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区改洋名,到底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

法之剑 2021-06-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江苏评事街 Author 老虎不哭

编者按:昨天本号转载江苏评事街文章 一朝起洋名,十年做洋奴,此风不可长  ,今日再转载一篇。


“中国许多城市的许多小区、建筑,都取了个外国名字,叫什么加州水岸、纳帕、普罗旺斯、格拉斯,简直匪夷所思……”这是冯小刚在文化宣传片《院子里的中国》开机仪式上的“开炮”,直指当下国内很多城市小区洋名现象。

小区多洋名,似乎不只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普遍怪异,近年来这种怪现象似乎也没有减弱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开发商喜欢“假大空”忽悠购房者;另一方面不少购房者喜欢“高大上”的虚名自我满足。当然,还存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小区名称有严格规范的问题。加上整个社会比较浮躁,潜意识里都有“猎奇”、“媚外”等心理。

 

记忆中的“洋火”、“洋油”等名词,折射了物质匮乏时代的苦痛;上世纪“新村”、“花园”等名词,刻着追求幸福生活的印迹……经过几十年的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当下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文化涵养并没有得到同步增强,我们的思想精神也没有跟上经济的步伐,于是才会出现小区洋名等怪异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过于沉重和繁琐仪式让人感受不到亲和力,所以“陈旧”、“顽固”成了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印象;近年来,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情人节”、“圣诞节”等以其“新鲜”、“时尚”,也成了不少国人青睐的文化形式。在简单对比“沉重”和“热闹”之后,很多人选择了“洋文化”,因为后者的轻松、自在。

 

我们不必怪罪现代人对“洋文化”的热衷,因为我们自身对自己的文化都认识不清、也不敢自信。开发商、业主,甚至管理名称的地名办专家,很少能想到、找到切合地方特色或小区实际的有文化含量的名称。于是,简单复制、信手拈来、不伦不类的小区洋名自然是层出不穷。

 

图片来源于天天天水网

包装、广告很重要,但房子的功能始终是第一位的。可惜的是,现在很多开发商不对房屋质量、环境、服务下功夫,却喜欢在其他方面大做文章,特别是对小区名称,喜欢“洋、大、怪”;同样,我们不少购房者喜欢这类洋名,以为洋名就能掩饰自己过去的“矮、矬、穷”。殊不知,小区名展现的不只是开发商的品位层次,也体现了住户的文化内涵。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小区、一个人,其根本魅力在于其文化的独特性。当今中国,我们已不需要借助洋名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而应通过加强文化学习、提升文化内涵和文化自信,从而不断铸造自尊、自强与自豪的核心。

 

就小区名称来说,应该和地方历史、传统文化等相结合,因为这些优质的基因从未失传,那些美妙的词语不应只存在于典籍、传说中,而应当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面对五千年来积累的那么多词汇,放着好好的中文词语不用,非要搞个洋名, 这种没落做法不只是建筑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

世界杯来了,少备些啤酒、小龙虾呵!

倚老卖老遇上倚小卖小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来的是首相安倍,我却想到了栗原小卷……

钱宝系实际控制人张小雷情妇黄某某被批捕,“分手费”拿了4000多万元

如何找到现实中的“诗与远方”?外卖小哥给你答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