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长征组歌》

法之剑 2022-11-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现代质量备份号 Author 现代质量

毛主席对长征的定位: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使党和红军百炼成钢,长征精神是中华文化新的组成部分。

与长征有关的文艺作品不计其数,其中《长征组歌》是不朽的经典——1964年,为纪念即将到来的长征胜利三十周年,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十二首诗作(前十首内容是长征、后二首内容是全面抗战),次年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前十首谱曲、形成《长征组歌》。这十首歌分别描绘了长征中十个重要事件,曲调巧妙地结合了事件发生地的音乐风格,可谓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浑然天成。

196581日,《长征组歌》正式上演,引起了强烈反响、连演了三十多场——

可以理解的是,像《长征组歌》这样的宏大作品,创作、排练、演出过程必然伴随着不断的修改,参加者有词曲作者、老红军、国家领导人、演员、观众、群众等等等等,所以要讲清版本的所有变化细节已经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了。同时1965版相当成功,确立了《长征组歌》的基本框架。

在后来的日子里《长征组歌》又有了两个大版本(1975版、1992版)和一个小版本(1966版)。

1966版用于那年到东欧、日本、苏联等国的演出,变化在于因为出国人数的限制、合唱团从60人压缩为18人,所以只是一个临时的版本。

1975版(因为拍成了电影、也称电影版)的主要变动——

1、第三曲《进遵义》、第四曲《入云南》分别被更名为《遵义会议放光辉》和《四渡赤水出奇兵》

2、第二曲《突破封锁线》中的歌词“围追堵截奈我何,数十万敌军空惆怅”改为“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这点得到总设计师的大力肯定

3、第一曲《告别》出现了“王明路线滔天罪”、第九曲《报喜》出现了“全军痛斥张国焘”——注意这并非史实,但有助于后人深刻全面地了解长征

4、第一曲《告别》、第十曲《大会师》的配乐从中西混编乐队改为交响乐队为主、民族器乐吹奏为辅,这样更加气势磅礴

5、第十曲《大会师》舞美布景将天幕上的三面红旗改成了会宁城会师的场景

1992版(因为增加了舞蹈、也称舞蹈版)的主要变动——

1、合唱队由60人增加到了100人,分为一个主合唱台和两个副合唱台,中间是舞蹈表演的空间

2、修改了“王明路线滔天罪”、“全军痛斥张国焘”等1975版修改的歌词。这些歌词之所以没有在肖华的诗作及1965版中出现,是因为长征时并没有清理王明的问题、也没有把张国焘怎么样——指出王明张国焘的问题在我们现在看来顺理成章、但当时条件的确不成熟

下面是1975版拍成电影后的剧照——

目前传唱的《长征组歌》是1975版,因为这是最早参与的创作团队、演出团队、指导团队对作品理解最深、整体状态最好的时期。而1965版的贡献在于打下基础,1992版的贡献是提供了很多宣传海报素材、毕竟1965&1975的年代摄影技术相对老旧。不过特别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找到确信是1992版演出现场的照片。

总之,关于《长征组歌》三版或四版(三大加一小)的说法的大致来龙去脉就是如此,借用产品开发的概念,1965版是样机版、1975版是正式版、1992版是相对不成功的升级版、1966版是临时版。

我最早接触《长征组歌》是在1988年高中时,邻班组织《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合唱节目。而了解更细致的资料是2004年,上面对《长征组歌》历史变迁的文字就摘自那时做的笔记。

下图是当时整理的部分文档,还算下了点功夫的,要知道那时网络条件可不如现在——

毕竟要正确理解作品才能更好投入,毕竟合唱不仅仅是合唱、更是集体感情升华的契机——2004年元旦我作为组织者带领部门排练演出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次年又组织大家排练演出第六曲《过雪山草地》。而且我在《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排练演出中还兼任了朗诵和指挥。

现场大致是这样的——

当时的两个小花絮——

1、我们请附近学校的音乐老师来指导我们,人家一看曲目、当即表示不要报酬、随叫随到;

2、一位同事相亲时、双方索然无味,结束时不经意哼起《过雪山草地》的旋律、对方一下子来电了……现在他们的两个孩子已经很大了。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原先的老同事们一起聚会时还会怀念这些难忘的日子——所谓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歌以咏怀,好的歌曲能净化心灵、凝聚力量、提高士气,尤其是合唱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的合唱通常出现在祭祀典礼上、近代的合唱则来自于教堂的唱诗班,换而言之合唱天生自带神圣的光环、纯净的力量,好的合唱具有无穷的感染力!

