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式现代化⑳】马敏: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马敏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3-08-28

编者按

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报约请国内外学者撰文或接受专访,推出此特别策划。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应从多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理论探讨,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重要维度,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理论逻辑侧重从哲理上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范式、框架体系、本质特征、价值观念,以及与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异同;历史逻辑则需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历史传承及历史自信;实践逻辑侧重于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实施方略和推进路径。

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自有其历史来源及自身演化的历史脉络,我们必须从现实和历史双重视角,深入探讨其丰富内涵和意义,厘清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历史过程性、历史延续性、历史传承性及其所蕴含的历史价值观。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01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同早期现代化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是在资本主义早期现代化道路走不通的情况下,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但最终都没有获得成功。究其原因,这些探索都是以不同程度的“西化”或“欧化”为旨归,始终没有脱出外烁现代化和依附现代化之窠臼。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中国国情,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方才破解了外烁现代化之困,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现代化之路。

其次,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近代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这样的基础和起点,决定了在现代化起步之时,必须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通过计划经济体制,以高效的“赶超”方式,全力以赴地推进工业化,迅速改变国家落后面貌,为现代化起飞创造必要的经济社会条件,破解后发式现代化之困。


02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身演变脉络

中国式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必须从历史逻辑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特征,从而获得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1949—1978年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摸索,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探寻可行之路,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可视之为现代化起飞前的准备时期。(2)1978—2012年是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全党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各项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社会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飞跃。(3)2012年至今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历史地看,中国式现代化正是这样一个分阶段不断演进、不断累积的过程,具有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升华、飞跃的特征。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其实质是从“立国”之路到“兴国”之路,再到“强国”之路的逐级变轨、稳步提升,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逐步从梦想变为现实。


03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历史与文化具有内在的传承性。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独特道路?为什么能突破西方模式而呈现独特的形貌?除却诸多现实因素外,最根本的还在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传统。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只有回到“历史”,回归“文化”,我们才能真正破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层基因密码。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现实与历史之间并不存在一条截然界限,传统与现代也并非截然两分。中国式现代化固然是对传统的跨越,但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可以脱离传统而发展。更大程度上,是对传统的转化和“活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所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寻求智慧、汲取精华,坚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历史思维的任务,就是要发掘和凸显这种内在契合性。


04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密切关系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和基本方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根本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则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动力和支撑。

在历史延长线上,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种种努力和尝试,其初衷往往是为了求得中国的“富强”与“复兴”。尽管洋务运动破产、戊戌变法失败,辛亥革命亦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但这些试图以现代化推动民族复兴的努力和尝试,都在近代以来民族复兴的漫漫长途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历史又是在继承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自从接过民族复兴的旗帜后,先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继而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艰难探索,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历史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只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而这条道路的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创建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章排序不分先后
新媒体编辑:王村村

往期推荐

【中国式现代化①】社科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②】韩震: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中国式现代化③】刘建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

【中国式现代化④】辛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⑤】何中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⑥】高国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⑦】项久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工程

【中国式现代化⑧】赵义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⑨】洪银兴:现代化的一般性和中国式

【中国式现代化⑩】麻国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⑪】周文: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⑫】乔治·佐戈普鲁斯:中国式现代化——适应中国发展实际的独特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⑬】大卫·古德曼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突破“华盛顿共识”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⑭】左立明:跨越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鸿沟

【中国式现代化⑮】图尔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⑯】辛向阳: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六观”

【中国式现代化⑰】丰子义: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⑱】吴忠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中国式现代化⑲】虞和平:从历史看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创新

点个“在看”不失联
“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