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 2018原宿志愿者招募

崔崔 原宿自然环保农场 2023-03-23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一种麻木的忙碌、踏实中,而忽略了真实。

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无问西东



前面

安琪在“旅行”中有对原宿关于志愿者项目的一段采访。“旅行”的字数要求控制在8000字以内,我们的访谈太过投机话题太多,超出了好多字数,所以后来就删减了不少谈话内容。我们将未能在“旅行”中发表的部分文字——在原宿农场3年关于志愿者项目的一些感悟和心得——在这里整理出来。写给后面想要申请原宿志愿者项目的朋友们。


经常有陌生的朋友加我,询问农场对志愿者有什么样的要求,我觉得从一个人的外部条件来看,农场对志愿者并没有特别的要求,比如传统的学历、相关工作经验、甚至身体条件等。。。但其实我又一直认为农场对志愿者的内在要求是相当高的,要和原宿的气场、人生观、价值观、理念等等有高度的切合点。但是这些要求很难用一些具像的标准来衡量。


没有标准,只能通过申请表中繁琐的诸多问题来帮助,原宿的申请表设计详尽复杂,有不厌其烦的种种问题。(之前有朋友因为原宿的申请程序而判断农场背后有一个人员架构复杂的大团队在运作,现实之下只是倆常驻人口加不固定志愿者的小农场而已)基本上愿意好好填写认真回答问题的朋友,就已经通过了第一道审核。不合拍的朋友也许在第一阶段就会放弃申请。


因为我们要一起生活至少一个月(2017年的志愿者申请时间是3个月),没有高度的共识,是很难一起和谐共处这么长时间的。两年前一位刚从泰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们,生态村的构建中最难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人和人的关系的维系。在生态社区的人文建设中,陌生人之间的蜜月期一般保持在2周,2周之内如果有一些摩擦或向左的意见大家还能互相忍耐体谅,保持表面上彬彬有礼的态度,但是一般不超过2周,大家内在的一些能量就会迸发出来,可能会发生一些冲突或争论等等,当然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我们希望在保持每个人真实自我的状态下,通过有效的沟通把人和人之间可能的冲突降到最低。

申请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并不需要主动去筛选,在这个过程中,会很自然的将互相契合的朋友慢慢聚拢到一起。


在2015年初农场刚刚建立,准备启动志愿者项目的时候,曾经有前辈给我们忠告:国内的志愿者队伍还不成熟,个体的素养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农场项目中,有一部分年轻人是带着体验好玩的心态去申请志愿者,对自己即将要面对的工作并没有足够的准备和承受能力。

而很多农场的管理者年纪相对偏大,对于年轻的志愿者们都是抱着面对孩子的宽容心态,不会太过较真和具体要求,从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大家玩票的心理。不能养成真正踏实做事的态度和习惯。

所以最后前辈的意见是反对我们招募志愿者,帮不了什么忙,还会给农场带来一些麻烦,到了乡村有些人连自己的生活可能都照顾不了。


他们创造的远不如他们消耗的多。


这是前辈对乡村志愿者项目最后精辟的总结。

某种程度上我认可这样的总结,如果我们只是接受现实对申请者听之任之的话。但认可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悲观的放弃这个项目的实践。


某种程度上我又不认可这样盖棺定论的总结。我们一度很认真的思考过这些问题,在做了接受有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的心理建设下,我们最后还是坚持了农场的志愿者项目。我觉得我们可以慢慢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还是希望能努力去做一些改变,帮助更多人回到真实的乡村,真正建立起与土地与乡村的链接。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游学巡礼。事实上乡村也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回归,才能赋予活力和新鲜血液,所以在回归的路上,更需要有人引导他们怎么去做,更客观、更真实的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作用。

而原宿,愿意给大家提供这样的机会,也愿意做一个说真话的“恶”人。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煎熬和伤感情。



关于尝试和创新的鼓励

一向我们的新教育是鼓励提出不同的见解,鼓励孩子或青年们有各种新的尝试,挑战权威和固有模式。抨击旧教育里的守旧、盲从、唯唯诺诺、听话等。

无疑这样的教育理念,会激励出更多的创造和创新。也激发了更多人内心深处的好奇、反叛、探究、不服输的欲望。

在自然农场这样一个容易让人放松的环境,长期在固定模式里的朋友很快就放开手脚、放飞自我。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我们和农场也因此接收到很多建议和创造的想法。但是,创新和尝试的行为得到无限鼓励,也容易好高骛远。因为作出这个行为的成本低,所以有很多的想法和建议就太轻易和随意的冒出来,有些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大家并不太会关注到建议别人做出一些改变后带来的后果。


