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了这些(附视频),你再也不想随便吃肉了

禾牧万穗 原宿自然环保农场 2023-03-23

朴门永续 9月招募 | 周末mini 进阶工作坊




参观工业化养殖(附视频)

看了这些,你再也不想随便吃肉了~



你有想过,每天吃的鸡蛋和鸡肉,来自于哪里吗?

要了解这些,我们必须去看看鸡们生活的地方。


原宿农场的鸡是在水塘南边的树林里散养,它们在林间自由地觅食,每天下午,我们可以捡到新鲜的鸡蛋。有的鸡每天都会生蛋,有的隔天才生一个蛋,此外,夏天是产蛋的高峰期,冬天,生蛋量会明显减少。



从自然养殖的经验来看,鸡的产蛋量其实并不是持续且稳定的。


然而,如今之所以能够享受到充足而稳定的鸡肉和鸡蛋供应,是因为我们实现了自动化规模化养殖,这大大提高了鸡肉和鸡蛋的产量,也降低了价格。


但是,你是否思考过,这背后真正的成本和代价?


原宿农场附近便有两家相对大规模工业化的养鸡厂,在村民眼中,这是一个高大上且专业的产蛋工厂,每个车间里,有2万只鸡专门负责生蛋,有自动的饲料投喂和制冷通风系统。这里生产的鸡蛋被销往江浙沪等周边的城市,利润也非常可观。


在7月初的朴门永续入门工作坊中,我们去“参观”了其中一家养鸡场,不带任何期待和评判,只是感受,我们平常买到的鸡蛋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并在回来后,大家各自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每个人的分享细腻且精彩,发人深省,我们想要给它们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大家,希望更多人能够开始思考我们的食物的来源。



以下是参观养鸡厂的记录。






养鸡厂离农场不远,步行便可到达。今年夏天很热,我们尽量赶早出发,但早上八点也已经烈日炎炎。


鸡厂看起来不远,但相隔着大片农田,问了一位在田里干活的爷爷,他为我们指了通向养殖厂的路。


前面的灰色建筑就是养鸡厂了,我们的到来惊动了正在周边休息的水鸟,它们闻声飞起,去到任何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它们也许并不知道,在这幢灰色建筑里的禽类近亲,有着与它们截然相反的命运。


走近灰色建筑,这个灰色的大桶,是用来给鸡输送饲料的,完全自动化。


从这个门进去,就是鸡生活的地方了,它们会拥挤在这栋长长的灰色建筑中的长长铁笼里,度过一生。


地上扔着一袋复合饲料的包装,这是鸡的食物,具体的配料不得而知。


进入养鸡厂的景象

以下视频可能会令人感到不适

请谨慎观看



从养鸡场出来,大家相对沉默,表情严峻(去年PDC期间有一位学员参观完出现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不适。很久不能平复)。这大概是作为城市消费者绝少能有的体验。即使我们已经从书本和各种视频文章中得知市场的禽蛋99%以上都来自于这种方式,但是真正用自己的五官和身体去亲身体验,相比头脑得知带来的震撼,是语言无法描述的。







回到农场后,

我们静坐了一会儿,整理心情和思绪,

各自分享在鸡厂时的感受


(以下文字根据大家的分享内容整理)


崔崔:

农场所在的村子一直有着养鸡的传统,但专业的鸡厂在我小时候还并没有。本来想带大家去另外一家鸡厂,但是那里的环境更恶劣一些,地上都是鸡屎,还没有及时清理,非常臭。所以今天参观的这个鸡厂,按照他们的标准,已经是非常先进、现代化、卫生,臭味相比起来已经算是很小的了。


这个鸡厂我是第二次去,去年PDC的时候也带学员参加过一次。我比较关注我身体的直观感受,这次的感受比上次的要强烈很多,我进去的时候,感到整个脑袋以上,很尖锐的痛。刚刚进去的这个车间里大概有两万只鸡,成千上万只鸡的声音重叠在一起,发出的不是巨响,而是密密麻麻的重叠的声音,不断地攻击你,整个脑壳都有一种很尖锐的痛感,这是身体上的感受。直到离开,回来后坐在这里,我还是有这种感觉,但是会弱一些。刚在静坐了一会儿,到现在我才渐渐恢复正常了。


我当时还在想,如果我是里面的工作人员,我可能真的呆不了。只是从车间的这头走到那头,我可能就受不了。我是为了让自己感受,所以才会走进去站在那里,如果没有这个目的,我会是抗拒的,不想进入那个空间。





小白:

在进去之前,我注意到排风扇上长着青苔,还有一股浓重的尿骚味,这个我记得非常清楚。进去之后感受到的就是鸡叫声,声音不是很大,但是持续不断,此起彼伏,一浪接一浪的。饲料上趴着一堆苍蝇,走近就哗的一下全都飞起来。还有一个细节记得比较清楚,鸡的笼子我估计了一下,大概是30×50厘米,高度大概也是30厘米,这么小的一个笼子里大概装了三只母鸡。鸡在里面也不怎么能动,基本上就只能通过笼子上的两个口来吃饭和下蛋。这样的笼子,大概是上下排列四层,一直延伸到底。我还发现它们的喙被剪掉了,是平的,鸡爪我没有观察到,听说在国外鸡爪也是要被剪掉的。即使是喙和爪被剪掉,它们的身上依旧是很斑驳,有些地方已经看不出原本羽毛的样子了,甚至能看到鸡的躯干。而且基本上全是母鸡,没见到一只公鸡。可能是效率至上吧。


其实之前也看到过相关的视频,但是这次闻到味道,听到声音,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个环境,这种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以前看到就像原宿这样自然散养鸡的价格,大概是工业化养殖的2-3倍。我原本不太理解,就想大家为什么要抵制工业化?为什么不把鸡肉的价格打下去,让更多人能吃到肉?后来我跟崔崔和子懿聊的时候发现,有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没必要吃那么多肉。有必要顿顿都吃肉吗?

所以其实可以通过大家少吃肉、吃好肉来解决一些看起来无法解决的矛盾。





常悦:


在鸡厂的鸡生存空间都是非常狭窄的。其实所有生命,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是由七情六欲的。养殖可能只是为了鸡蛋或者鸡肉,但是动物的喜怒哀乐其实也是会影响到产品的。这点事我非常想分享的。比如说妈妈生气的时候,产生的母乳会有不同,在这一点上,动物其实是一样的。工业化养殖的鸡,是在一个非自然、特别不快乐的环境下生长的,这是会影响到后续食品质量的一个问题。


另外,鸡的食物也肯定是单一的,就是饲料。而饲料里肯定是有抗生素的,这又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也会影响到鸡肉和鸡蛋。


还有一点,在自然的环境中养殖的鸡,产生的粪便也是很好的肥料,但是鸡厂就不一样了,因为鸡吃的是饲料,产生的粪便也对环境没有什么帮助。但当把这些蛋洗干净、放到盒里,摆到超市货架上的时候,我们是看不到这些的。我记得分享收获农场的石嫣曾经分享过,当时就是因为看到鸡厂,发现原来我吃的鸡蛋是这么来的,因此就开始从事生态农业了。


我觉得对于动物来说,快乐的生活空间、天然的食物,成为生物链平衡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竹雨:

其实我刚开始站在外面的时候,并没有太大感觉,但是进去走了两步,就开始泪崩。这个哀嚎的声音,真的...可能对于做妈妈的人来说,这样的感受真是太明显了。


对于里面的环境,其实大家都有看到,也不用说得太多。但我的感觉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城市,其实我们也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包括我们把小朋友送到学校,不管他以后从事的是什么工作,我觉得也是把人推到程序化系统里的一个过程。很早的时候我和别人分享过我的育儿理念,就是“有趣的人比有用的人更重要”。但是我们在城市里,就会不知不觉地跟着这个大部队走。

这个事情有点无奈。

养鸡厂也许对于鸡来说,是一个比较安稳的地方,但是它们在里面也是会麻木的,它们就算是逃出来了,也不知道要怎么办。而现在大厂的员工,在加班,猝死,这种新闻有多少。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加班,身体变得不好了,还是在里面,甚至有些人一辈子在里面?他们追求的是什么?


像现在的学校也一样,我看过一个视频,“变兔子”。所有的小朋友进学校的时候都是不一样的孩子,大家都约好不要变成兔子。但是一旦有一个小朋友变成了兔子,老师就会表扬他,然后大家都变成了兔子。唯一一个不变兔子的孩子就是坏孩子,那为什么他就是坏孩子呢?我们的小朋友跟在学校所定义的好孩子,是不太一样的,我不觉得他们不好,但是学校和社会的一些法则规则...所以这次看到养鸡厂我在想,以后孩子的生活,我是真的要把他留在城市里呢,还是要把他带出来?


