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2023年第8期目录
《新闻界》2023年第8期目录
前沿视点·介入性新闻
从主动受众到情感公众:介入性新闻的技术缘起与文化阐释
常江 朱思垒
摘要 本文基于技术演进的视角,梳理并分析数字时代新闻受众的行为逻辑与文化角色的变迁过程,以及介入性在新闻专业文化中的兴起。研究认为,数字媒体的互动类可供性为新闻受众的行为提供了介入性的逻辑,使之经历了从主动受众到情感公众的转型过程;伴随着受众的“觉醒”,观念和实践层面的介入性成为数字新闻业的核心专业文化属性;介入性专业文化赋予了新闻业新的社会角色,使之成为专业意识形态、个人情感经验、集体文化记忆,以及种种社会潮流和心理趋势的混杂体。本文进而提出,应通过完善参与式新闻生产模式、正视情感的核心作用,以及推进数字新闻素养培育的方式建设一种良性的介入性新闻生态。
关键词 数字新闻;介入性新闻;受众;新闻生态
以亲密关系重塑公共生活:介入性新闻的观念、实践及创新限度
田浩
摘要 近些年,全球新闻业都尝试开展一系列实践转型来回应受众疏远新闻业这一行业危机,介入性新闻在其中有突出的影响力。在实践层面,介入性新闻主张通过提升卷入度、构筑情感体验以及助益社群行动等手段来为受众设置积极的参与平台,进而带动受众的参与行动并以此来提升受众对新闻业的依赖与认可。在理论层面,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生产趋势,介入性新闻代表着数字新闻业对新的行动者协作体系的探索方向,新闻从业者需持续伸张数字新闻业的助益型角色,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闻业对于构建基于亲密关系的数字公共生活体系的积极意义。但这一生产趋势的普及化仍然面临着诸多组织文化与社会环境的限制。
关键词 介入性新闻;数字新闻业;新闻受众;亲密关系
新闻学研究
网络化新闻业: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
王辰瑶 张启锐
摘要 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目标出发,与舆论问题最密切相关的新闻业应被视为建设核心。但目前围绕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阐述较为偏重传播技术和媒体组织,对作为文化实践的新闻则强调不足。本文从侧重研究数字时代多元新闻行动者和行动者关系的“网络化新闻业”理论路径入手,阐释了中国网络化新闻业建设与塑造主流舆论格局之关系,探讨了其为何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众多内容系统建设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并提出中国网络化新闻业研究可从“主体类型 - 关系结构 - 动态机制”这三个层次递进深入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体系;网络化新闻业;新闻创新;舆论
国家话语视野内的数字新闻:基于国际传播场域的分析
姬德强
摘要 数字新闻学不仅需要关注技术革命、业态转型和文化变迁,而且需要讨论日益丰富的国际传播维度,及其对国家话语创新的推动作用。数字新闻的国际维度包括价值链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共同指向以国家为分析对象的盲点领域。基于此,本文回顾了作为国家话语的国际传播所经历的范式变迁,提出中国的国家话语主要由自主、发展、革命所构成,缺少对多主体、下沉式数字新闻实践的积极回应。因此,数字新闻学的未来向度包括三个方面,并以此推动国家话语的丰富和创新:聚焦技术转型和生态变革,为国际传播领域的数字话语权建设提供知识支撑;聚焦数字叙事与国家想象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在多元主体复杂互动的数字空间探索具有国际传播意义的数字仪式、数字想象和数字记忆;以及基于对深度融合后的主流媒体和多元主体的数字实践,建构以数字新闻学为支点的中国媒介体制创新阐释框架。
关键词 数字新闻学;国际传播;国家话语
传播学研究
技术、资金、组织镜像: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创新活动对传播力的影响——基于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调查数据(2018—2020)的分析
李喆 朱鸿军
摘要 技术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既有研究充分肯定了技术创新在促进信息融合生产方面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仍然缺少了解。本文以组织创新为研究路径,以资源基础理论为框架,探讨县级融媒体中心两类资源投入对传播影响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资源中的融媒体平台建设费用与阅读量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但人力资源的投入可能产生绩效收缩。未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结合组织镜像迭代融媒体指挥平台,同时需要重视需求冲击对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这将有利于促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持续提高传播影响力,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转型奠定基础。
