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界》2023年第1期目录

新闻界 新闻界 2023-03-28


《新闻界》2023年第1期目录





年度观察


对抗信息失序:2022年全球新闻学研究综述

黄文森 罗雅琴 郑恩彤 常江

摘要  本文采用自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2022年全球新闻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综述,尝试据此归纳新闻学学术发展当下的重点议题和演进方向。基于LDA主题模型,在对样本中723篇学术论文进行主题聚类和文本挖掘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应对信息失序是引领当下全球新闻学研究的核心主题,新闻学研究的总体议程向本学科基本观念回归;在对批判理论资源的广泛吸纳中,新闻学研究呈现出更加鲜明的反思性和规范理论自觉,这为未来新闻学学术发展提供了基础动力;数字新闻学呈现出更精细的颗粒度和更丰富的话语层次,学界不断在知识生产和价值确信两个维度上探索对这一新范式进行体系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新闻学;数字新闻;新闻理论;新闻实践;新闻观念


全面认识平台:2022年全球传播学研究综述

黄文森 狄丰琳 余佳慧 常江

摘要   本文采用自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2022年全球传播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综述,尝试据此归纳传播学学术发展当下的重点议题和演进方向。基于LDA主题模型,在对样本中1482篇学术论文进行主题聚类和文本挖掘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全面认识平台是当下传播学研究最核心的主题,学界对于平台的理解向一种含义更宽泛、边界也更模糊的“社会实践机制”转变,“平台化”因而获得超越信息生态的普泛性意义,对它的解读逐渐深度关涉身份认同、社会治理、文化革新等具体范畴。此外,受制于自身固有的框架,传播学理论的成长策略体现出稳健甚至保守的特征,不同子领域的学术传统之间缺少对话,且现有的方法论体系难以充分解释人与技术之间的互动机制和总体性的信息生态。

关键词  传播学;社交媒体;平台化;信息治理;社会参与


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的“常态接合”——2022年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

张志安 田浩 谭晓倩

摘要  本文以2022年中国新闻业的重大事件为观察对象,重点回顾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北京冬奥会报道与抗击新冠疫情报道等重大题材的新闻实践,从新闻生产、技术采纳与新闻业态三个维度出发阐述本年度新闻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归纳当前数字新闻业在平台社会语境下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从生产到传播各环节的“常态接合”是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生产的平台化、触达技术的智能化、治理理念的生态化。数字新闻业的“生产-触达-治理”模式,是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常态接合”的主要呈现方式,因此新闻传媒业应当顺势而为,积极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提升数字沟通的能力与效果。

关键词  数字新闻业;平台接合;全媒体传播体系;数字沟通




传播学研究


对媒介进化论的再认识:基于感知和权力的双重维度——兼论Web3.0媒介的平权结构

唐俊

摘要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主要从感知维度对媒介发展演进规律进行了论述,认为媒介进化是一种人性化趋势模型,是一个更多复制前技术时代传播环境的过程。但若仅从感知维度的路径,媒介技术发展到XR(扩展现实)阶段就几乎已到达终点。媒介进化还需结合权力维度进行考察,人类传播史经过了从自然传播平权、中心化媒介集权到网络社会数字赋权的漫长历程,权力的回归与感知的平衡共同统一于人性化趋势之中。当前,Web3.0媒介的“去中心化”价值观和平权结构设想为媒介进化注入了新的驱动力,也为媒介进化论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  媒介进化论;感知维度;权力维度;Web3.0;平权结构




传播与社会


风险网络:作为非人行动者的媒介与社会风险的生成

张杰 聂茜

摘要 身处贝克所言的风险社会,个体对风险的感知除了亲身经历外,更多地是源于媒介提示的风险图景。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是风险的中介化,是风险的社会放大站。但伴随着深度媒介化,风险的社会放大这种线性传递观具有明显的解释局限性。随着行动者主体的增多以及行动者网络异质性的提高,媒介在呈现风险的同时,自身也在生成风险。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新媒体时代媒介化治理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层面如何传递风险信息,而在于如何减少因为媒介化传播产生的“次生风险”。行动者网络视角进一步明确了当下社会风险的本质,即作为网络的风险是多元行动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兼具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的非线性存在。

关键词  风险社会;转译;行动者网络;媒介化治理;次生风险




传播法与伦理


区块链数字藏品的版权风险及治理——以传媒产业为例

季冬梅

摘要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与新模式,但也带来了版权领域的风险与挑战。以NFT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藏品在传媒领域获得创新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版权治理上的负面效应。为推动技术合理使用,围绕数字藏品制造、交易、使用等环节,版权权利内容的边界与范围亟需厘清,科技创新下也需要自由达成的契约的适当介入,权利用尽原则与公共利益因素也应对版权保护边界展开适当限制,从而实现利益平衡与冲突协调。传媒类数字藏品的版权风险治理呼吁回归技术理性,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明确平台责任,推动行业自律,增强社会共治。

关键词   数字藏品;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版权管理




博士生新论


平台可供性视角下网络对立情绪的流量政治

陈启涵

摘要  关于对立情绪弥漫于网络空间的问题,既有研究未充分考虑网络平台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以平台可供性为理论视角,对微博、知乎两个平台及其用户的质性研究发现:伴随用户的感知、想象和使用过程,平台的功能设计、算法机制、管理方式共同建构了一个支持对立情绪的可供性空间;在本土化可供性环境下,平台一方面从日常化的对立情绪中获取流量,另一方面以弹性的治理逻辑限制极端情绪的传播。文章为理解和反思平台社会中情绪的流量政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进路。

关键词  对立情绪;平台可供性;流量政治;情绪商品化




全球视野


认知的罗生门效应制造:深度伪造在俄乌冲突中的案例分析

何康 张洪忠 刘绍强 王競一

摘要  俄乌冲突是深度伪造首次被全面运用于战争场景中,两条对俄乌双方最高领导人的深度伪造视频是标志性案例。分析发现,两条视频制造认知的罗生门效应特征显著,在发布时间点和主题上具有明显针对性,内容上相互博弈;在Twitter平台上,两条深度伪造引发了网民“真与假”的认知困惑并带来不同情绪,进而影响了网民对后续相关内容的判断;两条深度伪造视频得到较大范围的海外机构媒体关注,并表达了对深度伪造的忧虑与警惕。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数字罗生门的含义,并提出了从信任角度予以探讨的思路。

关键词  智能传播;深度伪造;俄乌冲突;传播效果

往期精彩回顾

《新闻界》2022年第12期目录
《新闻界》2022年第11期目录钟莉 张嘉伟 | 文明的语言:Z世代国际传播的符号之旅——以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为例
喻国明等 | 游戏作为DAO媒介:数字文明时代社会的“再组织”方式——兼论媒介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演进陈欧阳 蒋国亚 | “被选择”不等于“被接受”:外媒涉华经济报道中消息来源使用的双重偏向姜飞  袁玥 | 传播与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三星堆的国际传播 ——对话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鹏白彦泽 姬德强 | 作为冲突的传播:国际传播的内在理路与前沿问题郭旭东 | 城市传播研究的起源:理论回溯、发展历程与概念界定建构作为纪念空间的“延乔路”:内容策展、互动仪式与数字记忆实践专题推介 |《新闻界》刊发元宇宙相关文章摘选
专题推介 |《新闻界》近年刊发县级融媒体建设相关文章摘选


编辑: 徐秋染 

校对: 李韵奕 

审核: 段吉平  邓树明  

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中国新闻核心期刊

微信号|ixinwenjie

唯一投稿渠道|www.ixinwenjie.com


欢迎订阅2023年度《新闻界》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