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列宁及列宁主义在华早期传播新考

邓绍根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9-03

2020年正值列宁诞辰150周年加强列宁及列宁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根据目前掌握的新史料发现列宁及列宁主义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比现在认为的时间更早

“列宁”在中国最早出现时间及译名确立。有研究者认为:第一个了解到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和列宁的中国人是孙中山。据《孙中山先生演说集》记载:“我从前在英国的时候,有一次在图书馆内看书,遇到几个俄国人,交谈之后,知道彼此都是革命同志。”宋庆龄撰文证实:“他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也听说了关于列宁和俄国工人革命运动的消息。”

据2019年10月出版的《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长编(1917—1927)》记载:1917年5月19日,上海《民国日报》和北京的《晨钟报》同时出现了“列宁”的名字。上海《民国日报》刊登《最近俄国内部纷扰之传闻》一文,文章提道:“尼哥拉斯烈银一派,极端反对战争,主张超革命主义”,“烈银一派回国,偶然惹起社会党内讧,延而至此发生纷扰。”“尼哥拉斯烈银”和“烈银”即列宁。上海《民国日报》的这篇报道,被俄国学者亚历山大·潘佐夫指认为“中国第一次提到了列宁的名字”;并且主张:中国期刊上使用“列宁”译名的最早记录出现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四号。1917年6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四号刊登《社会党与媾和运动》,其中提道:“急进社会党首领列宁氏,新自瑞士归来,纠合同志,鼓吹媾和甚力。”但是,据笔者详细查阅书报资料后研究认为上述论断并不准确。中国报刊不仅提到列宁名字的时间更早,而且直接使用“列宁”译名的记录也更早。

早在1917年5月6日,天津《大公报》第3版就以《和平与战争之交斗》为题并以“编者按”的形式报道说:“俄社会党员黎里尼氏反对战事,陆军及政界中人均不满意其举动。然俄国现为自由国,不能以强迫遏抑其政治,且其运动亦毫无果。军政代表会议现已决定组织一更有责任之社会党机关,以抵制黎里尼氏及其同党。按:闻黎里尼氏系社会民主党中之马克齐麻派首领,为俄国老政治犯,近以德政府之辅助始能复回俄,德政府且许以乘作(坐)专车经过德国云。”对照列宁这一时期的活动轨迹和政治主张及文中按语解读,可知文中的“黎里尼氏”即“列宁”。这是笔者查阅到国内中文媒体首次提及“列宁”名字及其革命活动。5月6日后天津《大公报》的新闻报道多次提到列宁的名字,如5月10日《大公报》第3版消息《俄德内部之情报》,四次提到了“黎里尼氏”(列宁)。5月11日,《大公报》第3版转译了上海英文《字林西报》的报道《俄国备战之决心》,也两次提到了“黎里尼氏”(列宁)。这不仅说明中国的中英文报刊关注到了列宁及党派活动,而且中国的南北媒体均注视着俄国革命的进展。5月17日,《大公报》第2版刊载的《俄国社会党内哄之真相》一文已准确地使用了“列宁”这一译名,“普列哈诺夫氏与法国社会党意见相同,主张最后之胜利,欲破坏不兼并主义,乃经由德国归来之列宁一派则反对其说,主张立行中止战争”。

1917年11月7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俄国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11月9上海时事新报报道了十月革命起义准备情况同日《民国日报》用“俄京电”报道了6日克伦斯基的国会演讲。11月10日,《民国日报》以《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为题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消息。同日《申报》《时事新报》《中华新报》《时报》《晨钟报》《顺天时报》等均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11日,天津《益世报》以《俄京大革命之现状》《俄国军工代表照会停战》为题,报道了“俄国克伦斯基政府已被激进党政府推倒”的消息。11月12日《汉口新闻报》、13日《大汉报》、16日《盛京时报》、17日长沙《大公报》等,都刊登了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