关键词 媒体融合;组织创新;技术创新;资源基础;因果推断
传播与社会
ChatGPT出圈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风险类型及其治理
谢梅 王世龙
摘要 ChatGPT“火爆出圈”后,其快速性、同步性、多端性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受到广泛关注,过往结果取向的知识产权治理,越来越难以契合形势发展,过程型和结果型并重的风险治理正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在对已有成果述评和风险源研判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生态构成,经过对数据来源、算法嵌入、平台集成、用户反馈四个维度风险派生路径的分析,发现存在着披露未许可、虚假不真实、偏见放大、偏差隐藏、被恶意使用、不道德取利、理性致瘾、小概率惊恐八类风险;进一步对AI嵌入内容生成的产生原理及作用机理进行解构与深化,提取出风险治理的隐私保护、说明责任、公平无歧视性、透明可解释性、防第三方侵害、政府责任、人类控制、增进人类价值八项原则;并推演出了开展AI数据的镜像审查治理、促进算法和内容的同步治理、推动生成内容的对象治理转向智能平台的生态治理、实施内容生成和渠道推广的风险共担治理四方面的建议,建构起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系统伦理框架。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派生风险;治理策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
媒介善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探赜
王涵 王科
摘要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媒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媒介善治是国家治理体系顶层设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媒介善治的概念中不但蕴含着媒介参与社会建构的规律,也与古代哲学家和政治家对“善”的追求有关,还与近现代治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关。我国媒介善治不但服从于社会主义的媒体体制,而且服从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目标,因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媒介为了实现善治目标,就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实现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充分发挥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媒介善治;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现代治理
传播法与伦理
论NFT数字作品发行权的证成与扩张
刘维 林星成
摘要 NFT数字作品被提出至今尚未有明确定义。基于NFT铸造原理,NFT数字作品应当由NFT、智能合约地址、底层作品三部分构筑而成,并依凭底层作品而拥有著作权。NFT数字作品的网络虚拟财产定位与交易机制原理分别符合发行权实质标准的客体特征与行为方式,NFT数字作品交易应当定性为发行行为。NFT数字作品的无形性与权利用尽原则的设立目的相悖,排除权利用尽原则能形成新的利益平衡结构,权利用尽原则已无适用之必要。现有的版税收取功能是发行权扩张后的行权后果,而非追续权的表现。
关键词 NFT数字作品;发行权;权利用尽原则;追续权
博士生新论
人机交互中隐私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基于智能音箱用户使用的实证研究
姜泽玮
摘要 探究信息隐私的决策机制一直是新媒体研究的重要议题,作为信息隐私研究中关键变量的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的解释正面临着传播语境与传播主客体的双重变迁,但目前关于人机传播中隐私风险感知的机理性研究仍旧匮乏。以人机交互领域的代表性应用智能音箱为例,基于网络文本内容的编码归纳初步构建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与回归分析验证并修正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产品/技术因素”“信息因素”“用户因素”“信任因素”“后果/保护因素”是构成隐私风险感知的5个基本维度,其中“后果/保护因素”具有最强的解释力,证实5个维度内含的12个变量的影响效应,构建基于智能音箱使用的人机交互隐私风险感知影响因素模型。
关键词 人机交互;信息隐私;智能音箱;人机传播;风险感知
往期精彩回顾
刘涛 刘倩欣丨情感叙事:环境传播的公共修辞实践
专题推介丨《新闻界》刊发数字新闻学相关文章摘选
专题推介 |《新闻界》刊发元宇宙相关文章摘选
编辑: 徐秋染
校对: 孙尚如
审核: 段吉平 杨国庆
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中国新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
微信号|ixinwenjie
唯一投稿渠道|www.ixinwenjie.com
欢迎订阅2023年度《新闻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