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动手打人时,他在想什么?
还记得上期华盛顿大学博士曾松添孩子的行为问题反反复复,怎么教都改不掉,文章中,曾博士主要讲述了“教学时机”的重要性。
在这期文章,曾博士要给大家分享,当孩子突发脾气甚至打人时,我们除了抓住教学时机,学会具体怎么教也非常重要。
用锄头给孩子剪指甲
曾松添(Tim)
华盛顿大学博士 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师
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助理教授
最近一位失散已久的朋友加我微信,说自己2岁半的孩子得了自闭症,特别容易发脾气和打人。
焦灼的她听了专家劝诫,除了带孩子去机构外,还去了某医院专门学亲子培训班,每天下班后就用桌面训练给孩子上情绪管理课:孩子妈妈对坐,斗快抢一颗糖,如果谁抢到了就可以吃,可输了的一方则可得到“安慰奖”(一块蓝色积木),凑齐3颗积木(输了3次)也有糖果吃。
尽管用这种看似有趣的方法练了很多次,但孩子似乎并不上心,情绪管理似乎并没有好转,相反打人行为越来越厉害。
然后妈妈给我看了另外一个教学视频:爸爸知道了孩子被抢玩具会发脾气的情况,所以当孩子在家里沙发上玩玩具时,他特意把孩子手中的玩具抢过来,并试图给他讲道理。
孩子见玩具被抢,便倒在沙发大哭起来,用腿踢爸爸!
爸爸对着大哭的孩子说“给我玩一下,好好玩啊,你要学会分享嘛。”孩子继续嚎啕大哭,急得在沙发上蹦蹦跳跳。
是的,这位家长朋友给小孩干预得够早了,在机构和家一起练也够密集了吧?
在我的上篇文章孩子的行为问题反反复复,怎么教都改不掉中,我们说要掌握“教学时机”这个标尺,我的朋友也做到了,可是大家从中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是晚上八九点玩抢吃糖游戏合适,还是读绘本(孩子本来喜欢看书)合适呢?退一步讲,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在这个年龄段,他真能理解这个情绪管理游戏吗?在真实生活中,两岁半的孩子是不懂得如何凑这些积木换糖果的。
而在自然情景中,爸爸把孩子惹毛了后马上给他讲道理,孩子能听进去吗?
上面的例子并没有批评的意思,这位家长朋友已经很努力了。
但希望大家再去细细体味“教学时机”这个概念,时机不对,孩子不在状态学,您想教的东西孩子是很难消化的。
回到今天的话题,有多位读者留言希望讲讲孩子打人的问题。我们借这个话题,继续讨论除了注意教学时机的把握外,具体怎么教的问题。
面对孩子打人,家长在没有其他方法时,往往也只能依赖我们的经验来教孩子——我给孩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再不行就家法伺候,让孩子记住规则的厉害。
中国版的《超级育婴师》里有一期节目提到,孩子打人特别厉害,爸爸为了治孩子,一边让他跪洗衣板,一边给他讲道理。
可孩子下次还打人,而且越来越凶。
正如一位家长读者留言:“对更小的孩子,总感觉他们经常并不能理解(对他们来说)复杂的规则......”
道理规则对理性的成人可能是有用的,但对很多孩子来说是抽象的(甚至根本不理解),他们需要依赖大脑前额叶的执行功能来发挥理性,以试图驯服大脑里的情感大象。
可我们的孩子大脑远没有发展成熟,而孩子在被情绪支配时,我们还继续讲大道理,那就像是在电脑死机的时候,我们还不停地输入指令。
我们自己也曾经是小孩子,当我们大哭大闹时,听得进我们的父母给我们讲的大道理吗?
请不要再用您手中的那把倔锄头去给孩子剪指甲。
就像电影《活着》里面福贵打儿子有庆,孩子打人,我们不能跟着暴跳如雷,而是首先得搞清楚他/她为什么这么做。
《正面管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作者提到特殊孩子打人这个问题时,提倡一定要区分对待:
1、有些孩子打人是因为它本身受疾病影响,是无奈之下才这么做的。
不是孩子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在没得选的情况下,用手抓用牙咬成了孩子去应付外面复杂环境的原始工具。一句话,有头发谁想当秃子呢?
