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记得,那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上)
最早知道大明湖,是因为入选中学课本的晚清小说《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以其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明湖的湖光山色、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展现了大明湖独有的、奇绝的美。
后来,记住了大明湖,则是因为琼瑶阿姨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该剧描写了一个叫夏雨荷的女子,在大明湖畔与乾隆皇帝相识相爱的故事。在电视剧中,她是紫薇格格的生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温柔典雅,秀美动人,是乾隆钟爱的民间佳偶。
从此,人们只要提到“大明湖”的上联,就会很自然对出“夏雨荷”的下联。而其实,夏雨荷完全是琼瑶阿姨凭空想象出来的,历史上并没有此人;她的故事,也像许多的民间传说一样,是人们美好情感与真挚愿望的寄托。
但是,乾隆确实来过济南,不过并没有留下一段缠绵的情,只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题鹊华桥三首》:长笛数里亘双湖,夹镜波光入画图。望见鹊华山色好,石桥名亦与凡殊。大明岂是银河畔,何事居然架鹊桥?秋月春风初较量,白榆应让柳千条。榆烟杏火接空丁,稳度芳堤饮练虹。李杜诗情天水画,都教神会片帆中。
大明湖,风光秀美,历史悠久,见诸文字的记载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在《水经注·济水注》里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到了宋代时,大明湖的美景便随着李清照“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的美词,声名远播。而“大明湖”的称谓最早则是出现在金代诗人元好问的《济南行记》里。
著名诗人臧克家则在《济南漫忆》一文里,这样写道:“站在鹊华桥上眺望,然后去大明湖上荡舟。荷叶田田,红花朵朵,小舟冲开去,到铁公祠下停泊,时间越久,游人越少。最后,天上明月与人间孤舟共徘徊了。好似宇宙之间只有我们这几个人了……”
我想,大明湖正是随着这些文章佳句的广为流传,而闻名遐迩了。
大家都知道,大明湖是一个天然泉水湖,是由济南城内的珍珠、濯缨、芙蓉等百泉汇波而成。因此,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加之亭台楼阁点缀,水榭长廊参差,以及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了一幅山清水秀的优美画卷。
据说,大明湖还有“蛇不见,蛙不鸣,久雨不涨,久旱不涸”四大妙处。究竟是真是假呢?
这人间仙境一般的所在呵,实在令人神往。
大明湖的南门牌坊,向来是大明湖的标志。
进入门内,首先坐画舫,去往湖心的历下亭。
有人说,如果说大明湖是姑娘的美目,那历下亭就是美目中的眸子。想来,历下亭乃大明湖的点睛之笔,因而,历代文人多来相聚,作文赞美。
据说,诗人杜甫曾和大书法家李邕饮宴于此,并即兴写下了一首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历下亭,由此而得名。诗中的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就题在游廊的门上。而正中的楹联上书写的“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则出自郭沫若先生之手。
离开历下亭,接着,坐画舫去了铁公祠。
铁公祠,位于大明湖的西北岸。“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句后来成为济南代言的诗,正是该祠的楹联。
铁公祠,采用的园中之园设计,是中国园林传统的构景手法。园内,曲廊花窗,巧妙别致,古色古香。大中见小,小中见大——层次美和错落美兼具,宏大和精巧的对比,更增强了园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效果。
看来,只有到了铁公祠,才能观赏到如此的妙景奇观。
铁公祠往东,是明湖楼;再往东,就到了北极阁。
站在北极阁上,向南眺望,远山近水,楼台烟树,美轮美奂。
再向东走,就看见了著名的明昌钟。古老的钟声圆润雄浑,让人心明意净。
再前方,就是汇波楼了。
汇波楼始建于元代,色彩明快,恢弘雄伟。时值傍晚,夕阳西下,霞光满天。桔色的晚霞,把粼粼的碧波,映照得光辉万丈……把人都看醉了!
那么,这座北水门是谁兴建的呢?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当时,曾巩任齐州知州,爱民如子,政绩显著。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水门的左侧修建了一座南丰祠。
红柱雕窗,青瓦飞檐,三面环水,四周环廊,内植荷莲,厅前有一画舫,曰:“天憩舟”。上挂对联:高人喜桐树,君子爱莲花。横批:琴韵荷香。在这里,即使没有夏雨荷的倩影,没有爱情故事的悲欢,依然让人砰然心动,浮想联翩!
(未完待续,不要走开)
读原创美文,请点击最上方蓝字“法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