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癌症,一个最靠谱的方法!
文|闲云
昨天凌晨,著名的网络作家唐家三少发文称:“我的木子走了。”以此悼念因患乳腺癌过世的妻子。
大家都知道,《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是他以自己和妻子的爱情故事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爱情小说。透过这部小说,他们那童话般的浪漫爱情,曾令无数人羡慕不已。但是现在,癌症却让这对神仙眷侣天人永隔,实在叫人痛心、惋惜!
近年来,我感觉身边无论是相识或不相识的,患癌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大有一种包围生活圈的趋势。以致,家家闻“癌”而丧胆,人人谈“癌”而色变。
鉴于癌症已成为健康的重大威胁,人们便急切地探究其发病的原因。不断有医学报告表明,除了遗传因素,不良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会增加患癌的风险。比如,饮食过量而体型肥胖的人,容易诱发癌症;酷爱油炸烟熏食品,容易患癌;甚至一周内多吃几次猪肉,都会致癌。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患癌跟吃什么,不吃什么是没太大关系的,而是吃的东西被污染了,才成了进口的毒药。理论上最健康的食物是蔬菜水果,但滥施的农药往往使它们比红肉更致命。
而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癌症的威胁,防不胜防。什么都不是灵丹妙药,哪里都没有天术仙方。不如心安理得地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能享受的时候,就尽情享受,这样,免去惶恐不安的心理,让心情放松愉悦,心境乐观开朗,说不定反而能达到防癌的效果。
都说,心情开朗,心境乐观可以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如书画家,多享高寿,且大多自然老死,很少患癌而逝。打开中国书画家的长寿名册,萧龙士活了103岁,仙逝前两天还在画兰草自娱。“漓江画派”领军人物阳太阳活了100岁,其一生都知足常乐。在现、当代画家中,突破九十岁的长寿者,更是比比皆是:齐白石97岁、刘海粟98岁、何香凝95岁、陈半丁94岁、黄宾虹92岁、林风眠91岁……还有,西方绘画大师中长寿者也很多。现代派绘画的代表人物毕加索,活到92岁;同为现代派画家的达利,活了85岁,莫奈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享年86岁,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画家,雕塑家,活了90岁。有人说,他们之所以长寿,关键是他们长期从事怡情养性的工作,心境平和。诚然,画家进入创作状态时,凝神静气、意到笔随,筋舒且气畅;而且,有些画作,一画就是几个月乃至几年,慢功出细活,运筹帷幄之中,自有足够的闲情与耐性。而当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作品完成时,又会带给画家身心的享受:心灵得到洁净、思想得到升华、追求得到满足、身体得到养护。
还有,“四大皆空”的那些得道高僧,慈眉善目的脸上,时常挂着宽容慈悲的笑容,他们大多都能活到须眉尽白。据传,高僧虚云大师,在自己120岁时,安静示寂;深圳弘法寺住持本焕法师,圆寂时也已106岁;少林寺高僧寂勤老和尚,已高龄百岁,身体还是十分强健,每天早上爬五乳峰,只需一柱香的功夫……高僧多长寿,也许“清心寡欲”是个重要的原因。但实际上这些高僧都是一些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终生都在思索远离是非争斗,得失计较,因而,获得了平和淡定的心境。另外,“天下名山僧占尽”,山清水秀,远离喧嚣的居住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吧?
现在,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表明:癌症多发于都市人群中,除了受污染的食物,不规律的作息,还有都市人恶化的心理状态。比如,焦虑、惊慌、抑郁……这些不良情绪,都是元凶。
由此,我们为了延年益寿,不如多做一些修身养性的事,像听听音乐,练练字,看看书,旅旅游……让自己的心放松、安静下来。
多听一些古典音乐,如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斯梅塔那的作品,在他们舒缓、美妙、悠扬的音乐中,彻底释放身心——这是心灵净化,身体健康的音乐处方。据研究,音乐不仅能舒缓身心,减低精神及情绪压力,改善心跳速率、血压及体温,还能调整人的大脑皮层与边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协调人体内部器官的生理功能。此外,音乐对人体还有镇静、镇痛、降压、安定、调整情绪等疗效。
练字,也是修身养性的好办法。写字时,每一撇,每一捺,都会让你的心慢下来,静下来,然后,心神一致,灵活自如地运用手、腕、肘、臂,以及调动全身的气和力。这样,很自然地通融全身气血,使体内各部分功能得到调整,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久而久之,人从练字中自得其乐,当然就有益于身心健康。
关于养生之术,我们的道教很是讲究,它笃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心安人乐、长生久视。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广泛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精华思想内容。其重要典籍《三皇经》中提到了“十二少”的养生守则。这个守则,其实并不是什么深奥的道术,而是一些简单的处世原则。
“十二少”的养生守则,说的是: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这个守则实际上是以“静心寡欲”来养护身心,从而得到更好的休养、生息、升华,并最终达到“道常无欲乐清静”的境界。
“十二少”的养生守则中的“少思”、“少事”很容易理解,司马懿在知悉诸葛亮“食少事烦”后,即批其命不久矣。因为诸葛亮向来是闲不住的人。
“少念”、“少欲”也容易理解,都说,多欲则伤生,欲念多了容易伤害身体。心静,所以致远。人的欲望越少,内心就越快乐,生活也就越幸福。
“少愁”、“少怒”、“少恶”,更好理解,愁极伤怀,怒极伤肝,恶极伤心,都是经典的中医理论,以上的这些坏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大为不利的。
“少语”,不是有“话多劳神,言多必失”的说法吗?中医还认为,口水不可浪费。涎为脾之液,古称玉津,应该嗽之而咽下,于养生是有好处的。
“少好”,大家都知道玩物丧志的道理,人如果过度沉溺于某种爱好,就会裹胁前进的脚步,从而迷失自我。
但“少喜”、“少笑”、“少乐”,不太容易理解,因为牵涉到道家寡欲的理论,世人之所以喜乐,往往是由于渴望得到了满足,但喜乐过后,不是人人能够坦然面对失乐时的苦。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人才能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闲看花开花落。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贯彻 “十二少”守则的人有吗?寥若晨星!不过,二十多年前辞世的,活了105岁的国画大师朱屺瞻,确实做到了。大师日常沉默少言,话不多说,因为他认为过多的言语,有污作画时清澈的心境。
可凡夫俗子们,要遵守这“十二少”守则以求健康长寿的话,会认为活到多大就可以视死如归,含笑九泉?
读原创美文,请点击最上方蓝字“法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