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教发展模式:思路、逻辑与起点
高等教育在未来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振兴西部高等教育亦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计。西部高等教育必须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否则就很难实现超越,这是提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命题的直接缘由。
1
逻辑起点:培植高等教育“造血基因”
谈到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就必然面临一个系列性问题:首先,是否存在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因为西部高等教育是相对于东部高等教育而言的,如果不存在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能否成立?其次,如果确实存在一种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能否实现超越从而建构一个西部高等教育模式?再次,如果超越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是可能的,该如何超越?最后,如果要建设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何以证明它是成功的?这一系列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一一予以解答,否则我们的思考就是缺乏逻辑的。所以,思考的逻辑起点是:是否存在一个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如果存在,它又是什么。显然,要回答是否存在一个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就必须首先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本身进行界定。我们一般讲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就是在说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理念,有一个比较成功的办学模型,而且这个模型至少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复制的。
就目前而言,很难说有一个成熟的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因为东部高等教育内部也不是统一的,没有一个共同的发展理念,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成功模型。人们常说东部高等教育比西部高等教育发达,经常使用的指标是在一定区域内重点大学数、重点学科数和博士点数以及高等教育投入数据和高等教育人口所占的比重等。这些指标虽然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显然是面上的,不是实质性的。实质性指标是指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型。从表面上看,东部高等教育之所以优于西部高等教育,在于东部地区经济更发达,对高等教育投入更多,基本形成了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相互支撑局面,两者逐渐进入了良性互动状态。
如何评价两者之间进入良性互动状态?一个关键性指标就是看地方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如果地方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力度不够,则说明没有达到良性互动状态。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状况看,如京、津、沪、粤、苏、浙等地已经出现了这种良性互动状态,其他地方则不太明显。这似乎说明,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对高等教育强劲需求的态势。对于绝大多数西部地区而言,高等教育尚没有获得经济的巨大支撑,如在人均高等教育投入方面严重低于东部高校。
显然,对西部高等教育投入必须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攀比东部高等教育。那么,西部高等教育该怎么走?东部高等教育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经济带动教育”发展道路,而西部高等教育则必须走高等教育先行发展之路,即高等教育带动经济发展道路。过去西部高等教育依靠的是转移支付来发展,这是一种“输血型”发展模式。必须转换成一种“造血型”模式,才能发挥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因此,培植西部高等教育造血基因才是关键。
2
逻辑基础:走“点上突破”特色发展之路
从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成功经验看,东部高等教育基本上走的是一条规模化、资本集中化的发展道路,即主要靠经济手段来发展。如通过建设大学城来带动经济发展,通过搬迁实现资金流转使大学自身获得充足资金,而且借贷发展也是一个必要手段。当然,这些借贷资金最后是依靠政府财政支付消化的。这个发展模式明显不适用于西部高等教育,因为东部高校大部分债务都已经消化掉了,而西部高校的很多债务至今都还无法消化,已经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沉重负担。这说明,照搬东部高等教育模式是行不通的。
如果说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是依靠雄厚经济实力带动,西部高等教育似乎应反其道而行之,即要用高等教育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其关键点不是通过规模扩张而是通过质量提升来发展,也即通过培养卓越人才来拉动经济发展。譬如西部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优先发展技术科学来发展高等教育,从而可以很快地发挥高等教育拉动经济的作用。具体而言,东部高校普遍走的是一种综合性大学办学模式,因为这样可以扩大规模,产生规模效益,而且发达的经济基础也能够消化毕业生就业问题。而西部高等教育则无法大规模扩张,首先是因为毕业生就业问题很难解决。其次是西部经济基础较薄弱,收费的弹性或潜力很小,走规模效益型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为此,西部高等教育适宜走专深型大学发展模式,通过创办小而精、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进行“点上突破”,重点突出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西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必须集中资源和精力,才能办好一批学科专业,而不宜面面俱到、全线开花。所以,科研院所先行模式是比较适宜的。具体而言,要选择一批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有资源基础的、促进资源再生的项目来发展。就此而言,西部高等教育模式总体上是一种生态型高等教育,而决不是一种粗放型的高等教育,因此,不适宜将东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学科集中在西部。
3
突破误区:缺乏有针对性的独立设计
目前,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最大的弊端在于缺乏自己的独立设计,简单地模仿东部的发展模式,即不结合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发展。东部确实有成功经验,但是哪些经验是适合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就必须认真斟酌。而目前情况是把东部高等教育发展经验泛化,甚至出现了一种严重的误导倾向:凡是东部的就是先进的,西部的就是落后的,从而有点标签化。这一误导倾向非常不利于西部高等教育确立自信。而目前西部在争取援助政策时,也在有意无意中强化这一点,似乎不表示自己落后就无法争取到经费援助和政策支持。这其中存在着一种简单攀比现象,也是西部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问题。
诚然,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和振兴可以取鉴于东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东部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而非具体的做法。第一,比较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换言之,更为尊重人的个性和自主权,从而使个体具有较大的发挥和发展余地,西部高等教育也应该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平台。第二,东部高等教育敢于尝试和创新。这一点在用人政策上表现得比较灵活。许多创新实验是从东部起步的,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典型,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的创办都是案例。第三,成功经验就是经济主动反哺教育。经济在拉动教育发展方面,无论深圳还是浙江抑或江苏,均是如此。目前,西部高等教育与东部高等教育的根本差异就在于此。或者说,教育与经济存在一个曲线关系,开始时教育对经济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即教育的经济效果不明显。但达到一个平衡点之后,教育开始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从而对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这正是东部一些地区肯下大力气投资高等教育的原因。第四,东部的成功经验是校企合作关系比较紧密,学校更加自觉地关注市场需求,开始在市场中找寻自己的位置。这一点也是东西部高等教育差异化的具体体现。
4
立足点:形成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机制
西部高等教育模式是可以成立的,因为西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比较独特,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潜在优势所在。过去,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盲目跟随东部发展模式,从而出现了严重的趋同化,结果使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被遮蔽了。如果西部高等教育从外生性发展模式转向内生性发展模式,可能原来的发展劣势就成为了发展优势。
按照教育发展规律要求,办学就应当因地制宜,应从发展本地优势和特色出发,找到最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和凸显特色的发展方向,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走模仿型发展道路。毋庸置疑,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去发展教育,实际上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因此,提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首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需要。西部高等教育经过7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根基,正面临发展模式抉择的关头,即走创新型发展道路还是走模仿型发展老路,这是西部高等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模仿东部发展模式,则可能永远不得要领,只能学习一些皮毛,无法发现自身内在发展动力。其次,客观地说,西部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学科和专业体系,不足的是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非常突出的学科和专业。这种不足说到底,仍然是由于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得不够紧密所致,即没有形成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再次,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特殊性也要求教育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与东部进行盲目攀比。西部是少数民族集聚区,特殊的人文环境要求教育必须有特色(人文学科的优势)。西部自然环境比较好,也是潜在的优势。最后,高等教育发展从根本上讲必须走创新发展道路,没有创新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学生可以流动,师资也必然会流动,西部不办出特色就不能吸引人,自然就没有发展活力。
因此,西部高等教育的出路是走生态型、小而精、特色化的发展模式,不能走东部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具体而言,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一是要重基础;二是要重特色;三是要与地方重大发展需求相吻合;四是要重协调发展,使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形成一个整体。可以说,西部高等教育最大优势是生态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发挥好这些优势,是西部高等教育实现变轨超车的关键。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张卓晶 排版编辑:张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