在一开始,我们接受过很多建议,也会默许大家的很多尝试,虽然很多次结果看起来完全是白费功夫和浪费材料精力,可能是当初我们自己也经验不足的原因。现在我们对于尝试的态度不是那么开放和纵容。

现在我们不鼓励大家直接盲目的尝试。基础工作不会、不接地气的创新和尝试我们也会直接拒绝。


来到一个农场或者其他新的环境,请大家先尊重别人固有的做法,也许会有一些陈旧或保守的地方,但是别人一直这么做也一定有他们的综合考虑的因素。即使有真正的好建议,一定是基于一定的了解和尊重的前提。有些事情自己并没有尝试过更不说有成熟的经验就不要随意提出,作为业余时间的探讨倒是可以。 


比如说有人喜欢厨艺,希望给大家展落一手。农场曾经有过很多关于下厨房的例子,由于要给大家动手尝试的机会,把厨房让给他们去奉献,结果,不是每个人都能对自己预判准确。或者换言之,不是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其中,包括了相当多的成人。

要么是时间点不能掌控,到正常吃饭的点,那边还迟迟不见做好的饭菜,要么是对量的把握失控:做得太少根本不够塞牙缝,然后我们的角色立马转变成需要负责任给大家擦屁股的工作人员,赶紧临时重新做饭菜;要么是预估不足做的太多吃不掉浪费。还有,每个人做完饭之后的厨房面貌截然不同,我们经常要给展示厨艺的朋友去收拾烂摊子,浪费的食材、改变了位置乱放的东西、被占用的器皿、一片狼藉的桌面和地面等等问题都凸显出来。

所以现在我们不会轻易让大家直接主厨。喜欢厨房的朋友,被分配到厨房,要先从学习如何清洁、整理、从最基础的打下手工作开始。首先要保证大家有一个按时、整洁、有序的厨房。


工地上的例子就更多了,大家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很难有机会能真正接触到泥土和一些实践工具。哪怕是做设计工作也是很少有机会可以落地。所以一到户外的实践,尤其和建房子有关系,大家想要参与创造的那部分想象力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非常想,但是大多并没有实际经验,经常会有一些完全是出于自己想象的想法产生,有的时候还非常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抱以尊重和感谢的心态。


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狠心的拒绝大家。拒绝采纳他们的新创意。

我们认可的创新和尝试,一定是在一个范围之内,在一定的前提之下。



接受质疑

三年里,我们也接受了很多方面的质疑。对我们个体来说,三年的实践也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即使是到现在,虽然在某些方面,我们可能比别人多了一些经验,但是在更多的方面,我们也还一直处于学习者的状态。


有些朋友是慕名而来。在平时的生活中,从一些小小的事情里,当我们有失误、纠结怎么做更好、因为做得不好而放弃或重复再来的时候,我们能看出他的表情里有一些不屑:哦,也不过如此。嗯,原来你们也有不靠谱的时候。我们甚至能想象得出他要把这些秘密公开时的得意神情。


15年的时候,曾经有一批来访者到农场,了解到那一年我们的水稻田里用了一些饼肥。立刻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向别人汇报,他们的水稻用了肥料呢,难怪怎样怎样。。。然后开始评判这是如何不对的怎样怎样。。。

有人对我们在自然农耕方面投入的精力和实践相对较少质疑,

也有人批评我们没有规划,在农场的建设上太过随心所欲,

有人批评我们建房子建得太慢,也有人批评我们步伐走得太快,

有人批评我们还要出去买菜不能完全达到自给自足,

还有人批评我们做得多,给大家分享得太少。

。。。


这些听起来有点像笑话,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任何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必须怎样走。

这里有一个宽容度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我们允许自己有理由失误、允许自己在成长的路上慢慢走,却对别人充满了完美主义的苛刻要求。不允许别人走在过程当中。


在志愿者项目中,志愿者会比访问者更容易深入的了解到一个农场的真实境况。大家都还处在成长当中,我们希望大家能看到的是更多的美好和真诚。将过程中的荆棘和坎坷当做彼此成长的阶梯,为理想升华而预设的屏障。这样内心里也许会少一点纠结和尘埃,多一些洁净的空间,也会给自己少一些伤害对世界少一些失望。

(后面我们会有文章专门讲述原宿在农场规划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想法。)


