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起洋名,十年做洋奴,此风不可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江苏评事街 Author 庄志明律师
说的的是地名。明明是中国的地,偏偏取花里胡哨外国的名。好在近几年,这个事已引起上上下下的重视了。
早在四年前的六月,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全国地名文化建设研讨会上就表示,要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名要“记得住乡愁”。参会专家也指出,重视地名文化就是重视国家与民族历史。
去年年底,民政部、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重点针对大、洋、怪、重(刻意夸大的“大地名”、崇洋媚外的“洋地名”、怪异难懂的“怪地名”以及重名同音的“重地名”)这四种类型。
其后,各地按照《通知》精神整治不规范地名。从近一年各地推进的情况看,效果还是明显的,特别是一些小区的洋名字改得又接地气了。这是件大好事。
相当长时间,很多开发商及有关部门患了崇洋媚外的软骨病,无洋不欢,逢洋必舔,小区和楼盘起名特别喜欢用洋名,什么夏威夷、新加坡、罗马家园、威尼斯水城、曼哈顿广场……明明生活在中国,偏偏尽是洋名的小区、广场,看地名仿佛置身国外,好尴尬。
不仅仅洋名令人不爽,地名中的后缀还搞的特奇怪,都不明白什么意思。我有次在外地找一个叫威尼斯的小区,这个城市叫威尼斯的小区居然有数个,区别在于后缀名不同,我要去的这个威尼斯小区后缀很拗口,我没记清楚,打的误打到了另一个威尼斯小区。这种晦涩难懂的地名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地名用词做到简单朴素、好记点就那么难?
为楼盘、小区起个高大上的名字,这心态完全可以理解,但傍上洋名,就一定高大上?我看恰恰相反,因为洋名的广为存在,凸显了我们文化缺乏和不自信。一个没文化、不自信的人身上怎么能散发高大上的气质?
外国地名大都是音译而来。音译的洋地名没有汉语文化的内涵,除了音韵方面有西方的一点洋味,与我国的地方或文化没什么关联。牵强附会弄个洋名,失去本土味,这不是高大上,而是东施效颦。相当于为了赶时髦,上身穿西装,下身却穿了件短裤,没看出半点洋味出来,倒看出个大傻帽。
对于地名起名,我国《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则明确规定:“不得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规定执行不力,形同虚设,导致洋地名无孔不入,肆意泛滥。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地名命名这项工作必须要严格依法依规执行,对不规范、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地名必须逐步纠正,没有什么可客气的,没有什么可以讨价还价的。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和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息息相关。对我们广大市民来说,要积极支持地名规范工作。改动不规范的地名,利大于弊,因为此项工作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有看得见的文化,而文化是给后人最好的营养。
同时,我们对地名改名工作不要抱置身事外的态度,《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地名的命名应遵循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故而,每个人对所在地相关改名工作有建言献策的权利,我们要积极发挥聪明才智,选出好而美的名字,让生活充满文化。
至于有些人担心小区重新命名会不会给人带来不便,我看至多是称呼上开始有点不习惯,还有需要对一些提示牌作修改外,其他没啥大影响。
此前很多市民担心小区改名对业主产权证、户口本、身份证信息造成影响,这个大可不必担心。产权证地址是按相关部门出具的门牌号码而非楼盘名称登记,因此不会受到影响。户口本、身份证上的地址是以××路几号标注,而没有出现××楼盘的字眼,因此基本不涉及更改地址信息的问题。不信,你掏出自己的身份证看看。
希望未来,我们身边再也没有“大洋怪重”的地名,而是记得住乡愁、朗朗上口的地名,盼望这一天早一点到来。
读法言法语,请点击关注最上方蓝字“法之剑”
庄志明律师(微信号lmz8848)提醒,本文欢迎转发、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