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居然有人敢请于建嵘给宣传干部讲课 胆子够大的!

法之剑 2021-06-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林爱玥 Author 林爱玥

今天,知名公知@于建嵘 在微博上讲了一件“趣事”。

 

 

在帖子中,@于建嵘 先生表明了自己对“批评者”的态度,更将自己对“批评者”的态度“反复”讲给一些宣传干部听。老实说,我不想知道于建嵘先生授课的宣传干部来自哪里,更不想知道邀请于建嵘先生给宣传干部授课人的是何方神圣(尽管我由衷佩服这些人的胆量),我只是纯粹想和于建嵘先生探讨下对待“批评”和“批评者”的正确态度。

 

首先,“批评”有“正确的批评”和“错误的批评”。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正确的批评”无疑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正能量”的一种,但是,敢问于建嵘先生一句:“错误的批评”呢?特别是那些没事找事鸡蛋里挑骨头的“错误的批评”呢?也是正能量?

 

其次,“批评”还可以分为“善意的批评”和“恶意的批评”两类。善意的批评无论对错,由于出发点是好的,大多是能够被人接受的,而恶意的批评无论对错,由于出发点是坏的,大多是不能够被人接受的。

 

由此可见,并非所有“批评的声音”都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正能量”。据说于建嵘先生是“知名学者”,可惜一个“知名学者”却连起码的辩证的看待问题的能力都没有实在是件让人非常遗憾的事,而更让人遗憾的则是一个起码的辩证看待问题能力都没有的人居然受邀给宣传干部讲课了,真是让旁观者齿冷让爱国者心寒啊。

 

众所周知,于建嵘先生对毛主席和毛主席时代都颇有微辞,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志存高远”的于建嵘先生恐怕给毛主席他老人家提鞋都不够格。毛主席有句名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是路线方针层面,策略是方式方法层面,路线方针要让民众理解,方式方法要让民众接受,两者缺一不可。反观于建嵘先生的“批评的声音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正能量”的说法未免主观色彩太过浓厚,因为“批评的声音”本身未必就是正确的,何况,就算是正确的“批评的声音”如果方式方法欠妥,别人也完全可以拒绝接受的,由此看来,将“批评的声音”一律认为是“正能量”的于建嵘先生就难免有逻辑混乱且有给“错误的批评”洗地的嫌疑了。

 

《荀子·修身》有云: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媚我者,吾贼也。由此看来,唯有正确的批评才可能成为正能量,同时,正确的赞美一样可以成为正能量,至于于建嵘先生所说的“无原则说好话言听计从”由于有谄媚的嫌疑,自然就另当别论了。

 

一个人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就不可能整天板着脸“批评”,而一定会支持他鼓励他赞美他,给他自信给他勇气给他力量,对待自己的孩子如此,对待自己的国家同样也应该如此。于建嵘先生无疑是经常“批评”自己的国家的了,但我很难相信于建嵘先生的孩子也是在于建嵘先生一路的“批评”声音中成长起来的,如果真是那样,那我只能说摊上这样的家长那真是上辈子不积德以至于这辈子才会倒了血霉了。

 

当然,批评固然应该把握好尺度,赞美同样要把握好分寸,比方说,四大美女自然是都很美的了,但是世人只听过西子捧心,何人听过贵妃捧心呢?贵妃只适合去醉酒,这才是美的恰如其分,赞美如果赞美不到点子上比错误的批评恐怕更适得其反。在我看来,无论是无论是过度的批评还是过度的赞美都会过犹不及,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否将度拿捏的恰如其分。

 

于建嵘先生曾自我标榜“公知”,老实说,在公知早已烂大街的当下,于建嵘先生能够主动给自己贴上公知的标签,我个人还是非常佩服于建嵘先生的勇气的。公知以“批评”为己任,并自诩“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当然,批评自然是没人反对的,否则批评和自我批评也不会成为我党的优良作风之一了,甚至可以说,正确的批评,就算言辞刺耳态度欠妥,只要是正确的,依然是多多益善的,我只是感到奇怪,公知在批评自己国家的时候,态度是否能够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呢?既然公知说“批评”是为了“爱”,可是,请恕我直言,我还从未见过一种爱需要通过咬牙切齿的方式去表达。

 

很显然,我们的国家自然没有某些人想象中的那么好,因此,该批评的地方我们毫无疑问应该坚决批评,但同时,我们的国家肯定也没有某些人想象中的那么坏,那么,该赞美的地方我们为什么不能坚决赞美呢?

 

 

上图是美国水灾后敬老院一些无人问津的老人,照片曝光后,很多人为美国老人悲惨的命运感慨不已。说句实在话,这种事要是发生在中国,恐怕网络会瞬间被公知“批评”的声音淹没了,讲真,公知是多么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啊!

 

不过, “中国式抢险救灾”明显让公知失望了,因为我们熟悉的“中国式抢险救灾”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两相对比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并没有公知所说的那么“不可救药”。那么,既然中国依旧充满光明,为何以于建嵘先生为代表的公知的脑子里却只有“批评”呢?


批评意味着合理的意见的同时还意味着和善的态度,总之,“政策和策略”缺一不可。敢问一句:如果打着批评的幌子而行歪曲事实恶意攻击之实,这样的“批评的声音”怎么可能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正能量”呢?于建嵘先生,您说是不?

 

坦白说,任何人都是有批评的自由的,包括于建嵘先生在内的公知也不例外,我只是希望于建嵘先生能够明白一点:你们有“批评”的自由,我们亦有赞美的权利,一句话,你们有多恨这个国家我们就有多爱这个国家。热爱这个国家,并非因为她完美无缺,而只不过因为她是我们自己的国家而已,就这么简单!话说,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爱,那该由谁来爱?

 

最后,我还想奉劝于建嵘先生一句:中国有句古话叫“闷声发大财”,以后您讲课就讲课吧,就别出来显摆了,这样会害死人的。



    最近阅读量跌了不少,大家如果方便就帮忙转发扩散推荐一下吧!唉,写点东西真心不容易啊。


逆天了!这个辅警居然顶撞督导大领导?

狼狈出局!西班牙重蹈了德国的覆辙!

为了生活,这个102岁的老人居然千辛万苦的踩自行车

为老不尊,居然在公交车上这样……

一个荒唐的年代,驴居然领工资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