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的使命与担当

王春燕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9-03
1月18—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建所40周年暨“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的使命与担当”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谢伏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蔡昉、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社会政法学部主任、学部委员李培林,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江苏省参事室原主任宋林飞,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友梅等出席开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谢伏瞻致辞。本网记者 吴文康/摄
谢伏瞻在致辞中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厚的沃土,也为新时代社会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决定》中的很多重要论述,为中国社会学研究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重大研究课题和新要求、新任务。社会学研究所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勇担使命。谢伏瞻就进一步办好社会学研究所、做好社会学研究提出四点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决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三大体系”;推出高质量成果和高水平人才。
陈锡文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及全国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从社会学研究角度对推进中国改革开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不是单纯依靠经济学能解释的,社会学可以通过研究、解释、分析“三农”中的社会问题从而发挥作用。社会学在未来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在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中国社会学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并希望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有更多交流,为中国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理论支撑。
魏礼群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界面临的重大使命是合力构建、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学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植根于中国广袤大地和基本国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善于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借鉴国外社会学有益成果,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积极开展学术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特别重要的是,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社会的主人、是历史推动者的思想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为人民做学问,推动建设人民向往的美好社会、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
李友梅呼吁当代社会学研究者继承老一辈社会学家面向人民、情系于民、造福于民的精神传统,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共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学而努力奋斗。
蔡昉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曾经流行于欧美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通常建立在所谓“涓流经济学”的假设之上,认为使少数人更富的经济政策,最终会通过某种渠道惠及穷人,经济增长、技术变革和经济全球化自然而然解决收入问题然而,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有大量的事实表明,虽然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变革,都可以产生做大蛋糕的效应,却无一能够保证自动把蛋糕分好,反而造成了收入差距扩大的弊端。从中低收入阶段的较高不均等到高收入阶段较低不均等,不像库兹涅茨曲线暗示的那样是自然实现的,而是通过实施再分配政策达到的。要按照优先序推进政策调整,注重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普惠性质、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
李培林阐述了近十年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及其经济社会影响。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经济持续增长,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得益于劳动力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的大规模职业流动,从而带动了整体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这特别是指庞大的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群体的形成当前职业结构的变动出现新的情况,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势头大为减弱。与此同时,工业劳动力向服务业的转移却发展迅速,这本来也是作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表征,但在工业劳动生产率远高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下,却造成整体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低成本劳动时代的结束和人口红利的减弱。未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迫切地需要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发展过程中,为社会学界创新过很多类似“农民工”这样的标识性话语概念,后来者自当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继承先辈未竟的事业,继续奋发有为,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回顾了该所4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该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情况展望未来,陈光金表示,社会学研究所将按照谢伏瞻院长的要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中央提出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出发,对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全国社会学界一道,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三大体系”,服务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社会和人民,作出更多贡献。
与会领导为陆学艺铜像揭幕。本网记者 吴文康/摄
会议期间,高培勇、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景天魁以及陈光金共同为陆学艺先生铜像揭幕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共同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建所40周年所庆文集《迈向人民的社会学》和《陆学艺全集》。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承办。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穆林霞主持。
研讨会还设置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变迁”“科技新趋势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新时代中国两阶段发展战略与社会现代化”“新时代中国民生发展与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五个平行论坛,中外学者分别从社会结构、社会态度、社会变迁、科学技术、社会调查、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学科历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
戳“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学术干货!

精彩推荐

繁荣中国学术 发展中国理论 传播中国思想

不断完善财政学学科体系建设

加强制度理论研究 推出更多优秀成果

科学“发掘”动物遗存的“潜信息”

中国国际治理方案必定成为人间正“道”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黄琲  排版编辑:黄琲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