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123456
5
kN
6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7
张靓颖
8
抖音
9
鱿鱼游戏
10
朱令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123456
5
kN
6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7
张靓颖
8
抖音
9
鱿鱼游戏
10
朱令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鱿鱼游戏2》今天下午四点开播,网友无心上班了,导演悄悄剧透
紧急通告!三高的“克星”终于被找到了!!不是吃素和控糖,而是多喝它....
话费充值活动来了:95元充值100元电话费!
跟着南通住建局学“朝令夕改”
宾曰语云被法学教授投诉:严重侵权,“违法犯罪”!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盟”对接树立合作典范
王俊美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9-03
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两国关系向着日益成熟的方向迈进。
“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重视,为区域经济合作树立了互利共赢的典范。
2019年12月27日,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和宏观经济部部长谢尔盖·格拉济耶夫(Sergey Glaziev)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在中国人民大学展开对话,以“‘一带一盟’对接:
构建世界经济新秩序”为主题探讨世界经济的更替周期与中俄两国的发展道路。
中国模式更为有效
格拉济耶夫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整体不确定性增强,使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他在自己的著作《最后一场世界大战——美国挑起与输掉的战争》中通过“社会经济发展长周期更替理论”观察全球经济的长周期发展,研判未来经济走势,以及如何应对危机和经济动荡。
格拉济耶夫从技术结构更替入手,阐述了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他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因
。如果能够利用合理的方式发展经济,就会出现经济增长,中国正在利用技术实现自身的经济飞跃,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中心。
除了技术结构的更替,格拉济耶夫还提到了世界经济秩序的阶段性更替。
他认为,目前世界经济秩序的改革和更替的主体就是中国
,比起美国和俄罗斯,中国以更为有效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西方自由主义模式不可能永远推动经济增长,通过军备竞赛促进技术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失效了,目前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主要出现在教育、医疗、信息科学等领域。
在格拉济耶夫看来,世界经济秩序需要实施一体化的体制政策,提高世界经济发展的效能,实现知识资本的一体化,如此才能保证社会福利的共享。
他建议
,在新一体化世界经济秩序框架下,实现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即在相互贸易和共同投资中实现本币转换,创建共同支持投资的发展机制,实现市场一体化。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补充,能够推动欧亚一体化进程。
中俄合作推动对接
吴晓求表示,中国的发展模式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中国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于中俄关系问题,他认为
,中俄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两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格拉济耶夫表示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技术革命,面对美国霸权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新危机,中俄两国可以通过推动“一带一盟”对接,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在谈到国际货币结算体系时,格拉济耶夫认为,要冲破美国的封锁,就必须在金融领域有所突破,在货币结算中控制美元的比重
。中国一直遵循自己的发展道路,要想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就要在金融体系层面实现对接。吴晓求表示,美国霸权在于美元国际化,虽然未来很长时期美元仍将是最主要的世界货币,但人民币有能力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中国想要构建自己的国际贸易结算体系,就必须推动完成人民币国际化。
格拉济耶夫也表示,虽然人民币还没有达到美元的地位,但其国际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中俄两国应当形成合力,助推两国货币走向国际市场。
作为《最后一场世界大战——美国挑起与输掉的战争》中文版的出版方,世界知识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章少红出席了本次对话会并发言。
他认为
,长期以来,中国学界深受西方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文明冲突论等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更多地了解俄罗斯、印度、伊朗、南非、墨西哥等国家的学术理论,如格拉济耶夫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长周期更替理论,才能获得对当前世界更加客观、平衡的认识。
戳“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学术干货!
精彩推荐
2019年12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
“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意蕴
2019逝去的背影
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之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黄琲 排版编辑:黄琲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