包括孩子的爸爸曾经跟我说过,当时我还不太理解,他在一家公司呆了十年了,一开始公司的理念是,所有的员工60%的时间工作,40%的时间可以学习,去研究或者开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开始公司的创始人(大部分是外国人)都有这样的理念,但当公司发展到比较大的时候,他们在上海呆的时间久了,有了孩子,应该是出于经济的压力,突然之间他们要赚钱了。整个公司现在的氛围就是,招很多的人,百分之百的时间要工作,所有的时间都是要能赚到钱的。我老公现在是在慢慢地边缘化了,他是准备离开,寻找别的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说我是理解他们的,因为他们出于压力,有家庭有孩子,需要在上海生存。 但是我也理解我老公,其实怎么样的条件,就过怎么样的生活,都可以。


这次的感受特别明显,其实像这样的大城市的大公司,就是“养鸡厂”。百分之一百的时间,就要赚到百分之一百的钱。我其实上班的时间没有太多,一直是在尝试各种事情。所以你说怎么样才是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其实还是自己的体验吧。也许有些人觉得自由自在是更好的生活,也许有些人觉得随时能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是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个被定义的事情。


我和Evaaa进去养鸡厂的时候,感觉很不好,但是孩子们没有什么感觉。孩子们就是天真,无畏。其实我们小时候,家长跟我们讲得也不多,就是要在我们长大以后,慢慢地在社会里面时间久了,才有这些感觉。但是孩子们不知道。所以大部分城市里的孩子们没有见过,就是不知道。没有体验过,就是不知道。所以看世界太重要了。去尝试各种生活,去看大家的生活,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太重要了。





Evaaa:

我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描述,因为这个感受很强烈,像是恐怖片中所能感受到的。但是恐怖片是人演的,而这次的角色是鸡,但背后的黑暗仍是城市中消耗这些物品的我们。


从我们小时候的认知,还有孩子们的书本上所展现的,是这个画面。也是在这片园子中看到的景象:哇!鸡在很漂亮的农场里奔跑,还有很漂亮的篮子给它生蛋。它们可以在阳光下的自由草地上奔跑,追虫子。这是所有城市中孩子们的认知。


可是他们不知道,有一些人为了利益最大化,鸡实际上的生活是这样的。暗无天日。大家很多人都描述过了,所以我想用这样的画面来呈现我心中的感受。


Evaaa用笔下的黑白画面来描述她在养鸡车间里的感受


城市里,消耗物品和购买的欲望实在是太大了。实际上我们的物质是过剩的,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所以我也希望孩子们回去,在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时,首先当然是不浪费,之后再去判断:我真的需要它吗?


我也在想,怎样才能继续保持孩子们心中的这个画面?我也会去追寻这样的画面和这样的生活,也是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去保持、去实践的。





林晨:

从养鸡厂回来,让我有一种晕眩的感觉。养鸡厂的这个境况,其实并不比我想象中的要更糟,因为我知道一定还有比它更差更极端的。我知道这个相对来讲还是可以让人看得下去的,所以我可以进去。如果我知道它会比我想象得更差,我一定是不会进去的。当我进去,那个晕眩感就来了,头就有点晕,眼球刺激也很大。所以我刚才回到教室静坐的时候,不停地在流眼泪。不是情绪而是生理的反应,我到现在还是有点不舒服。


我当时进到养鸡厂里面,长长的甬道尽头虽然有光,但是我心里的感受是非常黑暗和绝望的。我看到有两三只鸡在地上,它们完全放弃了挣扎,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命运了。大家都知道它们在那里所谓的“生存”是为了什么,每个人都知道。所以长长的甬道尽头虽然有光线,但是给我心里的感受却是无尽的绝望,黑暗,还有无休止的贪婪的欲望。它们无法改变任人宰割的命运,它们能期待谁去拯救它们呢?人类啊,但是人类自己呢?


所以人类最终得到的是什么呢?我们这样养它们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我们自己,可是我们从它们身上又得到了什么呢?我们最终得到的是这样完全不健康的生存方式,最终又进入到我们的身体。对我们人类自身来说,得到的是完全的生命的摧毁。所以它们的命运其实寄托于我们,而我们的命运只能寄希望于我们人类本身,是我们人类需要自我救赎。所以人类是拯救不了别的什么的,除非我们自己先拯救自己。




小刘:

一开始我的感受,养鸡厂就像是奥斯维辛的集中营,只不过是针对鸡的。之前我也在纪录片中看过养鸡厂的样子,看过之后我就不吃任何肯德基或者来路不明的肉或蛋类。当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尽量去减少。


就像刚才竹雨说的,我可能自己就是从这样养鸡厂或填鸭式的教育过来的,我的父母原来是农民,后来因为城市化来到了城市,在表面上相对来说好像比农村更加干净、更富足。但另外一方面,就像Evaaa所画的那样,我们在宣传的整体语境中,好像是文明灿烂的,但是它背后的另一面却永远在被遮蔽。


