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之骅:新时代历史研究的工匠精神与品质锻造

陈之骅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06-28

什么是历史?简单地说,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什么是历史研究?简单地说,历史研究是人们对历史的记述和诠释,包括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探求。新时代的历史研究工作不仅可以而且应该与弘扬工匠精神和锻造品质卓越结合起来。

历史或者说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一门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质的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国内很多场合谈到要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要全面、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借鉴这些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他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今年年初,按照中央的部署,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中国历史研究院。这是新时代我国历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同志为此专门发来了贺信。中国历史研究院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的相关研究所为基础,承担统筹指导全国的历史研究工作,整合资源和力量,制定新时代中国历史研究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项目。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成立,充分说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历史研究的重视和期望。

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主要是为现实服务。不过历史研究也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分,而应用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功能更直接、更明显一些。新时代给历史研究提出了很多重大的课题。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在我看来,当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是迫切需要我们重视的:

一是尽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习近平同志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三大体系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我国的历史研究应该怎么做,或者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历史研究应该怎么做。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历了四十多年,但仍未建立起自己的历史研究三大体系。这三大体系中,学科体系是基础,学术体系是核心,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的反映、表达和传播方式。三大体系中,学术体系最重要,它的水平和属性决定着其它两个体系。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前是根本没有自己的体系的,特别是世界历史,当时称为“西洋史”,完全是照搬西方史学的一套,连大学里的教科书也都用外囯的,有的甚至还是原文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引进了苏联史学的学科体系。应该说,它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基本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强调生产方式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强调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但是这种体系具有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而且带有“欧洲中心论”的片面性。上世纪60-7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世界史研究者尽管做了不少努力,但至今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体系。这种情况与我们当前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很不相称。我们应当努力奋起,尽快在这方面做出成绩。

二是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用一定时间推出一批有份量的学术著作,包括一些重要的国别史、地区史、断代史或专门史等。我觉得,当前我们的历史研究有一种倾向,研究的范围越来越窄,题目越来越小。当然,对一些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是需要的。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做一些大题目,组织一个个课题组集体来做,由资深的传承人牵头。这样的题目份量较重,部头较大,其成果称得上是鸿篇巨著,带有基础研究性质。通过这样的宏观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整个的研究,而且可以发现和培养年轻人才,一举两得。

三是联系当前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结合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对外工作设计一些课题,推出一批有针对性的历史著述,特别是对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通过系统研究世界历史,可以了解世界各国的国情,尽管国家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文化特色多样,但是有着共同的利益,不仅可以和平共处,而且可以合作共赢。当前,所谓的“文明冲突”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思想界再次尘渣泛起。“文明冲突”论实际上是“文明优越”论。论者认为,导致国际上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不在政治、经济或意识形态,而在于文明的高低优劣不同。世界历史发展表明,世界上各种文明都是平等的,没有一种文明可以取代其他文明,没有一种文明可以对其他文明居高临下。文明因多样而交融,因交融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世界历史的研究在这些方面可以大有所为,有很多题目可做。

为了做好上述课题,锻造优质产品,我们需要呼唤和弘扬工匠精神,发扬历史研究者精益求精、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品质和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历史研究的成果也是一种产品,所不同的是历史研究的成果是一种精神产品、文化产品,是意识形态性质的产品。这种产品由不同世界观和不同历史观的人做出来,是截然不同的。它们和修一条路,造一座桥,酿一坛酒是完全不一样的。

为了追求历史研究产品的卓越品质,首要的一条是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政治导向,就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这是我们进行历史研究的“魂”。没有这个“魂”,我们的研究就会迷失方向,我们的产品便会毫无价值,甚至还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负能量。坚守这个“魂”就是坚守工匠精神,就是坚持品质锻造。我们清醒地看到,在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各种错误思潮也不断出现。它们通过各种手法,竭力淡化、背离、甚至反对在史学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史学界造成种种混乱。历史虚无主义和所谓“文明冲突"论都属于这类错误思潮。它们的危害性虽已昭然若揭,但还应当继续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予以澄清和批驳。

第二,为了追求历史研究产品的卓越品质,我们必须掌握确凿的史料。也就是说,要有实实在在的原材料。没有史料根据的研究成果,必将是空话连篇的空中楼阁。必须注意的是,在新时代互联网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历史学家可以从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第一手和第二手的史料,包括历史档案、文献资料、考古发掘、统计数据、名人回忆、前人著述以及影像作品,等等。对于历史资料的使用和诠释,必须以十分严谨的态度独立思考,认真辨别,相互参照,严格选用,即使是历史档案也不应例外。对于前人著述中的观点,不能盲目跟从,更不能完全照搬。这些都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和品质锻造的要求。

第三,为了追求历史研究产品的卓越品质,我们必须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地工作。我们的前辈学人,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书房里挂有一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用以自勉,也警示后人。做历史研究要有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和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弘扬的工匠精神和锻造卓越产品的要求。

第四,为了追求历史研究产品的卓越品质,我们必须有一支足够强大和有凝聚力的队伍。目前我们的研究队伍,特别是世界史的研究队伍还相当薄弱,既与我们国家的地位不相适应,也不能回应国家对我们的期许。我们应该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研究者,使工匠精神得以传承、创新和发扬广大。

最后我想说的是:让我们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携起手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品质,崇尚理论创新和技艺创新,为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8第三届工匠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精彩推荐

李仙娥: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文明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中青年科研骨干培训班

中美经贸关系研讨会在京召开

王翔: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理念内涵与宪法意义

向燕南:历史学不能规避“宏大叙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 黄琲  排版编辑:黄琲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