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小动作•大文章
高尔基曾说:“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动作描写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推动的助手,更是人物形象、性格和心理的外在表现。
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会忽略动作描写,或是动作描写不具体生动,甚至用词不当。
如何让孩子的动作描写生动起来呢?
从“动作描写的作用”和“动作描写指导”两方面说。
动作描写的作用
1反映人物性格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写一个人的性格,就感觉是个“平面人”,但是加上了动作,人物就可以“活”起来,“立体”起来。
如: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的老师》
2)“她是一个温柔,慈爱的老师,总是亲切的对待我们,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我们都很喜欢她,依恋她。
以上两段话,哪种方式更形象可感呢?明显是第一句。
2体现人物的身份
动作与身份有何关系呢?如果仔细观察身边不同的人,言行举止与其身份有一定关系。
如:
(1)他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惊悚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以上5段描写,从动作中,就可以推测人物的身份。
3反映人物心情
内心世界的外化,可以通过神态、语言和动作来展示。其中人物动作的刻画,可展示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鬼子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芦苇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绿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砸、敲、狠狠地”,写出老头子打鬼子时的痛快,解恨的心情!
蔺相如的镇定自若在“捧”、“靠”、“站”中反映得淋漓尽致。
紧张的心情用“动作”来表现,使人物形象更具体。
如何写好动作描写
写动作时,学生容易出现粗线条勾勒,动作不细致的问题。引导孩子把动作进行分解,将大动作分解为小动作。
首先,引导孩子去认真观察所谓的一个“动作”,又包含着多少等细微的小动作。
比如:“洗衣服”这个动作。
可分为:
拿盆(双手捏住盆的边缘,拎起盆子。)
接水(拧开水龙头,将盆子搁在底下)
放衣服(把衣服泡进水里,摁一摁、压一压、转一转、拎起来、搓一搓……)
倒洗衣液……
这样一来,一个“洗”的动作,被分解为“拿、拎、接、摁、压、转、倒、搓”等无数小动作。
其次,引导孩子用连动句把一系列动作有序表达出来。
比如,写“小红写毛笔字。”
如果动作系列太复杂,连动句已经无法承载,那么就需要在动词间加入承接词了,比如“先、再、接着、然后、最后……”,这样一组动作就变成了一个有序而完整的动作体系了。
语言表达切忌单调重复。在进行动作描写时,切忌使用重复相同的动词写下去,这样会给读者朗读疲惫感。
比如写洗衣服,有的孩子会这样写:
可以用“换词法”解决这一问题
经换词后,这段话可以表达为:
这样写,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句子显得精彩多了。
和表情描写一样,动作描写也能表达人物情感,更好的凸显人物个性特征。
比如,看到这份礼物,我一蹦三尺高。
显然,此处动作描写能让我们读出小作者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再如,《武松打虎》一课中对于武松的动作描写,干练精准,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勇敢又机智的武松形象。
《起死回生》一课中对于扁鹊给太子看病时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扁鹊医术高明。
总之,动作描写要有序,精准,生动,具体,要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
我是梅子老师,我专注于小学教育!
近期热点分享:
小学语文1-6年级作文知识点大全,百万家长纷纷收藏(附各类作文范文)
小学语文老师坦言:每次看这样的作文开头和结尾,都忍不住给高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梅子老师的教育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