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策展三期 | 学员论坛(三)

2017-04-24 刘帅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4月21日上午,策展三期班举办了开班以来的第三次学员论坛。论坛由来自重庆美术馆的蔡峰主持,围绕“当艺术品进入展览空间时发生的各种情景和关系”这一问题,多位同学先后进行阐述。


论坛现场


河南美术馆的高敏同学通过一个具体的展览案例,对美术馆陈列展的空间构成和视觉呈现方式进行探讨,重点叙述了展览策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与大家分享了常设陈列展如何与观众产生良好互动及采用的策略方法,并介绍了艺术衍生品作为延伸展览的有效载体具有的重要意义,建议在策展中注重与公众展开“对话”,使展览的理念和效果能够在更大范围得以实现。


江汉大学的柳国良同学以“书法展览空间的思考”为题,认为科举制度的灭亡、文言语境的隐退、毛笔生活的疏离、印刷技术的繁荣、展览方式的变更、展陈方式的模式化等导致了书法生态上的孤岛。对此,他提出书法究竟需不需要取悦世界观众,书法如何对接当代中国,书法文辞内容如何体现当代,书法展陈环境如何表现当代等问题。



在第二环节讨论中,江苏省现代美术馆的袁传慈同学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历来都是文人贵族把玩的艺术,明代以前多以实用和欣赏为主,近代以来书法研究出现退步,近三四十年来中国书法创作和展陈方式是有史以来最繁荣的。目前书法专业创作人员注重创作和研究,很少担起传播的责任,书法培训多是低水平运转,呼吁各位策展人多做些传播和高水平的展览。


云南省文联的李克山同学说,书法是中国人的宗教,是线条艺术的最高形式,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书法艺术必须创新发展,实现书法艺术的当代化和现代化转型,进行当代书法艺术的新探索,实现书法艺术的国际性交流。所以,书法展览没有统一的展陈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内容、形式、场景,进行不同方式的展览。


论坛现场



在第三环节讨论中,首都博物馆的穆红丽阐述了国内外博物馆工作人员学科背景、博物馆与美术馆展览展示空间的异同等内容。她说,与国外博物馆工作人员以艺术史和人类学专业为主要背景不同,国内博物馆的内容设计主要由考古学、历史学等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承担,而在国内教育体制中,历史学和考古学并不涉及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教育。国内博物馆的陈列艺术设计师,通常缺少系统的历史学习,目前从业者专业复杂,有的从纯艺术改行而来,有的则来自舞台美术、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等相关专业背景。但是博物馆与美术馆不应该人为割裂,博物馆与美术馆应该是分工不同的博物馆形态。博物馆也展示美术作品,展示的内容与美术馆的内容在材料及形态上没有本质的不同。对于空间来说,美术馆更强调开放性的,有适当欣赏距离的展览空间设计,而博物馆的历史逻辑通常偏向于在空间中引导观众的流动。美术馆空间是开放自由的,是便于欣赏驻足的,博物馆空间是便于逻辑叙事的,是流动的。


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赵青同学分享了他在图片传播中借鉴当代艺术的思考。他说,近二三十年来,当代艺术热情地拥抱摄影,于是很多摄影作品与当代艺术的议题开始密切相关,有些来自传统媒体的纪实摄影也逐渐尝试画廊、美术馆化的观看机制。


湖南省文联的孙婵同学就自己策划的“独来·同往——80、90后全国青年美术家提名展”和大家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并针对性地提出:在传统的展厅中如何呈现出青年美术作品的新气象,如何通过作品的展陈实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与碰撞,以及观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问题和大家进行了探讨。


论坛现场


今天的学员论坛,主讲学员准备充分,结合自身策展案例深入挖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在交流互动中,各位学员踊跃发言,有的谈体会,有的答疑解惑,围绕“当艺术品进入展览空间时发生的各种情景和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


文 / 刘帅    图 / 张双双


策展三期相关链接



› 2017中国文联中华文化走出去视觉艺术策展人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李继东:传播的新生态、新观念与新策略

 范迪安:展览策划与文化立场

› 孙淼:传统与现代——故宫展览概况与策划理念

› 陈小波:摄影的策展和对外传播

› 中国书法与美术策展

› 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与展览策划

› 从美术馆收藏到当代艺术的策展思路

›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与中国艺术

› 从美术馆收藏到当代艺术的策展思路

› 民营美术馆的策展与创新

› 谈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

› 策展与策展人的对外文化传播

 学员讲坛(一)  学员讲坛(二)

› 研修花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