2、孩子本身知道有更恰当的方式,可偏偏故意喜欢打人。
这类孩子则要从环境上面找原因,而千万不要假设孩子是邪恶的。孩子明明能够学,但却喜欢用打人的方式,证明打人对孩子来说更容易达到目的。
既然我们把孩子打人的情况分成了两种,那我们来分别分析下这两种原因。
我们人类都有动物性的一面,当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得不可控时,除了恐慌,就是通过攻击和反抗,来本能地保护自己,就像是鼠面对老鹰时的奋力反扑。
您要先观察究竟是哪里让孩子受不了,并试图降低或消除对孩子来说,环境中的那些不可控因素,然后教会他文明的替代行为。
对于孩子因为没得选而打人的情况,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当孩子每次打人,其实是在告诉你他的难处,可您是否用心慢下来去接收这些信号呢?
除了关切的眼神外,您是否有留意,孩子打人发脾气是因为没有提示他,就一下子给他变换环境?还是因为外面的声音太大他受不了?或者他昨晚睡得不好没精神,然后您又要他做很难的练习?又或是别的孩子老是不问就抢他的玩具?
孩子打人咬人的时候,您要考虑在当时情景,有什么更好的替代行为呢?
要注意的是,这些替代行为一定要和孩子的能力相匹配。如果替代行为太难了,等于是变相鼓励孩子继续打人。
例如,如果孩子因为想要吃苹果而打人,与其让他去抢,倒不如您可以提前给个小卡片让他去向别人表达“我想吃苹果”。
孩子如果因为环境老是变化,受不了而打人,您要考虑是否生活安排得太满了。
例如有些家长会一周安排孩子去五个机构做训练,孩子在各种等车的过程中已经憋了一肚子气,到真正学习时,只要稍微有点不满意,孩子就会爆发了。咱们将心比心,大人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也会发脾气呢?
对于第二种情况,既然孩子会知道有更恰当的行为,却觉得打人是最直接方便的方法,那我们在教学时就得设法让打人变成代价更大的行为,而其他恰当的方法则不会。并在以后面对类似情况要解决问题时,让孩子理性选择更恰当(也更容易的)那种方法。
具体要注意以下四点:
孩子染上了打人的恶习,打人本身也是会上瘾的。在这方面如果孩子有了苗头要及时引导,父母尤其要立场一致,不要不把这当一回事,更不要孩子长到牛高马大才来管。
有家长忍不住打孩子,希望孩子能改过。
记住, 您手里的皮鞭比您嘴里的道理更有示范意义,您每打一下,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孩子以后去通过武力解决问题——孩子都是大人的镜子,您的行为,会映射到孩子身上。
孩子打人的时候,真正意图是不是在吸引您的注意或者关爱?
就像《超级育婴师》里面的那位妈妈,孩子已经四岁多,可从来没有给孩子做过一顿饭,连洗澡的毛巾是绿色还是粉色都不知道,甚至没有睡前给孩子讲过故事。
一顿饭,连洗澡的毛巾是绿色还是粉色都不知道,甚至没有睡前给孩子讲过故事。
对于孩子因为缺乏自控力而喜欢打人时,可以尝试使用积极暂停法。
就像篮球赛事一样,叫暂停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给孩子多一些时间,让他去思考和商量更合理的解决方法。
在家里或幼儿园一角,可以辟出一块地方,这可以事前和孩子花心思布置,并在显眼地方挂上图画,通过图画教导孩子自己平复的方法,继而和孩子商量刚才其实可以怎么做。
记住,多做示范和视觉提示,替代行为越简单越好。
这篇文章我已经把上篇文章提到的金字塔的多个重要思想(如规则建立、关爱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情绪管理等)嵌入里面。
金字塔层级图
记住,孩子打人如果已经有一段日子,千万别试图一下子就能改变。
最重要的是,不要只关注孩子打人这个表象,发现背后的原因才是改变的支点。
-完-
排版 | 湘琴
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学会认证BCBA
华盛顿大学博士
曾松添
自闭症孩子核心能力干预教学系列课程
持续开课中!
第一季目录:
第一课:日常行为能力——注意力问题
第二课: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问题
第三课:情绪管理能力——忧虑抑郁问题
第四课:情绪管理能力——多动狂躁问题
第五课:肢体控制能力——模仿能力问题
第六课:肢体控制能力——外观异常问题
价格:288元
学习有效期:随买随学,自学员购买课程之日起的120天内可观看 。
第二季目录:
案例一:ANNA|看美国妈妈如何带孩子走出孤独世界
案例二:捡头发吃的小华|及早改掉孩子的“不良嗜好”
案例三:凯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案例四:米粒|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貌
案例五:咪咪|拓展孩子的狭窄兴趣
案例六:有有|如何做好传球员?
案例七:哼哼|建立同理心,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
价格:206元
学习有效期:随买随学,自学员购买课程之日起的180天内可观看 。
购买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跳转至腾讯课堂页面,即可选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