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觉得考不上,缺乏学习动力,怎么办
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叫《18只狐狸吃葡萄》,大家不妨去百度出来读一读,或许会受到一些启发。
葡萄架子很高,狐狸个儿很矮,要吃到葡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绝大多数狐狸都放弃了吃葡萄的想法和做法。唯有三只狐狸吃葡萄的方式很特别,他们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
第一只狐狸,它来到葡萄架下,发现葡萄架要远远高出它的身高。它站在下面想了想,不愿就此放弃,机会难得啊!想了一会儿,它发现了葡萄架旁边的梯子,回想农夫曾经用过它。因此,它也学着农夫的样子爬上去,顺利地摘到了葡萄。
这只狐狸采用的方法就是:直面问题,优化策略,最后解决了问题。
第九只狐狸,它来到了葡萄架下,同样是够不到葡萄。它心想,听别的狐狸说,柠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尝一尝柠檬呢,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因此,它心满意足地离开去寻找柠檬了。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替代”,即以一种自己可以达到的方式来代替自己不能满足的愿望。
第十只狐狸,它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看到自己的能力与高高的葡萄架之间的差距,认识到以现在的水平和能力想吃到葡萄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它决定利用时间给自己充下电,报了一个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采摘葡萄的技术,最后当然是如愿以偿了。
这只狐狸采用的是问题指向应对策略,它能够正确分析自己和问题的关系和性质,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比较好的应对方式。
如果我们把“考上高中或大学”比作葡萄,那么那些明显够不着葡萄的狐狸该怎么办呢?
要么向第一只狐狸学习,直面问题,数学不好就补数学,物理不好就突击物理,别人用1个小时学习,自个儿就用2个小时学习,即便考不上好学校,结果也能差强人意。
我教过不少这样的学生,基础中等,甚至还偏下,并且考试成绩起伏不定,但他们就像第一只狐狸一样,绝不逃避,只要有能提升成绩的办法,TA都愿意去尝试。虽然他们不管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学霸进步神速,但他们坚持不懈的毅力最终让他们获得了生活的赏赐。
他们可能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但他们都接受了系统的中等或高等教育。他们对职场,家庭都很用心地经营,因此,他们的人生呈现出令人羡慕的生命状态。
美国宾州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吉拉·达科沃斯及其同伴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最容易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因素不是智商和情商,而是毅力。
对此研究成果我深表赞同。就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讲,确实是毅力把我带向了成功,因为我的智商和情商都不算上乘,唯一的优点就是好学,并且是那种毫无功利之心的好学,特别能坚持的好学。因为好学,我反而淡化了考试的结果。我沉醉的是学习本身带给我的满足感,而非考试成功带给我的成就感。
当孩子觉得自己可能考不上,缺乏学习的动力时,父母不必给他们讲述读高中或读大学的重要性。给孩子讲道理无异于鸡同鸭讲,没有效果。也不要恐吓孩子考不上学校未来是多么可怜——考不上学校的孩子在未来的职场上做得风生水起的为数不少!再说了,孩子又不傻,外面的世界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很清楚。
父母要做的是利用这个时机培养孩子的毅力。比如孩子觉得太困不想写英语作业,父母就要鼓励他说,来吧,孩子,我陪你写,写完你会很有成就感。采用“温和而坚定”的原则,也就是不打不骂,不吼不叫,但无论如何要求孩子完成。平时要多带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比如慢跑、蛙跳、下蹲、游泳、爬山等。在生活上要关心孩子,比如营养要跟得上孩子的身体所需,睡眠要充足。毅力是一种能量,属于消耗型的,如果身体不强壮,拿什么去消耗呢?
要么向第九只狐狸学习,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替代。这样的学生我也带了不少。单看他们的文化科目,考个学校确实挺难的,但他们或擅长画画,或热衷音乐,或在体育上有天赋,于是他们选择了走特长生这条路。这些通过特长进入高中或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发展得也很不错,他们之中有人做了插画师,广告策划师,活动策展师,瑜伽教练,音乐教师,体育教师等。
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心有所属,行动不怠,必定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作为父母,除了督促孩子文化学科的学习,还可以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朝着自己的天赋去发展,扬长避短胜过取长补短,是最容易走通的捷径。
如果孩子什么天赋都没有,并且成绩也很一般,那就鼓励孩子去考职校里最有前景的专业。我有两个学生现在发展得特别好,一个是调酒师,一个是珠宝鉴赏师。他们当初成绩很一般,不管他们怎么努力,也考不上高中,但他们就是很努力,比班上的学霸还努力!
真相往往很残酷,幸运之神没有眷顾他们!虽然他们很努力,但考出来的成绩距离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是️差了一大截。他们后来进了职校,一个读调酒专业,一个读珠宝鉴赏专业,当时这两个专业都没有机会考大学,但他们仍然非常努力,专业学得超级棒,就业时各自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职场。多年职场征战,这两个人现在都是公司不可替代的专业骨干,当年同班的很多学霸,乃至考霸,现在都比不过他们!
我曾经问过他们,明知道考不上还那么认真,基于什么认知呢?这俩孩子异口同声,老师不是一直强调读书就是为了把自己变聪明吗?以及摆脱别人对自己的精神奴役吗?我们就是为了把自己变聪明,不被别人奴役才努力读书的啊!再说了,考场处处在,我们在书本知识的考场里无法胜出,但我们可以在人生的考场里胜出!
这是我听过的最美的答案!
说到这里,想必很多父母都明白了。要想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必须帮助孩子走出认知误区。这个认知误区就是:读书就是为了考试!走不出这个误区,孩子们对于学习的认知就特别功利。
我经常在课堂上都会遇到特别功利的学生,比如安排学生背唐诗时,我就想做个简单的赏析,以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顺道讲讲唐朝诗人的故事,以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结果就有学生不耐烦地说,老师,考试时只考默写,只要写对了就得分,干嘛赏析它呢,浪费宝贵的时间啊,唐朝诗人死了那么多年,听他们的故事又不能帮我们提分,有趣有什么用啊?看看,这些学生是不是很功利?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无趣!
基于这种认知的学生一旦觉得所学不会考试,便不会学,一旦觉得学了也考不上,便拒绝学,何谈动力?他们的动力只存在于为考试,并且是为“考得上”的考试服务,不是为“学习本身”服务!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考试只不过是检测课本知识学习的阶段性效果!读书就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丰富的,有趣的,能找到人生意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