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傲娇,今年深圳的GDP是超不过香港的
年初,我在一篇文章里写到:中国有两种城市:一种是深圳,一种是其它城市。因为2015年的深圳房价像一艘要离开地球飞往外太空的飞船一样,和其它城市远远拉开了。
傲娇如我,万夫莫敌。
中国经济体系里,深圳,就是那颗闪亮的、孤独的启明星。
深圳会超过香港吗?
会。早晚的事儿。
从2014年开始,大家就说,2015年深圳GDP要超过香港了,后来2015年没有实现。大家又在说,2016年铁定要超过香港了。
我算了一下,发现可能又被忽悠了:2016年深圳GDP怎么也超不过香港的,因为人民币贬值了,港币兑人民币,从0.8变成了0.86。
香港今年上半年实际GDP为11242.62亿港元,同比增长1.2%。
深圳今年上半年实际GDP是8608亿,增长率8.6%。
2015年香港GDP总量是24025.06亿港元,实际增长率2.4%。
2015年深圳GDP总量17500亿,实际增长率8.9%。
按照2015年深圳高达9%的增速匡算,深圳2016年GDP会突破19000亿。如果汇率不变,折合港币突破22000亿。本来是可以赶超香港的,但现在看估计还有一个9%的差距。
所以,深圳GDP要实现超过香港的大业,至早是在2017年,保险点是2018年。
如果按照2015年的增速,香港的GDP到2018年会超过25000亿港元,而深圳会超过26000亿港元。
扯远了一点,经济对比,不是今天的主题。
深圳房价会超过香港吗?
照你这么个火箭一般的房价涨幅,全世界都能给你灭了,何况香港。
去年底在香港采访施永青,他认为,按照现在的涨幅,深圳房价三五年,也有机会超过香港。
深圳房价在猛涨,而香港房价在猛跌。
从2015年9月开始,香港的房价终结了SARS以来里连续12年的上涨,转头一路下跌,到现在大概跌了10%。而且,预计到2017年,累计要下跌30%。商铺价格也是如此,租金暴跌40%,劈价盘天天涌现。
(数据来源:中原地产)
而深圳房价从2015年初到现在,涨了1倍多,8月房价5万多块。到目前为止,涨不动了,高位盘整,但还没有看到房价要下跌的迹象。上周去参加链家地产的一个活动,王锋博士指出深圳房价的特征:总是升到一个台阶之后,开始震荡消化,之后再向上突破。
是不是这样说,作为深圳人的你们,就更傲娇了呢?
想一想,以前的香港,对于深圳,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现在,无论是经济,还是房价,当然,更要包括城市活力和创新环境,都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然而,我就是来泼冷水的。
深圳是我眼里中国目前最好的城市,深圳房价也的确让开发商变得无法强大。香港的四大开发商,在我们眼里,都越来越不是对手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深圳的房地产可以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超过自己的老师了。经济、房价的迅猛发展,并不能够遮蔽这座城市房地产本身所固有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还有必要清醒一点。
抛开宏观经济、创新环境、阶层固化不谈,从房地产的角度,我更关心的是:在房地产行业的综合质量上,香港还是深圳的老师,这一点,5年内也改变不了。就算是深圳的经济超过了香港,就算是深圳的房价超过了香港,深圳房地产这一行业的综合质量,还是要看到和香港的差距。
住宅的质量和服务值不值现在的价格?商业地产的设计和服务有没有更突破?
