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研讨会在京召开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的中美经贸关系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S.波森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高培勇指出,中美经贸往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是合作而非对抗给两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是在良性竞争的过程中让中美各自的企业加快创新的步伐。当然,中美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难免会产生误解和摩擦,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消除误解、应对摩擦最好的方式还是谈判。只有通过谈判才能更好地、理性地解决中美经贸摩擦,只有通过谈判才能建立规范竞争的制度框架。中美经贸摩擦并不能改变中国开放的姿态,中美之间的问题只能通过双方都更加开放来解决。
亚当·S. 波森表示,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非常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减少、遏制经贸摩擦,不让两国人民受损。
中美两国学者围绕“经济展望:中国与美国”“全球经济治理与多边贸易体系”“中美经济与贸易合作:问题与解决方案”“区域经济合作”等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表示,无论中美贸易谈判走向如何,中美经济还是会向着趋同的方向发展,一定会从垂直分工的两个大国向水平分工的两个大国发展。从互补型的两大经济体变成竞争性的两大经济体,不一定有坏处。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裁马修·古德曼表示,竞争没有问题,竞争是件好事,能够让双方都变得更好。但是竞争必须是良性的,必须是健康的、公平的。竞争永远存在,需要做的是对之进行管理,推动更广泛的合作。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宋泓看来,中美双边关系非常重要,双边都应重新强有力地推动全球化,捍卫全球贸易体系。必须借助WTO等多边平台公平解决问题,摒弃单边主义的做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兼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认为,中美两个大国面临着共同的世界性难题和挑战,需要两国为解决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寻找出路。面向未来,两国也面临着共同的机遇,这个机遇属于中国,属于美国,也属于世界。从更长远的观点来看,中美两国应该构建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所谓建设性,是指两国可以有结构性的不同、制度的不同、意识形态的不同,但是面对全球的共同挑战与机遇时,应该是建设性的伙伴。两国应该向全世界作出合作的表率,如果实现合作,两国会形成世界经济增长的双动力,会形成推动新一轮全球化、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双引擎。美国米尔肯研究所执行所长黄华跃对此表示认同。他说,作为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与中国虽然经济制度不同,但是两国经济可以实现合作、共同发展。目前需要找到方法解决当下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双边关系长远发展,毕竟两国关系并不只有贸易这一个层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总结讲话中说,从长远来看,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只是中美关系的一个波折,要乐观看待这一问题,有信心去解决该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中美关系,完全没有矛盾的中美经贸关系才是最理想的关系吗?实际上,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总是会出现分歧,重要的是双方能够理性地坐下来,共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精彩推荐
谢伏瞻:担负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崇高使命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经济研究·高层论坛2019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座谈会
“百年中国哲学与文化发展的回顾、总结和前瞻”学术研讨会召开
专家热议新中国70年的道路探索与成功经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 刘岩 排版编辑: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