我还会想到这些鸡的饲料,需要很多大豆或者玉米,一方面是转基因,另一方面要饲养这么多动物(包括鸡、牛、羊等),就需要成规模的种植。所以种植和畜牧业是连在一起的,大规模的种植供养大规模的饲养。农业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单一种植。


但有一种说法是,不以这种大规模的方式,就养活不了地球上这么多人口,但联合国实际上有一个数据分析,反而是分散式的小农经济,比跨国农业巨头,能养活更多的人,因为小农经济具有多样性,同时也是可持续的。如果是单一的巨头,比如我们的粮食需要从美国进口过来,这里就会产生食物的损耗和食物的里程。但如果是在城市的周边,分散的小农可以形成合作社或是现在的CSA,那么就可以减少食物里程,也能增加多样性。


我希望未来有一天,农业可以不需要“自然有机”这个标签,这可能是特别理想化的一个场景。而且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儿子或我的孙子会说,他要从事农业,我也不会觉得这是一件什么不好的事,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而且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从事农业。


归根结底这是为了生存,鸡活在养殖厂,是为了生存,我们也是为了生存。但是生存的质量,生存的好坏,究竟是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究竟能不能以那样粗暴的方式就解决掉了?还是说我们还能有更好的生存方式?目前这对我来说是个问号,我还要去不断去追问,去寻找答案。




(完)





希望以上的这些分享,能带给你一些启示。


作为食物的消费者,我们通过以下行动,来支持可持续的动物养殖方式:

  • 善待动物,关注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福利

  • 关注食物来源

  • 少吃肉,如果喜欢吃,尽量吃好的

  • 尽可能支持小农生产,如果身边有环境友善的小农,尽可能通过购买来支持他们


我们一直在实践朴门永续“分享盈余”的理念,但不希望做成“生意”。仅仅作为闲时的分享。


不是广告的“广告”:

我们有一个吃喝拉撒小群,主要用于农场盈余分享,和老种子交流与分享。平时发布盈余信息为主,很少管理。有希望持续参与农场各种盈余和种子分享、也愿意接受小农分享盈余时带来的很多不具备商业操作的“不完美”性的,可以添加崔崔微信:jspumen,暗号:进吃喝拉撒小群。为节约资源,只是好奇想围观的朋友暂时不要申请。







想进一步探寻朴门永续生活方式以及更多的信息,可以申请我们近期的工作坊:

朴门永续 9月招募 | 周末mini 进阶工作坊
九月招募 | 原宿建造自然营——21天自然建筑实操(+3期周末活动)








原宿自然环保农场


原宿自然环保农场,创办于2015年,位于江苏东台东部沿海。农场借鉴朴门永续理念设计并建设,专注于自然建筑、自然教育、自然农耕的实践和推广。

农场占地160亩,其中包括70亩左右的野生大水塘,与外界水源断隔,主要是雨水蓄水,池塘内野生水鸟野鸭和芦苇丛生,各种野生物种和养分丰富,是稻田灌溉的水源。



- 自然实践 -

原宿农场于2015年6月首次将自然建筑类型的实践工作坊引入国内,实践生态环保建筑,迄今已举办7期自然建筑实践工作坊。原宿的建筑工作坊包括土团房、土袋屋、螺旋顶圆屋等,都为10天至一个月的专业课程。原宿的建设除上述课程内容之外,还在挖掘传承本土传统自然建筑技艺,并将之结合使用,应用在旱厕羊圈、茶室卫浴、土袋房卫浴、轻质木屋教室等方面。同时,农场每年会不定期组织至少一次朴门永续设计和实践课程,邀请国内外的朴门永续生活的先行者、永续之路的实践者以各种形式来分享永续理念和实践。



- 社区探索 -

农场一直长期坚持志愿者项目的实践和探索,以自主共建、包容性的自由社区为未来发展模式。2018年原宿开始半X半农生态社区文化构建,并尝试举办女性工作坊、亲子体验等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践,经过探索和反思,逐步确立了以建造、亲子、农耕等主题的「原宿自然营」作为体验农场生活的主要活动形式,以不刻意、不故意的方式邀请人们融入农场的自然生活。


农场长期招募长期/短期志愿者、生活体验者、社区长期居民和流动分享者。

2020原宿发起共识社区/新村民计划。






原宿近期正在招募

- 1 -


- 2 -





相关阅读



关于 原宿自然环保农场

什么是“非服务型社区”

公约 | 来原宿之前你需要了解的

原宿农场交通指南(2021新版)

2022原宿志愿者/生活体验/新村民招募——后疫情时代的,另一种活法:褪铅华,穿旧衣,读书、种菜、盖房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