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基于宏大的全球视野和深远的战略思维,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科学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之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广泛凝聚各国人民精神力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尤其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大深厚的精神支撑。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需文化发挥纽带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信息社会化深入发展。随着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面对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挑战,迈向美好未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清晰的目标已经设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文化文明对现实世界的推动作用。文化作为无形的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反动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文化积淀着各国各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其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各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人民的普遍参与,凝聚各国人民的广泛共识。这就必须依靠文化文明这个精神纽带和桥梁,让各国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实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和行为认同,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在文明平等对话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每一种文明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合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和珍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对待不同文明,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不能以优越文明自居,更不能贬低其他文明甚至要取而代之。对待文明差异性,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推动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存共生,共长共荣。
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每一种文明都各有千秋,文明的活力就在于交往交流交融。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只有秉持开放包容、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精神,才能打破“文化壁垒”,消弭“文化隔阂”,化解“文明冲突”,实现文明和谐,促进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文明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创新创造是文明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是文明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优秀文明成果能够凝聚各国人民追求真善美的广泛共识,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优秀文明成果引导着各国人民不断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和道德水平,激励各国人民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人类未来前行的路。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后现代历史观冲击下唯物史观的自觉与自信研究”(15AKS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