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退役少校解析】那些不成文的军规:关键时候顶上去!

法之剑 2022-11-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警长说事 Author 警长说事

从不成文的军规说起

加勒万河谷群英报道中,多次提到祁发宝团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这不个成文规定是什么,其实就是不成文的军规。

这些不成文的军规没有写进条令条例,多为口口相传,但往往成为所在部队军人们的行为模式,记在脑海里,融入血脉中。

近期,就聊聊军队里那些不成文的军规,和那些军规背后的故事。

今天讲第二个军规:关键时候顶上去

01干部班长们的口头禅


与绝大多数人想象不一样,军队可不是每天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军队是极讲究有张有弛的。当兵没多长时间,我就发现了这点。

从才迈进军队的大门起,就总听干部、班长老兵们说“平时稀拉点没事,关键时候得顶上去。“然后就发现在日常训练中,在日常管理中,干部与班长们并不会训得特别狠,管得特别死。

但到了诸如比武竞技、军事演习、抗洪救灾、作战行动这些重大任务来临前,要求会训得特别狠,要求特别严。干部、班长们也往往会用“同志们,关键时候能不能顶上去就看我们现在训得怎么样!”来动员。

然后到了任务临头,干部、班长们就站在队列前大声地喊出这么一句话“关键时候到了,同志有没有信心!”然后,大家齐声回答“有!“声振长空,士气高涨,然后,大家就跟小老虎一样冲了上去。

一些参过战的前辈告诉我们,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作战英勇的功臣有很多就是平时表现很一般的兵,有的甚至还是刺头兵。而在我当兵时期,若干次急难险重的军事任务中,平时表现一般的兵表现突出的也并不鲜见。

后来,随着当兵时间长了,接触的部队多了,发现不管绝大多数部队都有“关键时候顶上去”的传统。渐渐明白,这其实是我军一条不成文的军规。


02关键时候顶上去与二八定律


其实,“关键时候顶上去”这条不成文的军规不止特别人性化,还特别科学,其实就是二八定律啊。

对此,我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这条军规:作战行动有重有轻,日常工作有张有弛。

作战行动有重有轻

军队作战行动中,从力量分配上科学的进攻方法从不会一线平推式攻击,而科学的防御办法从不会采取隔几米放一个兵式的均分式设防。更不会在作战全过程中都火力全开,而是要在最重要的时机投入最大的力量。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中央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中,国民党军队又是分进合击,又是南北对进,兵力、兵器对比都是辗压式的优势,但中央红军关键时候顶上去,集中优势兵力在关键的时候全歼国民党军队孤军冒进的部队,从而取得数次反围剿的胜利,正是”关键时候顶上去“的思想。

到了第五次反围剿,换成李德、博古来指挥,结果大搞”御敌于国门外“,处处设防,时时顶上,结果损失惨重,不得不全军突围,进行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虽一路拼杀,最终抵达陕北,但仅中央红军就由8万锐减至8千。

可以说”关键时候顶上去“的军规其实是用鲜血堆出来的教训

日常工作有张有弛

在日常工作中,其实军队也是特别注重”关键时候顶上去“这点。

这点,即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里也是有体现的。最常规的队列动作“稍息”,其实就是稍微休息的含义。队列中步法中,除了齐步、正步、路步,还有一个便步,便步其实就是可以随便一些的步法,只要“两臂自然摆动,上体保持良好姿态”即可。

军队管理也绝不是要求官兵时时刻刻神经绷得紧紧的,不止训练与生活是分得很开的,而且日常训练与重要训练也是不同的,哪怕训练也是有中途休息时间的,训练间隙还会拉个歌,搞个小文娱活动之类的。哪会那么蠢得死的让人紧绷着。来个军队训练间隙拉歌的视频,大家感受一下。

“关键时候顶上去核心思想其实就一句话:最严格的要求只给最重要的任务,最猛烈的冲击只给最重要的时节。


作者:大禹

一个退休的公安局副局长让全国人民警察蒙羞,可恨可怜可惜。

不戴口罩强行闯卡,还辱骂防疫人员,这位退休干部好大的官威!

掩护国资撤退,川建国的压哨一功

美国又退群了,这一次,普京很生气!

拼刺刀,退子弹,少来这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