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解读】之四:掩耳盗铃·杨氏之子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
【注释】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1)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
(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9)恶(e):害怕。
【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分析点评】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甚:非常。诣:拜见。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甚:很 惠:同慧 智慧的意思 指:拜见
乃:就,于是 示 :给 看 曰:说 未:没有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对题目的理解】
杨氏之子杨氏:姓杨的 之:助词,相当于“的” 子:儿子 把它连接起来
孩子的回答很妙,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是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我是梅子老师,我专注于小学教育!
近期热点分享: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梅子老师的教育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