当时由于各个报刊翻译的原因,列宁的译名繁多,如“烈银”“李宁”“李年”“里林”“雷宁”“雷林”“里宁”“黎林”“烈宁”“冽宁”“兰宁”“蓝丁”“蓝宁”等。1918年,“列宁”译名得到了沿用。如北京《晨钟报》的《俄列宁政府谴责驻外领事》(5月10日)、《列宁政府与协约国关系》(6月25日)等。8月21日,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写道:“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效之,虽于兄意未有当,亦聊以通其狂感耳。”10月15日,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Bolshevism的胜利》一文中,赞扬“Bolshevism的胜利”是“列宁”的伟大功绩,“毋宁说是列宁(Lenine)……的功业”。

1919,“列宁译名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逐渐增多。1920年8邵飘萍出版新俄国之研究》,设立专章第二十三章列宁评传”。1920年11月7上海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创办共产党月刊创刊号刊登列宁的著作一览表》。这是列宁的重要著作第一次在中国被集中介绍此后,“列宁译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正面意义的“列宁主义”在中国确立时间比苏联早。高放指出:“列宁主义”一词最初是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由党内少数派即孟什维克派首领马尔托夫最早使用,作为贬义词用以指责列宁。一直到1923年列宁病危之际,该词才发生变化。1923年1月3日,俄共(布)第一次使用了“列宁主义”这个术语。3月,加米涅夫在《真理报》发表题为《对列宁主义的修正》的文章,反驳奥新斯基的文章。有研究者认为,这是我们见到的最早从正面意义上使用“列宁主义”一词的文章。

但是,五四时期的中国报刊,已经有了“列宁主义”一词。1919年11月18日,北京《晨报》刊登消息《空想的改革政府主义捷克大统领批评列宁主义》,这是笔者迄今查阅的中文报刊中最早出现“列宁主义”的文章。文章正文中并没有出现“列宁主义”,且明显带有贬义。12月,《东方杂志》在《犹太人之天下》一文阐释了列宁主义,“所谓李宁主义者,大致谓:生而为人,皆有应当劳动之义务,自己从事于劳动者,即无生活之权利。”这里的“李宁主义”即为列宁主义。可以看出,中国比俄国更早在正面意义上使用“列宁主义”一词。1920年8月26日,《大公报》刊文《俄国过激派之真相》指出:“列宁主义,共产主义也。此非产业发达极盛断不克实现。”1922年10月4日,《大公报》记载:“将来社会革命,且将取列宁主义,而反对吾人今日所倡之主义矣。”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后,苏共中央讣告使用了“列宁主义”。1月22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向导》发表《悼列宁》一文,高度评价列宁是“为人民奋斗的共产党的创始者、中兴马克思主义之唯一思想家”。当时上海和北京媒体在刊登的《加拉罕致列宁遥祭会书》中均使用了“列宁主义”。2月9日上午,广州国民党召开大会,俄国驻广州代表鲍罗廷追述了列宁的生平事迹,高呼“列宁主义万岁!”

1924年4月,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论述了列宁主义概念,“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一般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1925年4月,瞿秋白在《新青年》季刊发表了《论列宁主义概论》,部分翻译斯大林著作《论列宁主义基础》中的《列宁主义概述》部分,成为第一篇对列宁主义全面系统的中文阐释文章。自此,列宁主义在中国开始了系统传播。

综上所述,1917年5月6天津大公报已经报道了黎里尼”(列宁回到俄国参加革命活动的事迹这是目前国内中文媒体首次提及列宁名字及其革命活动。5月17,《大公报已经准确地使用了流传至今的列宁译名。“列宁主义于1919年11月18日被北京晨报所采用当时虽是贬义但是同年12上海东方杂志阐释了正面意义的列宁主义”。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及其实践研究”(19BXW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精彩推
中非合作在抗疫中走向深入
探索精神文化考古的时代价值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申报公告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空逻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宗悦 排版编辑:宗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