现在我们已不再拘泥于类似的质疑,不会着急去给自己辩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节奏。我们只需做真实的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和初衷,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才表达观点和想法,不代表其他时候没有想法。也许只是时机未到。



关于收费

我是鼓励志愿者项目要收费的。

这一条写出来或许会被很多人骂不厚道。

别人大老远的跑过来给你免费干活,你还要收别人费用,这不是不厚道吗?很多人会这样想。

安琪分享她有一次参与印度的一个生态村项目,对志愿者收费也不理解,但是当她深入到那些项目中去时,她理解了。为什么?她当时没有说,或许是我忘记了。


其实反过来想一下,大家为什么会耗费时间金钱千里迢迢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生活?

不也是为了相同的梦想,希望得到一个体验和实践的平台,甚至有人是希望在人生的转折点有一个暂时的落脚点或起跳板吗?

很多我们的新行者放弃了城市便利的条件和生活、有时候甚至是倾家荡产背离家庭的代价,为了实现心目中共同的梦想,创造一个平台,让大家能有机会参与、落地、共享这个空间。

所以当有人倾其所有创造一个平台或机会给我们,我们付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甚至这个劳动可能都是我们出于自身身体的需求,让我们承担一些因个人而产生的基本费用,难道这不应该吗?别人用大量心血和财富创造的这个机会,让我们可以直接参与或享用成果,这难道过分吗?


单纯从效率来说,志愿者每天参与的工作量如果以当地一个普通人力来算,有时候连一个正常劳动力的1/4甚至1/5都达不到,而当地一个最便宜的劳动力可能只要几十元。所以如果仅仅是从经济角度来讲,志愿者到底给农场创造了多大的直接效益?相信大家都可以算出。从劳动力这一点上来说,用志愿者真不如直接用当地的村民来得高效,村民们干活根本不用教,还不用管他们的吃喝拉撒,会省却很多附加的成本和管理的麻烦。


尤其有很多来自城市的志愿者,本身劳动技能就不足以单独承担一些事情,农场还需要耗费精力去教会他们怎么做一些简单的事。如果仅仅是为了大家的那一点劳动力,农场为此项目实践的付出是得不偿失。如果有人一定要用世俗的标准来评判计较这里的得失,也许志愿者项目本身就是个两败俱伤的生意。


讲这些是会伤感情的。大部分人会隐忍不发或装作没看到,以保持好人的立场。

却偏偏有人要做一个“恶”人。撕开大家友善的表面,让内心暴晒在阳光下。



对立

我们喜欢从自我出发点去思考问题,喜欢站在对立面去看待问题。大家从小到大习惯了在学校面前、在家长面前、在公司领导面前做一个弱者,习惯了不对等的对话,习惯了把对话双方的立场对立起来。所以来到农场,很容易的也会带来这样的思维。把自己和农场的立场对立。把自己归于被管理的位置。

有一次我告诉大家,虽然申请过程中我们有种种问题和审核。农场也有很多公约。但是当你来到农场之后,并没有人强迫你管制你,一切都在于你自己的意愿。在于你的自我管理。我们是共同体的思维模式。

他们也告诉我,他们中的一些人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适应农场的这种“文化”,把自己从对立思维中解放出来。但是也有许多朋友从一开始就是共体思维,他们在这其中的付出和奉献精神能让人铭记一生。



“因为免费,所以廉价”

在三年的项目实践中,我们结识了很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的朋友,他们大多有责任心,做事认真、踏实,对自己的项目负责。离开农场后我们还能都保持着不密切但真诚的关注和友情。


但是,也有一些朋友,因为是免费的机会,可能觉得廉价,甚至是对待课程中的志愿者岗位也是,想来便来,想走便走,因为他们没有付费,所以不是很珍惜这个机会,也因为农场没有付费给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可以随意中断或离开申请的岗位,并以此为理所当然。


我想,这不光光是一个农场遇到的情况,应该是整个志愿者项目圈都会有的,有一些朋友对志愿者这三个字,并没有太多责任感。我曾经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各个好玩的地方做个自由的义工。某种程度上,她的词典里义工就是自由和可以不需要负太多责的象征。


那么,也有人问,既然这样,为什么原宿还要常年招募志愿者呢?


比如你让自己的小孩学习做家务,你花了时间去教他,提醒他,他可能会有情绪、做得很慢、最后结果还是做得不够好,我们在“教”上面花的精力和时间还不如我们自己直接干来得省心,那么我们就要放弃让他们学习做家务了吗?


