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课堂上公然侮辱女性,谁给他的权力跟勇气?

法之剑 2022-11-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我说的都对 Author 拆台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研究舆情。

通常来说,当我用这句话作为开篇的时候,至少会有一家企业/高校/政府/机关被当成典型吊打。

今天,我们来说说长安大学某衣冠禽兽的事情。

先来看媒体报道。

据@澎湃新闻 消息:

9月30日,有网友发帖称,三峡大学某教师的趣味日语选修课PPT中,含有大量歧视女性的内容——例如,“你想想用刀子逼迫一个女人还能干什么呢?当然让她去卖啦,所以读me”,“这个女人啊,很不像话,下面露着肚子,上面露出她尖尖的小奶,好不风骚,所以念so”……


网传截图显示,有该校学生在微信群公开表示已经退课,同时希望该老师的课件以后能正常一点,最起码不要在公开场合把低俗当乐趣,让人感觉很不适。

不过,疑似涉事老师在群聊内回应质疑,“形象记忆法最大的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想记住的”。


总而言之,恶臭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恶臭的。

最新的消息是,今天下午3点40分,三峡大学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称,学校对此高度重视,教务处已对涉事教师作停课处理,且相关部门已展开全面调查。


但是,也有自称该校学生的网友表示,当年就有不少女生为此事而举报过,结果,学校处理完没两年,这老家伙就又卷土重来。


从舆论学的角度出发,如果长安大学不想让这件事情演变为现象类的舆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其调离教学岗位,又或是依规辞退。

不过话虽如此,学校怎么处理,归根结底是学校的事情,我们旁人也没法干涉。

然而,整件事情到底因何而火,其他部门应该如何规避类似的情况,以及,在发生类似的事情后又该怎样处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说的。

问大家一个问题啊,要想把某件事情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关注和认同。

弱传播理论告诉我们:舆论世界就是在争夺关注、争取认同与争抢表层中构建的表面世界,它的初始概念是强弱,它的基本属性与关系也是强弱。

但在我看来,虽然强弱是舆论世界的根基,但在传播过程中,舆论事件的媒介其实更多是情绪。

也就是说,只要情绪不到位,原来有希望发酵的舆论事件也有可能戛然而止。

以及,只要情绪不对劲,原本会正向发展的舆论事件,也会往相反的方向开倒车。

在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后,再来看发生在长安大学的这起舆情,到底是什么东西不对劲呢?

说白了就是情绪。

举个最简单的栗子,最美逆行者为什么会被骂上天?


抹黑抗疫工作当然是问题的根源,但是初始条件呢?

“咱们女同志是不是也该出一个啊”,呼之欲出的不尊重女性,才是引爆舆论场的导火索。

其实,在当下的舆论场,性别议题已经被炒的火热——任何内容,只要跟女性沾边,稍微流露出一丝丝的直男癌倾向,立刻就会被撕的灰飞烟灭。

请问,这是好事情吗?

我觉得,还是得辩证的看,不能一味的肯定,也不能一味的否认。

就我而言,我在讨论的时候,自然能做到就事论事,歧视女性就是歧视女性,没有什么可狡辩的。

至于当事学校,只是这起事件的某个链接点而已。只要他能够做到不偏袒,就是最好的。

而且,经过舆论的审判,任何歧视女性的舆论都不再有立足之地,这自然与“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主流舆论契合。

但是,倘若有人借此夸大化,搞起女拳的“矫枉必须过正”,那我也得就事论事的批判。

其实,舆情处置的最佳方式,就是没有舆情。

虽然这看上去像是句废话,却也契合了最佳通报声明的要求:不产生额外的链接点。

当然,倘若不小心让舆情产生,也用不着太着急。

迅速的回应舆论关切,并及时给出让大众满意的解决方案,也会浇灭潜在的激烈舆情。

甚至于,还有可能增添大众的好感。

具体可参考国防科技大学

九月三十日。

中国人马上过节,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曲婉婷又在喊她妈的冤

方方怒怼共青团:我纪录在此,等着他们的道歉!

西安地铁强行摆拍制造暖新闻,还有多少官方在这样策划?

不要在乎花木兰的票房,我们应该在乎的是花木兰的这一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