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的恩师,曾独斗三大军阀,牺牲60年后真实身份被认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刘继兴 Author 刘继兴
1986年7月10日,中组部下达了文件,认定了邵飘萍同志1925年春加入的中国共产党。
此时,邵飘萍已牺牲60年了。他当年的秘密党员身份,终于被组织认定了。
邵飘萍是浙江东阳人,生于1886,与朱德、董必武、林伯渠、谭平山等同龄,比蒋介石大一岁,比毛主席大7岁。
作为《京报》的创办者,邵飘萍不仅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而且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
1918年10月,北大成立新闻研究会,蔡元培任会长,他礼聘邵飘萍为导师,中国新闻教育即由此发轫。
每周两小时的课,邵飘萍从未缺场。他讲课中强调记者要“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主持公道,不怕牺牲”;立场要坚守中立,必须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
当时在北大聆听邵飘萍讲课的学生当中包括毛主席、高君宇、罗章龙、谭平山、陈公博等。
毛主席当年曾多次拜访邵飘萍,并得到过其慷慨资助。
邵飘萍的人生十分传奇,他以一己之力,以手中的如椽巨笔,独斗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三大军阀,直至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天资聪慧的邵飘萍,14岁就考中秀才。1906年秋,他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师范科,与后来的国民党要员陈布雷、邵元冲等人同学。
1911年11月7日,杭州光复,同盟会会员杭辛斋受命筹办《汉民日报》。他很欣赏邵飘萍采写的文章,邀请邵飘萍出任了《汉民日报》的主笔。1912年春,杭辛斋被推选为众议院议员,《汉民日报》遂由邵飘萍独力撑持,同时他还是《申报》和《新闻报》的特约通讯员。
邵飘萍具有非凡的新闻敏感,对朝夕变幻的时局洞若观火。早在1912年1月,邵飘萍即发表时评,戳穿了袁世凯“共和其名,专政其实”的本质:“帝王思想误尽袁贼一生……同胞同胞,岂竟无一杀贼男儿耶?”
袁世凯其后的所作所为,都被邵飘萍言中了。
1913年8月初,浙江都督朱瑞希承袁世凯的旨意,疯狂钳制舆论,一天之内连封四家报馆,邵飘萍被捕入狱。这一时期,邵飘萍“被捕三次,下狱九月。”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称帝的消息后,激怒了上海新闻界。主持《申报》笔政的邵飘萍,写了时评《预吊登极》发表了,震惊海内。据《时事新报》不完全统计,从1915年底到1916年6月,短短半年时间内,邵飘萍共发表了反袁的社论三十六篇、时评一百三十四篇,为他赢得了新闻界“头号角斗士”“文字魔术师”的美誉。
袁世凯死后,邵飘萍又与另一个大军阀段祺瑞干上了。
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辞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之职,与潘公弼联袂,创办了后来名动全国的《京报》。
1919年五四运动时,邵飘萍出于爱国义愤,连续几天在《京报》发表时评《勖我学生》、《外交失败第一幕》、《速释学生》,其揭露曹汝霖、章宗祥等卖国罪行的檄文,触怒了段祺瑞政府,报纸因而被封,他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1920年下半年,段祺瑞政府倒台,邵飘萍回到北京,恢复了《京报》的出版。
1925年春,由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邵飘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特殊的秘密党员。他借助记者的特殊身份,为党组织获取大量重要信息,《京报》成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集会,抗议大沽口事件后八国使团对中国政府的最后通牒,强烈要求与政府首脑直接对话。会后,以万名学生和市民为主体的游行队伍前往执政府东门和平请愿。他们做梦都没有料想到,重返政坛的段祺瑞,竟命令卫队残酷镇压手无寸铁的群众,兽性大发的军警除了开枪,还挥舞铁棍、马刀肆意逞凶。顷刻间,执政府门前腥风血雨,造成死四十七人、伤两百余人的惊世大惨案。
第二天,邵飘萍主持的《京报》上刊载了长篇报道《国民拥护国权大流血──八国通牒之大反响》,全面揭露反动政府公然屠杀爱国群众的真相。
3月23日,各界民众自发举办了一个异常隆重的追悼会,一方面悼念刘和珍、杨德群、魏士毅等四十七位死难者,一方面抗议这场民国以来最为残暴的践踏公理和人性的大屠杀。《京报》社长邵飘萍在会上的讲话内容充满了火力,如匕首如投枪,直接扎中了段祺瑞政府的要害。
此后邵飘萍又发表了不少文章,强烈谴责军阀政府的卑劣行径。3月底,《京报》再次重拳出击,印制了三十万份名为“首都大流血写真”的特刊,详实地报道了段祺瑞政府卫队“平暴”的真相。
冯玉祥将军曾由衷地赞叹:“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
再斗张作霖。
1926年4月,张作霖部队进入北京,接管了北京政府,将邵飘萍列入黑名单,下令以“鼓吹赤化”罪名逮捕邵飘萍。
邵飘萍与张作霖结怨甚多。
早在1918年2月,张作霖抢劫政府军械时,邵飘萍就撰写发表过一篇报道《张作霖自由行动》:奉天督军张作霖,初以马贼身份投剑来归,遂升擢而为师长,更驱逐昔为奉天督军现为陆军总长之段芝贵,取而代之。“张作霖”三个字乃渐成中外瞩目之一奇特名词……
当时张作霖就对邵飘萍恨得要死。
张作霖的部下郭松龄于1925年11月24日宣布倒戈后,《京报》发表了大量历数张作霖罪状,声援郭松龄的新闻、评论。
张作霖对邵飘萍恨怕交加,他决定先采取“银弹策略”,汇款三十万元公然收买《京报》。邵飘萍当即将银钱悉数退回,《京报》上攻击张作霖的火力不仅未减弱,反见其增。
1925年12月23日,郭松龄的部队遭到奉军和日军的联合夹攻,兵败被俘后遭枪杀。邵飘萍闻讯之后悲愤莫名,立刻向读者揭露张作霖勾结外敌、残害同胞的真相。
张作霖怒不可遏,心生歹意——除掉邵飘萍。
1926年4月24日,张作霖以两万块大洋外加造币厂总监之职的双重诱饵收买邵飘萍的旧交、《大陆报》社长张翰举。见利忘义、卖友求荣的张翰举于是打电话给邵飘萍,谎称张作霖惧怕国际干涉,不敢滥杀名流,并说自己已向张学良疏通,张少帅允诺《京报》可以照常出版。
此时,邵飘萍避处东交民巷使馆区,还算安全,可是百密一疏,他居然轻信张翰举的一通谎言,下午五时半乘坐私人汽车离开六国饭店,返回《京报》馆处理事情,随即落入张作霖的侦缉队之手。
两天后的凌晨四时,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临刑前,他还表现了一回黑色幽默,向监刑官拱手道别,并且用满含嘲弄的语气调侃道:“诸位免送!”然后毫无惧色地哈哈大笑,直至枪声响起,壮烈牺牲,年仅40岁,至死没有出卖党组织机密。
邵飘萍惨遭杀害后,其夫人汤修慧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于1928年恢复出版了《京报》。
1931年9月20日,汤修慧秉承邵飘萍之气节,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向中外报道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28日,《京报》出版最后一期,寿终正寝,结束了它19年不畏强权、秉笔直书的非凡历程。
1936年,毛主席在延安向斯诺介绍自己生平时,特别提到他曾受过两位老师的影响,一位就是邵飘萍——“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他是新中国第一副总理,后为正国级,曾培养和领导了四大“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