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这十年之语言学】新时代语言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新时代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语言学知识体系构建取得重要突破的时代。十年来,语言学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积极推进与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作为语言服务的基础支撑,语言学理论研究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
语言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里方法论色彩很强的一门特色学科,在二十世纪中后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语言学者在中国境内语言和方言的调查研究实践中,广泛参与国际语言学对话,积极关注各种新兴的理论学说,参考和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尤其是研究方法的借鉴和使用。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转向,中国语言学一方面紧密关注社会语言需求,一方面遵从学术自身逻辑强化理论建设和学科发展,初步形成了从自身学理出发的语言学学科体系建设,并形成了与国际语言学前沿大致相应的学术体系。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中国语言学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我国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汉民族共同语,其句法和语音等方面的根本特征,与西方语言理论赖以构建的印欧语言存在系统性不同;语言学者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应该建立基于汉语特点的理论和体系,不仅让汉语得到最切合实际的描写和解释,也让汉语视角为西方学者乃至全世界的语言研究提供新的思维和启示。新世纪以来,汉语现状和历史的研究成绩突出。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和汉语历史语法词汇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走在学科的前沿,既有我国学术传统的深厚积淀,又最善于吸收和融合国际新理论、新方法,是我国语言学理论水平的代表性学科。如果说本世纪初这两个学科扩充了研究队伍、显示了多样化的研究特色的话,那么,新时代这十年,这两个学科都有了具有新发展阶段特色的发展和提升。首先是,句法语义研究总结和反思我国学者经过百余年对汉语语法规律的探索,走出了机械模仿或照搬套用西方语言学框架的迷途,找到了一条植根于汉语文化传统、符合汉语实际的路子。对西方语言理论的支柱概念“名词和动词”“主语和谓语”进行了冷静的审视和根本性的重建,在广泛吸收和辨析国际上各种主流语言学理论的同时,深度萃取我国语言学前辈关于汉语特点的论述和见解,得出了汉语语法范畴的“包含观”,区别于西方逻辑范畴的“对立观”。站在哲学的高度思考汉民族的思维特点和文化特征,把语法规律的揭示和描写放到文化对话和文明传承的广阔视野中论述其价值,体现出深重的文化情怀和时代精神,成为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例。历史语言学研究也在前一个时期对西方语言演变理论和语法化理论的简单比附基础上,更加注重汉民族共同语自身形成规律的探讨,着眼于民族融合、语言接触和社会交流的历史观察,广泛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考察汉语历史上和现代方言中所发生的语法演变和词汇语义演变,揭示汉语语法演变和语义演变的动因、机制和规律,都上升到了新的境界,为民族文化传承载体的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研究作出了贡献。
我国现代语言学起步之初,语音学就是最能体现现代科学精神的一个分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注重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语音分析方法相结合,发挥语音研究的应用价值。近十年来,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与心理语言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研究紧密联系,形成更加完备的言语科学体系。多家单位语音实验室的建设渐成规模,完善了声学语音实验室、生理语音实验室、心理语音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的建设,研究成果令人耳目一新。这一时期语音研究显示出如下突出特色:一是注重从言语链出发,进行发音生理、语音声学和言语认知的全过程、系统性研究,这种多领域、多维度、多视角的研究方式可以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有助于全面把握语音的本质,推动实验语音学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二是注重开展跨学科研究和类型学研究,借鉴和运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以及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研究有助于提升语音学研究的理论水平;三是注重数据资源建设和大规模数据统计分析,从数据中来、到应用中去,近年来已成为趋势。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研究儿童的语言获得与发展以及老龄化引起的语言蚀失,显示了我国语言学者的社会情怀。
汉语方言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成绩最显著的学科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汉语方言研究提升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来认识,方言研究的理论深度和调查广度都得到了新的发展。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精神。教育部、国家语委自2015年起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利用现代手段,收集记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语言文化的实态语料,通过科学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在学术层面,开展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工作,以期推进深度开发应用,全面提升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服务。目前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建设已顺利完成。
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高度重视以古文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指示精神,古文字和出土文献的语言研究这十年里达到一个空前的热度。接应了百年来学界持续重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比较研究的传统,同时发挥语言学科的优势,突破了字形研究、文字考释的目光局限,从“音义结合”的角度去解读字义、探究文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新时代语言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既标志着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走向成熟,也表明语言学在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事业中的培元、强基、铸魂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院长
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