脑宣布将首次前往越南北部建厂。此前,鸿海(富士康)、和硕、仁宝、英业达、纬创均已在越南布局,随着广达的进入,全球主要的六大电子代工厂已齐聚越南。
这种背景下,重庆的笔电产业遭受了严重影响。
以笔记本产量来看,2021年也成为了重庆微型计算机设备的转捩点。2022年该产品的产量直接跳水至8631.92万台,下跌了19.6%。2021年也成为了重庆微型计算机设备的转捩点。2022年该产品的产量直接跳水至8631.92万台,下跌了19.6%。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重庆统计局
打印机产量已经跌至巅峰时期的零头。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重庆统计局
手机产量方面,2016年见顶之后,一路下行。去年重庆手机产量只有7032.03万台,相较于巅峰时期2016年的28707.36万台,下跌了75.5%。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重庆统计局
受新能源汽车搅局影响,重庆的另一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也遭受了影响。
1978年重庆汽车产量0.16万辆,1988年1.66万辆,1996年11.47万辆,2006年突破50万辆,2009年突破100万辆,2013年突破200万辆,2015年突破300万辆,2016年到达高峰,315.62万辆。
好在重庆立刻抓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重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5,这才在之后几年里,将汽车产量逐渐又拉了起来。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重庆统计局
第二,房地产投资受困。
除了支柱制造业产业跳水外,房地产投资,也是重庆经济的烦恼。
重庆统计局数据显示: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1.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分别增长9.7%和8.8%,二者合计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1.0%,降幅较1-5月收窄2.1个百分点。
足可见,房地产开发投资严重拖了固定投资增速的后腿。但这一增速大跳水,是可以预见的,因为这是重庆主动调整的结果。
面对高企的库存和不断下滑的需求,重庆今年大幅压缩了土地供应。
重庆中心城区2023年计划供地5010亩,相较于2022年的1.26万亩下跌了60%。
在这种背景下,上半年重庆的土地成交面积大跳水,中心城区仅成交了705亩,相较于去年近乎腰斩。
03
如何破解
重庆其实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
重庆所面对的产业转移,是当下大多数城市同样面对的难题。
如何破解?
在产业转移方面,如何解决?
第一,要尽一切努力留住企业,如果可以更要引进产业。
最近武汉领导班子组队去长三角求道,目的也在于此。
重庆目前也在努力留住企业。6月26日,重庆的领导们实地走访达丰(重庆)电脑有限公司、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新普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等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交流座谈,详细了解企业生产运营情况,迎峰度夏期间电力需求以及面临的其他困难和问题。
这是在安抚企业、留住企业,做企业的思想工作。
同时,国家层面上,也发布了文件来应对。
7月11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印发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管理办法》。
文件明确提出要在中部、西部和东北21个省市自治区批复20个左右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其目的之一,就是利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我们的营商环境、交通服务强于东南亚的特点,来留住外流的产业与企业。
第二,升级产业。
在产业升级路上,重庆需要去苏州、深圳取经,看看这两座城市在当年面对产业困境的时候,是如何突围,走上了如今的科创驱动经济发展之路的。
目前,重庆市已经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瞄准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目标,重庆将做大做强做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这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这3类产业成为“制造强市”的中流砥柱。
如果这些能够如期兑现,重庆将实现蝶变,从制造走向智造。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文章值得收藏分享,辛苦在文章右下角点个在看、点个赞。你的每一次分享,会有更多的人与你站在一起。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libushi679

日好文
北京连发重磅文件!马化腾力挺
高铁亏损,沦为空城!
90%房价在下跌!
北京释放重磅信号!
压力大!北京召开重磅会议
房价跌回5年前!
破防!楼市大利空


关注“横贯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