这是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


当然,我们更看重的是蕴藏在这个项目中的文化交流、所有个体的蜕变成长、探索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及未来共享社区的雏形建设等。

并且,越是从志愿者项目中看到了一些问题,越是有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冲动,就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动力。遇到一些奇葩的事情时,我们就会经常互相开玩笑说,有些朋友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所以我们并不畏惧可能出现的人或问题,并不畏惧各种意外的出现。坦然面对麻烦,积极解决。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来一些改变。



诚恳和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

志愿者项目也是一份工作。一份没有契约的自我约定。

没有责任,只是当做一种体验的朋友还是不要申请志愿者,蜻蜓点水的试试乡村生活体验还未尝不可。一个长期志愿者的项目,我们希望是更多有着承诺和责任的靠谱青年们投身到乡村建设中,农场需要的是真心付出和帮助,我们也会投报以最真实最珍贵的回馈。


我们遇到过一些感觉非常厉害的申请者,聊到和生态环保相关的事情什么都懂,个人能力也很强,经历非常丰富,一切都不在话下。申请过程中的一切叽叽歪歪的事情都难不倒他们。还有一些朋友,弱弱的,看样子啥都不懂,很多基本的事情都需要有人去教,在初期农场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引导,还经常闹笑话。


但是这两类申请者在实践中的执行度会让人大跌眼镜。


能力强的朋友可能会忽略很多细节的要求,因为看起来他什么都会,都不在话下,也就更容易以自己固有的经验来完成任务,而轻视农场的要求,或者轻视其他的伙伴。而另外一类朋友则可能会不折不扣的按既定目标去完成。更注重农场的需求,更有责任感,对小事情更认真。


到最后你会发现,非常厉害的人有可能会成为非常头疼的人,他们的心态和状态经常和大家不在一个频道,你经常需要去调整他们的一些做法或思路,要不你就得跟着他们的思路走,而且很容易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而另外一种人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引导,经过重复的训练,会成为农场非常有力的帮手,他们的作用会随着对农场工作的熟练越来越大,甚至有一天你会觉得农场有离不开他们的感觉。这样的能真正帮助承担责任的志愿者到了最后你会觉得非常不舍,觉得他们的离开对农场是一种损失。


这样的伙伴,农场会随时欢迎他们回来。欢喜的程度如等待远离家乡的亲人回家一样。农场有很多这样的家人,或许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慢慢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关于农场的日常

农场的日常生活,都是鸡毛蒜皮,柴米油盐,没有高难的技术,也没有太多激奋人心的时刻,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拉风的建筑,也是由最基础的挖土、拌泥、树桩等等琐碎的小事情组成。具有大片效果的众人合力的阶段相对很少,更多的时候都是大家各自默默的做着手头的工作。


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生活。

刚来的志愿者都会先从打扫卫生做起,无论年纪大小,也无论之前干过什么。很多人忽视这个工作。通过实践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地扫干净。有人扫地不是每个地方都扫到,随便哗啦几下,把感觉明显脏的东西扫走;还有人觉得今天好像不太脏就不扫了,结果是温水煮青蛙越来越脏。


我们的申请者大部分是高学历人士,我们做过简单的统计,本科以上学历的申请者占比在60%以上,硕士以上学历申请者比例达到了40%。大家在学历上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甚至有很多是名校毕业的学霸。

可是,大家无一例外的,对最简单的生活常识缺乏了解。很多人其实不懂生活。


很多人不会扫地,不知道如何扫地不起灰能扫干净又不留下扫把经过的痕迹。总是笤帚高高扬起漫天灰尘。很多人不知道吃完饭需要整理饭桌,他们没有吃完饭之后整理桌面、把桌子上滴的汤渍擦掉、把椅子恢复原位的习惯,能知道要把大塑料碗罩罩在剩饭菜上就已经是很靠谱了。他们也不知道及时处理剩菜剩饭,是应该大碗改小碗留下顿继续吃还是应该直接倒给猫狗吃,没有人教的话他们会放任那些剩饭菜的碗碟一直堆在罩子里,直到最后没有盛菜容器继续可以用,或者他们以为这些事情总会有人做,不需要自己去解决。