看看我们演出的场景,是不是很振奋、是不是很坚强、是不是很团结?

现在问题来了,你猜我们当时选用的版本是哪个?

这显然是个送分题:当然是1975版!

一是1975版最成熟、最经典,二是我们在市面上只能见到1975版的音像资料和曲谱歌词。

歌曲作为信息和感情的载体,当然要考虑受众的感受,随心所欲当然是不合适。

比如我们现在写字是简体字、我们根本不会考虑使用甲骨文或征得仓颉的同意。

对吧?

比如你在公司写报告非用小篆或狂草的话会挨揍、虽然你回家这样干是可以的。

对吧?

比如聂耳田汉创作的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国歌,但目前和最初的版本相比,词曲、配器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天安门清晨升旗时使用最初的版本?

显然不行!

你可以设想一下,我们当时排练《长征组歌》的时候如果有人坚持按1965版唱的话会不会惹大家生气?

当然会,同时他回家自己爱唱哪个版本是他的自由。

我絮絮叨叨说这么多是需要在一个原则上取得共识:作品多版本是常见的,我们在公开场合、正式表演中到底选用哪个版本是可以商量的,但原则是不引起混淆、不带来困惑,所以结果几乎都是选择那个最经典、最广为人知的版本。

对吧?

我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有感而发,是因为微博上的一场交流。

情况是这样的,网友@陆锡鑫发了这样一个帖子,描述他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听到不同的《长征组歌》,他认为这是历史虚无——

然而他的结论是有道理的、论述过程则存在问题。

根据上文对《长征组歌》版本变迁的描述,学习强国平台播放老版本是不合适的,因为制造了误会和混乱。

学习强国平台的定位很清楚:中宣部主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平台。

换而言之,这个平台不是做文艺作品探讨研究的。

所以,出现在这里的《长征组歌》应该是1975版的!理由很清楚——

11975版艺术更完美

1975版是在1965版基础上的完善、所以更完美。包括配乐、歌词、曲名等等。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进遵义》和《遵义会议放光辉》、比较一下《入云南》和《四渡赤水出奇兵》,是不是修改后的更加有艺术感染力?

21975版内容更全面

这是因为很多历史问题解决了,因此能更全面地讲清长征的前因后果。比如1965年还没有说清楚王明的问题,因为他当时虽然人在苏联、屡次撰文攻击中国,但仍为八大代表,1974年去世。

31975版表现更丰富

以至于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关于《长征组歌》的影像资料、几乎都来自1975版。

41975版流传最广泛

这得益于其完美、也得益于影像手段的丰富。我们当年部门排练合唱时买的碟片我还存了三套,有电影、有CD、有卡拉OK,都是1975版——

显然,作品的演变过程也是历史一部分,不加说明地贸然使用1965版、其实是对演变过程的忽视,被贴上历史虚无的标签并不为过。

当然如果仔细看看@陆锡鑫 网友的微博的话,大致能知道他对版本演变的过程不清楚。

所以我上面讲“他的结论是有道理的、论述过程则存在问题。”

我猜@陆锡鑫 网友的这种情绪也许来自于一种条件反射——近些年对传统经典歌曲的修改实在是太多了,其中绝大部分修改中最为典型的动作类似我们中小学生教材的修订:去毛化!

