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疫经验凸显制度优势
近日,由暨南大学主办的“中国之治:制度优势应对新冠疫情挑战冲击”研讨会暨2020年中国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论坛研讨会在线举行。与会国内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对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出的制度优势与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入讨论。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童星表示,将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转化为应急管理效能的提升,确保人民安居、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是应急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加强对应急管理效能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阐释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势和特色,也有利于同其他国家做比较研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作出的应对明显好于欧美国家,体现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上的制度优势。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高小平认为,我国的应急管理有三大制度优势。一是结构性制度优势,最突出的优势是党的领导。二是运行性制度优势,主要体现为集中力量办大事、转化力量办急事。三是保障性制度优势,这表现在物资调配和对口支援等方面。
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朱正威看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法治化工作目前仍面临挑战,但这也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应急管理法治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应当从4个方面加快推进应急管理法治体系建设。一是尽快启动国家紧急状态法的立法程序,为应对威胁国家总体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法律遵循。二是在国家总体安全框架下,尽快修订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体系及实施细则。三是健全和完善预案管理,尽快依法健全各级政府的应急预案体系。四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应急管理法治体系的治理效能。
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蔡立辉认为,在应急管理的各种因素中,制度因素是根本。关于如何优化制度安排,他认为,应重新定位应急管理机构,将应急管理部门定位为综合管理部门,而不是专业化职能部门,强化其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这是一种更加符合机构改革发展趋势的思路。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教授佘廉认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需要社区内部应急功能和外部城市治理功能的有效对接,这对社区治理结构和功能重构提出要求。当前,社区功能重构面临三个重要任务。第一,要建立标准化流程,使社区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组织起来。第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专门服务于社区的数据平台。第三,强化产业支撑,如疫情期间的口罩生产、交通车辆管理和物流管理等方面都需要相关产业支撑。此外,还要完善政府和社区的应急对接流程,加强对基层的激励,将城市智能化建设真正落实到社区。
天津师范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温志强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他表示,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来看,组建应急管理部,打破了部门本位、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碎片化应急管理格局,实现了向系统化、综合化应急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了我国的应急管理效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