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哲学与文化发展的回顾、总结和前瞻”学术研讨会召开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文化大师张岱年先生诞辰110周年,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中共献县县委、中国哲学史学会张岱年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河北省哲学学会、河北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协办,河北师范大学张申府张岱年研究中心承办的“百年中国哲学与文化发展的回顾、总结和前瞻——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张岱年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5月10日至11日在石家庄召开。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张士欢,河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河北省哲学学会会长李建强教授,中共献县县委书记张立堂分别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方克立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李存山研究员,中山大学哲学系暨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李宗桂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蔡拓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允熠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哲学史学会张岱年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程钢教授,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意象哲学研究所李煌明教授分别作主题发言。大会分别由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继良教授、赵忠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利民研究员和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李素霞教授主持,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作大会总结。
张士欢认为,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而深刻的传播,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思想的主潮。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张申府、张岱年先生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逐渐找到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国文化主体地位、汲取异域文明先进成果的文化综合创新之路,“综合创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面光辉旗帜。“马魂、中体、西用”论正确揭示了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律。这次会议同时纪念五四运动和张岱年先生,既是历史的巧合,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张士欢致辞。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李建强表示,张申府、张岱年先生倡导在理解五四的基础上超越五四,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用社会主义来统率科学和民主”等新命题,坚持走一条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道路。今天,我们要深刻认识从五四运动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马魂、中体、西用”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河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河北省哲学学会会长李建强教授致辞。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张立堂认为,张岱年毕生以研究中国哲学为已任,与民族文化共命运。20世纪30年代,他倡导“综合创造”的“文化创造主义”,80年代高举马克思主义“文化综合创新论”的旗帜,明确而深刻地指出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正确道路,这与中国共产党所坚持和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针是高度一致的。
中共献县县委书记张立堂致辞。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方克立提出,五四以来百年思想史研究是当今中国头等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张岱年先生是五四精神的重要传承者和发扬者,把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与纪念张岱年先生诞辰110周年两个活动合在一起举办是非常自然而合理的,具有深刻的思想史意义。五四运动是救亡、启蒙与社会主义的三重变奏。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构成了五四精神的完整内涵,决定了中国的未来走向。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社会史的重要转折点,而且也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转折点。对中、西、马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五四后百年中国思想史中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保守派和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派三大思潮对立互动的基本格局。百年中国思想史和百年历史实践都证明,“马魂、中体、西用”三流合一、综合创新是对中、西、马关系问题最正确的解决,是中国现当代文化发展的唯一现实道路,它与我们党文化建设指导方针完全一致,是我们今天仍然必须坚持的正确文化方针和发展道路。认真梳理和总结五四后百年思想史的中心问题、基本格局和发展脉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方克立教授大会作主题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王东在“中国哲学文化百年主潮——张岱年思想精髓与历史地位新论”论述中认为,“从20世纪30年代起,张申府张岱年成为倡导中、西、马三大哲学综合创新论的学术奠基人,同时又是中、西、马三大文化流综合创新的学术奠基人”。在20世纪中国哲学中,“张岱年开创的新唯物论,虽不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却无疑是至今生命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冯友兰与张岱年是‘哲学智慧的双子星座’,或叫‘现代中国,哲学双星 ’”;张岱年先生是“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代表,其“哲学思想与理论创新,具有鲜明个性、独特性、原创性”;张岱年是“当代中国杰出哲学家;当代中国伟大哲学家;当代中国最大哲学家”,他“积极倡导的综合创新论,以人为本论、和谐发展论、义利统一论、民族精神论五大理念,成了党和国家执政理念的重要理论来源与哲学基础”;“鲁迅先生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化创新的主将,张岱年先生则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化创新的学术主将”;“张岱年以多元文化共存对话为前提,兼及不同文明矛盾冲突,最后走向世界多元异质文明的综合创新,深刻反映了中国与世界文化发展的辩证法”,“张岱年开创的文化哲学,堪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他最后号召“永远沿着张岱年先生开辟的治学之道前进,争取更大的综合创新,迎接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
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大会作主题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李存山提出,张岱年先生既强调“国有以立”,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族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认为中国文化在近代没有产生哥白尼、伽利略,说明中国文化有自身的弱点,一直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在张岱年先生的思想中,民主、科学和爱国、进步有着深切的内在联系,“可爱的就是可信的,可信的就是可爱的”。张岱年先生创立了“解析与综合的哲学创新体系”,他的“哲学理论研究实际上也一直是以中国哲学史研究为根砥”,“最重视解析(分析)与综合,而其所建构的是一个‘新综合’的哲学创新体系”,他创立了“解析与综合的文化创新论”,阐释了文化的“整与分”“变与常”“异与同”三对辩证关系:“整”是指文化的系统性,“分”是指文化要素的“可析取性”,“变与常”是指文化发展的时代性、阶段性与继承性、连续性,“异与同”则是指文化的民族性、特殊性与世界性、普遍性。这些观点构成了张岱年先生“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理论基础,对于当今正确认识文化的“古今中西”关系、如何既坚持文化的民族主体性而又要使中国文化适应世界普遍潮流的现代性等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李存山研究员大会作主题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李宗桂首先阐述了张岱年先生综合创新文化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综合创新文化论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文化价值观,而不是文化模式、文化体系本身,是符合中国文化建设实际的有创意的理论。综合创新文化论继承、发展、创新了兼容并包、厚德载物、择善而从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了五四以来的科学精神,是对传统文化负面价值的理性清除,有助于正面吸纳国外文化的优长之处,构建了一种多元、开放文化价值观,这种“坚持马列的综合创新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讨论热潮中独树一帜。综合创新文化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化共同体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山大学哲学系暨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李宗桂教授大会作主题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在分组讨论中,学者们围绕“百年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回顾、总结和反思”“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的对话与融通”“‘天人新论’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百年来中国三大文化思潮对立互动研究”“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及学派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将对推动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百年来中国哲学和文化、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学派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深入研究,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几十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南开学报》《哲学动态》《河北学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展开研讨交流。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继良教授主持开幕式。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忠祥教授主持大会主题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蔡拓教授大会作主题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允熠教授大会作主题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哲学史学会张岱年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程钢教授大会作主题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意象哲学研究所李煌明教授大会作主题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利民研究员主持大会主题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李素霞教授主持闭幕式。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作大会总结。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图为大会现场。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精彩推荐:
中国社科院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原标题:“百年中国哲学与文化发展的回顾、总结和前瞻——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张岱年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陈宣宇 排版编辑:陈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