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慢生活:你我自带钻石光芒
人性,到底是善,是恶?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告子认为,人性本无;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
毫无疑问,一颗善良的心会给自他带来更多助益,也是当今时代所必须。
那么,正确的认识自己,守护好这颗心,自是人生一大要事。
每个人今生有不同的习气,这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前世带来的。尽管习气不同,但每个人本性都是善的。这方面,佛教与孟子的说法比较相似。《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这是佛教对人性的描述,也就是说,每个众生本具佛陀的一切功德,但因为被各种客尘污染了,所以没办法现前。
佛教认为,人的本性中没有争论、欲望等,更深一层的话,人性远离善恶等一切戏论,但暂时来讲,要承认人的本性是善。
美国有位著名的魏斯医生,出过《前世今生》等畅销书。他在《来自神灵的讯息》中,也揭示了人的本性是平等的、善的。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魏斯医生问:“如果人性是完全平等的,为什么有些人心地好、长相好、智慧好,而有些人什么都不好,又坏又穷又难看?”神灵用比喻解释说:“就像一颗钻石,本身蕴含七彩光芒,但如果蒙上灰尘,光就不明显了。人表面不平等,就如同钻石上的灰尘厚薄不一样,但本心就像钻石能放光一样,是平等、相同的。”
现在这个社会,物质进步非常明显,但在内心提升方面,却是比较失败的。很多人没有满足感,也没有幸福感,每天活得很苦很累,口头禅常常是“压力太大”“好烦”……幸福、开心、感恩等,不管在语言上还是行为上,出现得越来越少,这在新闻、影视中也不难发现。
随着负面信息的越来越多,有些人虽然本来善良,但慢慢学会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倡正能量。
“正能量”这一概念的创始者是卡耐基,他被称为成功学大师。他说:“一切让人积极向上和充满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成功、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都是正能量。”可见,这与佛教讲的“善”也能对应——语言要真实、身体不能杀盗、内心不能贪嗔等,这些都是正能量。
不断学习,做智者勇识
首先,自己要不断地学习,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要有一种不满足的心。而且,我们要随时调整自己,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否则,有些人因为不会调心,无端增添了很多烦恼。一个悲观的人和一个乐观的人,对事物的判断完全不同。比如,天气稍冷的时候,乐观的人会觉得舒服、很清凉,而悲观的人则会抱怨:“太冷了,这个世界好苦!”或者,面对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觉得很好,还有半杯水可以喝,而悲观的人会觉得一半的水都没有了,可能不够喝。因此,面对同样的外境,心态不同,苦乐也不一样。
应注重培养自己的“逆商”,也就是面对逆境的力量。很多学校缺乏这种教育,因此,有些学生,甚至是一些成年人,遇到一点微不足道的挫折,就承受不了,做出特别不明智的行为,这是非常遗憾的。
所以,我们要弘扬正能量,在人生中要学会勇敢。当然,这种勇敢不是要你冲锋陷阵,而是要懂得人生如此广阔,遇到一点点违缘,并不值得痛不欲生;世上还有那么多更痛苦的人,相比之下,自己的苦算不了什么。
结交善友,善心增如上弦月
除了自己心态的调整,依靠环境和朋友等外缘来培养正能量,也非常需要。
现在有些人痛苦、堕落,主要是环境和朋友所致。佛教讲,依靠善知识,功德像上弦月一样越来越增上;依靠恶知识,即使有慈悲、智慧等功德,慢慢也会荡然无存。有些年轻人不懂这个道理,整天泡在网络上,把各种无聊的,甚至暴力、极端的知识,不断输入脑海中。这对自他没有利益,而且极其可怕。
我们应该用智慧去观察网络。一方面,它让整个世界缩小了,需要任何信息,基本都可以得到,确实很便利。但有些人日日夜夜沉迷在虚幻世界中,对工作、家庭,以及有意义的事情都没有兴趣,甚至连饭也不想吃,最后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这也不好。古人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很需要一种善的力量来保护自己。
《诸法集要经》中说:犹如鲜花在哪儿都会散发芬芳,善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给人带来快乐。《大宝积经》也说:“为善常安乐。”这就是善的能量。
心有皈依,获得永恒的力量源泉
若要增上正能量,最好有一种信仰。当然,信仰有很多种,你可以信仰金钱,也可以信仰宗教。我要说的主要是后者,这对解决心灵问题有非常大的作用。
人来到这世上,一生遇到的问题,是否都能靠钱来解决呢?并非如此。大多数人的心灵困惑,在延续千年的宗教中才有解决之道。尤其面对生死时,宗教看得更远,分析更透,涉入更深。而其他世间学说,没有这样悠久的历史,也没有这样深远的智慧,所以,宗教历久不衰,自有其原因所在。
有一次,英国BBC的记者问我:“现在中国为什么掀起了一股藏传佛教热?”我说:“藏传佛教很早以前就有,只不过现在很多人面对压力和困惑时,重新发现了它,从中找到了心灵归宿。藏传佛教不像个别产品,两三天很受欢迎,之后一下子就消失了。它的生命力是恒久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去探索宗教存在的意义。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
《佛教关于人性的探索和教育——湖南大学演讲》
以上转载自智悲讲堂公众平台
若向外走,你会做梦;
若向内走,你会觉悟。
欢迎加入佛学会,
开启生命的觉醒之旅!
▼
春节春意暖 桂林佛子爱心如春风 送进特困重病户在ICU挣扎21天,医生建议放弃却奇迹生还的广州90后 用经历写下的十点忠告
惊艳!素龄52年的她比女儿还美 时间在她64岁的身上停摆了 | 素食
开示|动中禅:与生活共舞
▼ 点击“阅读原文”预览演讲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