这个细节我就不展开了,那会增加文章被删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对这件事明白的人不必讲、不明白的人讲了也没用。

所以我理解@陆锡鑫 网友的出发点。值得注意的是造成他判断失误的另一个因素是学习强国平台选用了不当的素材、造成了误会。

而且他们的编辑还犯过类似这样的错误:标题和内容不配。比如这个:标题是日本团体纪念七七、内容却是中国的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贴错《长征组歌》的版本也就不难想象了。

这个现象类似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提到的“有人在墙上写标语,把“工人”的“工”字中间的一竖拐了两个弯,在“人”的一捺上加了三撇。”“发誓不要老百姓看。”这时老百姓骂街写错了固然有失偏颇,但主要责任难道不是写标语的吗?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批评重点应该是谁?

说难听点,学习强国编辑有点孔乙己卖弄茴香豆的写法的意思了——

好在这两个问题他们都解决了:关于七七的新闻修订了、《长征组歌》也都换成了1975版的。

平台需要做的是加强审核、防微杜渐。

@陆锡鑫 网友也许需要删帖或澄清——当然这是他的事、别人不好强求或命令,毕竟微博八卦色彩浓厚、正经级别比学习强国低多了。

现在@陆锡鑫 网友的帖子遭到一些网友抗议,比如@成都双石 为代表的一些网友,理由是@陆锡鑫 网友不清楚实际情况乱说话。

我认为@成都双石 网友的观点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立足于正确的史实——这位网友1958年生人,以摩的司机自居,曾多次重走长征路。他以考据扎实、言辞尖利而著称,微博上关于党史、军史的讨论到了他这里就基本可以画句号了,一般人能在他马前走三个回合算是厉害的了,冯玮、萨苏、张宏良之流更不用说。我知道他就是因为他对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考据,细节纤毫毕现、深度广度惊人,有的甚至比官方多年的成果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西路军问题、草地密电问题、红军经过的雪山细节问题等等,算得上是布衣史家、市井大隐。

@成都双石 网友等人对@陆锡鑫 网友的帖子不但抗议、而且展开了猛烈的批判,流弹也打到了转发帖子的人、包括我,为此我跟他在微博来来回回交流了十几个回合,我也不知道谁说服了谁。

这些交流很长,我就不贴在这里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查阅或看本文末尾的附录,注意发言显示顺序是自下而上的。

我觉得关于@陆锡鑫 网友帖子的争论可能没有什么结果,反而会造成一些矛盾。

为什么?

因为参与争论的人的出发点和关注焦点其实不一样,搞成板凳宽扁担长了。而且一方咄咄逼人、非要另外一方公开道歉——我想这已经脱离了讨论的本意了。

也许我们可以放下具体的争论、研究一下毛主席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比如王明和张国焘——这两个人跟长征都有关系,一个搞砸苏区而引发了长征、一个让长征增加了曲折和难度。

所以这两个人完全有理由在长征结束后甚至长征期间被严厉处理,毛主席也完全有机会、有能力进行这样的处理。

然而历史是这样的吗?

不是!

毛主席在顾全大局、在等待大多数人的觉醒,因为他认为肉体消灭或惩戒解决不了问题。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策略是正确的、高明的!

因为毛主席眼光高瞻远瞩、坚决维护团结,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在这张1937年的合影中,王明仍然在前排中央、毛主席在最偏的角落——

仔细想想这个案例,也许争论的各方会对事情有个新的认识。

毕竟,讨论是为了团结同志、并非增加敌人。

这才是我们学习长征精神、传唱《长征组歌》的关键。

本文作业——

1、《长征组歌》是否姓肖?

2、《长征组歌》是否是史实的精确描述?

3、存在不可批评的作品吗?

4、学习强国平台贴旧版是否合适?

5、我们研讨这个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其实这些也都是送分题,因为文章中都给出答案了。

——

央视,我给你们来上开学第一课!

《建军大业》告诉我们: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没有法院的裁决,你想拆我的房,没门……

崔永元代表了正义?可别逗我了。。。

圣诞节,和我们多少毛关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