他们以为每餐只要把自己的碗筷洗掉就可以,锅盆那些公共的东西也许自己会变干净。然后你告诉他们那些公共的器皿也是需要大家一起去清洁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不会干,有人把用过的抹布随手一丢不知道每次都要及时清洗以备下次用,有人洗锅盆只洗里面不洗外面,有人清洗电饭锅内胆时不知道需要先把锅外面的水擦干或沥干才能再放进电饭锅。好多人拔插头不拔插座那端只把电器端拔掉让电源线一直挂在墙上的插座上,好多人烧开水不知道不能装太满以免溢出。

大家都做过初中化学实验,知道火焰燃烧最充分的部位是哪里。可是在农场烧柴火灶的时候大家都会忘记这个小实验,很多时候炉膛被塞得满满没有空气火焰也被直接顶到锅底部分,然后没有热量用了大量的柴火水依然很难烧开。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为什么? 没有人想我要用最少的柴火燃烧产生出最多的热量,大家沉浸在烧火的热情中,不在乎是否浪费了多余的柴火。

很多人不知道用完了公共洗浴间要及时清理自己遗留的杂物和头发以方便别人使用,很多人不知道随手要关灯,不知道把锅拿开的时候要先把煤气关小,不知道厕所水壶没水了可以帮忙加一下,不知道通过简单观察就可以发现菜刀和案板放在哪里,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询问:崔姐什么什么在哪里?


归结下来是,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节约?什么是勤劳?什么是观察,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承担责任?什么叫顾及到他人?


很多10岁孩子都应该知道的生活常识,太多的小事情,我们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已经为人父母者们都做不好,或者不知道怎么去做。


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好像都在教大家如何生活过日子。相信更多时候大家是冲着农场的自然建筑和自然农耕来的,大家期望在农场能学习到更多的如何建房子的技术、如何践行自然农耕。如果把建设和种植当成是外部事务的话,食和住就是我们的内部事务了。最简单的内务都不能处理好,又怎么有能力去种好菜建好房子?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一向信奉的也是:攘外必先安内。所以,来到原宿,都要先从学会生活、学会责任、和照顾自己与他人开始。


我们有太多的朋友需要接一接地气了,需要有更多类似农场这样的平台给大家一些机会去落地成长,学习书本上从未学习过的一些生存常识,学习一些看似不重要的生活细节,从头开始理解生活的真谛。我们希望能尽所能的提供更多的机会给那些想要改变的朋友,一些实践和改变自我的机会。


三年来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人变化,别人的、我们自身的。润物细无声的悄悄的改变。

我们想慢慢的,继续,走下去。




不煽情,不夸张,不文艺,不愤青。

低调、客观、简单、直白。

这就是原宿的白描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慢慢学会对别人说不。

适当适时的拒绝,会让别人学会珍惜,也会让你更有价值感。





2018年志愿者招募


我们并不渴求“人才”,

我们更需要责任和担当

放下执念,安在当下


穿朴素的衣服,吃素食,爱护环境,

让我们接触真实的大自然,

感谢每一个早晨的来临,

怀着真诚的兴趣与人交谈。。。

最难为的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

而是起心动念的纯粹

与一点一滴的真实生活


2018

原宿期望

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参与到

我们的家园共建

实现自我成长

2

你需要做

共同分担农场日常生活事务

每天参与6小时劳动

空闲时间可读书、交流、学习或禅修


这样的你

坚强而勇敢,仁慈而善良

心态开放

有行动力和责任感


同时期待 

不一样的你

擅长记录:摄影、图片、文字

设计:平面排版、景观设计

涂鸦创作:简笔、墙体手绘等

其他手工创作、半农半X


FOR YOU

共享自然家园

健康饮食

文化交流和各种分享

参与各项建设实践

内在成长和建设

把你视为家人和朋友


我们有固定的体验实践

也乐于因你的理想和擅长而创造新项目


原宿坚持:宁缺毋滥 原则

相信我们遇见的是,最好的彼此。


原宿招募不太喜欢用美图去招徕,图片更多时候只是记录的一种方式,对当时当下的影像的一个客观记录。


要加入的伙伴请先加微信 崔崔:jspumen  咨询、索要申请表。

告诉我们你的需求,和你可以分担的工作。


原宿坐标: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四仓村

本招募适用时间:2018年2月5日起




需要申请的朋友请确认自己是否能认真、完整的阅读以下招募文字,如果您有一些问题是招募中已经说明的事项,我们将拒绝再次为您解答。




志愿者申请流程及注意事项


申请步骤

1、填写申请表:联系崔崔 (微信jspumen或电话13912266827)索要,填写完整后发送邮箱yszrnc@163.com或者直接回发到微信。

2、仔细阅读农场生活公约,提前了解农场各项须知及志愿者生活工作情况,以对自己是否适应农场生活作出预判。确认自己对申请服务的时间和工作项目是否能够遵守承诺。

3、申请时请注明:生活体验、短期志愿、长期志愿等;