这是支撑深圳房地产行业的最重要的问题,大家不要天天关注资本并购,天天关注房价涨,天天关注轻资产商业模式。最根本性的问题:当你的价格都要超越香港的时候,你提供的质量和服务能力,有没有跟上?如果没有,你傲娇什么,这些又不是什么民主法治,你不能干的事儿。
比如说房子的质量问题,我们很多房子今天涨到了8万,9万,其中有很多是房龄20年的房子,房龄20年也就算了,关键设计是20年前的,服务也是20年前的。有些新房子,卖到了8-9万,但本身的设计定位都是在房价2-3万的时候做出来的。
这些楼盘房价的上涨,基本全部是来自土地的升值,或者是学位等稀缺资源的加持,而来自房子本身的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为零。
我就不说后海、蛇口那几个已经卖到8万+、10w+的豪宅,竟然还能出现外墙脱落、漏水、变色这些最基本的质量问题了。也只有在我们这样一个只看重炒房子赚钱的市场,开发商才不会担心质量有问题会影响企业口碑这种事情。反正,房价涨可以一俊遮百丑。
人们原因花8万、10万买房,好歹你也要给一个配得上8万、10万的产品嘛。
2014年,我和当时的一些同事去香港扫街房地产,看长实、新世界、新鸿基的一些项目。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新世界一个楼盘的售楼说明书,每页纸像南都那样的报纸版面大小,334页。我们10几年来,售楼说明书,还是薄薄的10几页。
我希望的房地产市场,是房价在上涨的时候,这个行业随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一同进步。是那种全行业的进步,而不是个别开发商的突破。但这一点表现的太慢了,因为单边上涨的行情,让良币劣币陷入了融合共生的时代。反而是在调整市的时候,开发商会增加投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再来看商业地产,看这张图。
深圳2004-2016年住宅VS商铺价格图
是不是很震惊?商铺的价格疲软,住宅的价格昂扬,在今年,深圳住宅的价格和新建商业的价格自2008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交叉,都是5万多块。
是住宅的泡沫太大了?还是商业的价值严重被低估了?
下周一,9月5日下午2点,知名财经作家叶檀、香港地铁商业专家麦为明,会在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专门讨论“深圳商业投资价值”的问题,龙光玖龙荟举办,有兴趣关注商业地产走势的小伙伴,可以去听听。关于商业地产的价值讨论,深圳最近几年来搞的太少了。
商铺价格的走势疲软,已经是连续好几年的事情了,我们一般将原因归于四点:电商的冲击、供应过大、业态同质化、经济环境转差等。
但我只想聊聊一个消费者的感受。
这10来年,深圳的商业地产水平在全国是很出色的。尤其像万象城,多年来一直是全国购物中心营业额的NO.1。
但是,如果和香港比的话,或者,把深圳定位为一座国际都市来观察的话,购物中心的也许就不那么有光环了。
有段时间,我对购物中心的体验感很感兴趣,走到哪里拍到哪里。也和当时的小伙伴们开辟了一个“商业地产”的报道栏目,到香港、北京、上海、东京、新加坡、迪拜这些地方考察高质量的购物中心项目。
对比回深圳,在现在这个消费升级的大时代,现在已建成的购物中心,我并不觉得它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比如像海岸城,那个巨大的二层空中广场,没有设计盲道,当然也没有从一层到二层的无障碍通道。当我在香港一家很普通的购物中心里看到有这样的设计时,我觉得很惊讶。
或者像这个商场,电梯扶梯下到地面,还要再走好几级的台阶,我不知道你要是推着婴儿车怎么去逛超市。
或者像洗手间的设计,槽点貌似更多了。我记得曾经专门报道了一个整版,来讨论好的商场洗手间该怎么设计。一直到现在,我都经常很苦恼,有些商场的洗手间3-4岁的小男生该怎么使用。
(香港太古广场)
整体的印象是:深圳大部分的商场,都是为了“正常人”设计的,从不考虑“特殊人群”,不要说残障人士了,小孩、孕妇、老人都考虑得很少。但实在说一句,对特殊人群的关怀程度,的确更能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价值观的高低。
这些并不需要怎么专业,你在商场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而这一点,恰恰是香港很多购物中心比较常见的优点。在对人性的洞察和尊重方面,香港值得深圳学习太多了。
但是像香港的又一城,一个7层的商场实现了“5层首层”。这种固然要归因于地势之便,但创意之大胆也是够了。又像太古广场耗费了5年时间去做一个商场的精心改造,在追求快速盈利和轻资产运营的内地来说,没见到有人这么干过。
这些问题也许见仁见智,你不做,用户可能也无所谓。但如果你做了,可能获得的评价就会完全不一样。因为在消费升级的大时代,这些只需要企业家的敏锐感和决断心。
比如我经常举的滴滴打车的例子,在没有这个之前,大家也都无所谓了,但有了滴滴打车,你突然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再让你回到冒雨等车半小时的时代,你还干不干?
如果你的房价没有这么高,当然可以不用考虑这些,不用和那些国际大都市看齐。但深圳现在的房价几乎已经是宇宙第一了,外界会要求房地产的从业者,更快的提供出足以匹配国际化都市的产品出来。
香港楼市输,是输在价格上,是输在经济上。但没有输在质量上,输在服务上。
这一点,深圳需要清醒看待。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