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定发展信心 再创辉煌篇章——社科界喜迎全国两会

钟哲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9-03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召开的全国两会,将共商决战决胜大计,再写中国发展新篇章。即将参加全国两会的哲学社会科学界代表委员们肩负使命,怀揣嘱托,期待为实现中国发展宏伟蓝图建言献策。

不畏困难 砥砺前行

2019年,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回首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和挑战,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表示,2019年,我们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了坚实一步。2020年抗疫初战告捷,紧随其后的挑战将更为严峻,如何重振经济、如何提振民心、如何应对复杂国际环境、如何确保粮食安全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万军表示,2019年全党全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2019年,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告诉记者,从区域协调发展来看,2019年中西部地区GDP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地区的平均增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城乡协调发展来看,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比上一年末减少1109万人。2020年我们要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善于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促进我国经济尽快走入平稳发展的轨道,抓住关键环节,紧盯突出短板,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谈到,2020年两会具有特殊意义,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全国两会将在客观评估经济社会发展具体情况下,对社会发展目标作出适度的调整。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认为,在2019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就业任务完成好于预期。在民生领域,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幅度,其中养老金保持了5%的增速,这些成就为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深入实际 问计于民

越是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紧要关头,越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直面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境遇,引发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深刻关注。广大代表委员带着来自基层一线的观察与思考,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

经历了危机与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愈加坚定有力。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表示,我们除了立足国情,深入实际,一心一意为人民做学问、搞研究,还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2020年,我们应当看到中国发展的基本面,积极转换思维,危中寻机,不断创新。在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重历史进程中,为全球和平发展合作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张星星对民族问题十分关注。他谈到,由于历史和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在继续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大好局面,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国际形象。

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向宝云看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中国在抗疫中展现的制度优势,需要哲学社会科学进行深入阐释。此外,信息技术迭代和科技新范式对各个领域影响极大,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应当以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推进社会进步为理论创新的目的,将科技文明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主动思考和预判技术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张兆安一直关注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走访调研多家企业后,他观察到,我国经济迸发出了新的活力,比如直播带货挖掘了消费潜力;一些新领域可以大有作为,如提升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覆盖率、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跨区域自主创新等。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教授谢阳举长期研究中国文化。他表示,按照文明演化和社会进步的规律,把握并引领世界文明的方向与进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坚定地厚植全社会的文化自信,是提升和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轴心与重要杠杆。只有通过文化自信才能建构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与精神,才能进一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转变成精神动力。

凝心聚力 实现发展目标

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如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看来,2020年我国经受住了蔓延全球的重大疫情考验,充分证明了中国制度的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卓越。他谈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发展经济,要在保就业、保民生上下功夫。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应当坚持稳存量与扩增量并行的方针,在尽最大可能实现复工复产的同时助力各种新业态的发展。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社会保障成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有力制度保障,这也是应对危机、促进发展的有效举措。此外,消费是带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用公共投入带动社会投入,多管齐下提振国内消费,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李万军告诉记者,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要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着眼高质量发展,聚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次产业提质增效。二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三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活起来、动起来、流转起来。四要下大力气抓重点民生问题,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现行标准下,2020年完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将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伟大壮举。张琦认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探索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保质保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不断健全体制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制度保障;尽快提升基层干部能力,为脱贫攻坚提供人力支撑;持续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为脱贫攻坚提供硬件条件;东西协作更加深入,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支持力。


精彩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主要路径及展望

新中国考古学取得丰硕成果
坚持多边主义的全球治理方案

谢伏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学术体系构建中发挥阵地和平台作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宗悦 排版编辑:宗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