选择申请时间段,交纳食宿费用、购买服务期间保险;

将申请者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缴费和保险购买记录截图发与志愿者项目负责人崔崔确认。(超出三天当地派出所须备案)

4、索要农场物品携带清单、报到流程、农场生活公约等文件,提前准备。

5、等待报到。



志愿者体验与服务流程

1、农场报到:身份登记、确认保险、服务时间、费用等事项(牛角间协议)。

2、分配床铺、领用物资。

3、参观农场。

*参观生活区域(厨房、餐厅、教室、厕所、动物等)。

了解农场日常生活习惯、和每天值日分工。

学习旱厕使用、垃圾分类及处理的要求。

*参观农场自然建筑、了解日常实践内容。

4、开始志愿者生活。

1~3天:

学习:卫生清理、垃圾分类及清理、厨房帮忙、旱厕清洁、动物喂养等。

第4天起:

正式分工,独立承担值日工作。

同时参与户外实践或线上工作。

负责带领新志愿者或生活体验者实践工作。

5、志愿者期满:

交接手头工作,核对服务时间和申请时间是否对应,是否有需补交或退还费用。

归还书籍和借用农场的其他物品。

领用生活物资提前清洗干净交还至“牛角间”。

清理个人遗留垃圾,清洁整理宿舍。

提前预约汽车,返程。



值日工作和日常生活琐事

1、打扫庭院、卫生清洁。

2、劈柴、捡柴火、捡垃圾。

3、动物喂养、打扫圈舍、厕所。

4、厨房帮忙:捡菜、洗切、烧火、清洁整理等。



不固定实践项目

1、工具保养。

2、整地、除草、种菜、收种。

3、建筑实践。

4、其他。

5、农场生活体验记录。(图文不限)



农场志愿者体验与服务说明

1、申请时间

生活体验:三天起,食宿费每天100元;

短期志愿者:1个月及以上,食宿费每天50元。

长期志愿者:6个月起,免食宿(试用期2周~1个月)。

如果金钱是个障碍物,请联系我们。


2、志愿者每天参与劳动六小时,每周有一天休息。

注:每天劳动时间不包括大家平时共同分担的清洁打扫、烧火做饭等值日和生活琐事。

休息日的值日和生活分工正常。

若带孩子或其他不能正常参与劳动的家属到农场体验生活,需按体验者缴纳基本食宿费用,10岁以下孩子费用减半。


3、服务期间需大家共同分担生活琐事(详见社区生活分工表)。


4、农场日常安排:(活动或课程期间时间会稍有调整)

早上:一般7点前完成各自值日工作(冬季会稍晚点。)

白天:户外劳动为主。具体根据农场农事节奏和建设需求来安排。

收工:春秋天6点、冬天5点、夏天7点左右收工。

晚上时间自由安排,有时会集中议事、看电影、烤火聊天、做手工、线上工作等,可自由选择是否参与。


5、农场饮食习惯:

农场餐厅集中供应早中两餐,需要晚饭的可自己解决。

平时以素食为主,偶尔有荤食,有特殊饮食习惯或需求可提前说明。

(课程活动期间另行安排)


6、申请服务期间不随意离开农场,中途离开可能会影响日常工作安排。有特殊原因需提前书面说明。


7志愿者服务期间作为农场工作人员参与活动或课程,须全程参与前期准备、过程和善后工作,若不能参与全程工作则按课程学员收费标准补交费用


8、如果有非突发、非无可避免事件而要结束服务提前离开农场,需按照生活体验项目交纳基本生活费用,所以请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和工作。


9、其他事项可向我们索要农场生活附件参考。

附件1:社区生活分工表

附件2:农场共建社区生活公约

附件3:农场生活相关说明(食宿、交通、携带物品、安全等)


10、以上说明我们真的会严格执行,不要说:我以为。。。(只是一小农场而已,我以为没那么严重,可以随意~),没有契约精神,就不要申请哦。



原宿欢迎你的到来!请入乡随俗!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ens do!

建设期内,暂不开放参观访问项目

同期招募核心伙伴、长期义工

详情可咨询崔崔

相信我们遇见的是,最好的彼此。

原宿坚持:宁缺毋滥 原则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