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之间,我们见证了一个人类壮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超级学爸 Author 学爸蛋总
前几天,我们被中印边境的戍边战士所感动,无论是身先士卒、挺身护国、身负重伤的祁团长,还是奋不顾身、壮烈牺牲的四名烈士,以及他们身后千千万万的战友。
还没从四名烈士牺牲的悲恸中走出,今天又被一个事实所触动,那就是历时八年的脱贫攻坚战中,竟然有1800多人牺牲。
虽然我时不时听说有扶贫干部累倒在工作岗位,有驻村干部牺牲在救灾第一线,但我觉得也许只是意外吧,我实在是没想到和平时期竟然有这么大的牺牲。
他们中有23岁的樊贞子,有28岁的吴应谱,有30岁的黄文秀,有33岁的余永流,有42岁的张华,有44岁的蓝标河,有46岁的姜仕坤,有56岁的黄诗燕……
以前用攻坚战形容精准扶贫,只觉得是一个形容词,现在来看的确是一场残酷的战争,需要靠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甚至还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才能完成。
看到这个数字,我觉得我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这场中国共产党自找苦吃的硬仗,这场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壮举。
首先,这是一场自找苦吃的硬仗。
贫困本身是个世界性难题,中国的脱贫任务不但重,关键共产党自加难度。
说是自加难度,因为没有停下大部队朝着伟大复兴快速前进的步伐(2020年还打赢了抗疫之战);在这个前提下倒出手来搞脱贫攻坚,关键是还要保证每个人不掉队。
在八年时间内,让 98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这个目标实在是太硬核了。
因为贫困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思想观念落后,文化教育跟不上,家庭突发变故等。
这些困难,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比如甘肃定西,左宗棠称这里“苦瘠甲天下”,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几名专家来考察,当场就摇头摆手说这里最不适合人类生存。
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太恶劣了,可以说是千沟万壑、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十年九旱、灾害频发。你看下面的地图就能明白许多。
这地你说咋种吧,换谁来也不好使,只能纯人工耕种,能用上牲口已经相当先进了。关键是种了还不一定能收,一切全靠天意(广种薄收、靠天吃饭)。
因为常年干旱,水在这里是奢侈品,人吃水都困难,加上耕地坡度大,不可能用水浇。一遇大旱,必然颗粒无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还是赤贫。人们住的都是低矮破败的土房和茅草屋,十几岁的大姑娘没裤子穿、一家人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不是笑话,是事实。
很多家庭一到春荒时节,就用土坯封门,举家外出讨饭,他们风餐露宿,栖身于桥下、涵洞或隧道。定西丐帮有多少人呢?每年大概有三万人扒火车外出。
在2012年前后,每到寒暑假,全国各大城市的地铁线路就会有很多儿童乞讨,其中大多数都来自甘肃定西,《法制日报》还曝光过。
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还有宁夏的西海固(宁南山区,包括西吉、海原、固原、彭阳、隆德等地),水资源匮乏,土地贫瘠,交通不便。
这个地方有多缺水?为了吃一口水,这里的人要赶着毛驴往几十公里以外驮水,早出晚归。驮两桶水回来够用一天,第二天再去。
我国云南的怒江州,也是出了名的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是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这里地处横断山区中段的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海拔从几百米到五千多米,高差又大又急,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为频繁。
地形崎岖,本来基础设施就很落后,仅有的乡村公路、水利设施又常常被洪水和泥石流卷走,所以有年年修路不见路,年年修水利不见水利。
也是因为地理原因,这里可耕种的土地极少,只占总面积的3.8%,而且耕地质量差,零星分布,耕作困难,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地肥力比较贫瘠。
由于土地比较分散,加上交通极为困难,农民出发去耕地光路上就需要好几个小时,没干两个小时又得返程,生产效率极差。
怒江这个地方社会文化落后,受教育程度很低。怒江州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解放前这里过的是刀耕火种、采集渔猎的生活。这样的农业生产非常落后,一亩地的玉米只有100斤左右。
解放前这里没教育,现在怒江州已经有了一千多所小学,800多个教学点。但依然很落后,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40%的人不会汉语。
小朋友们上学太困难了,每一次上学和放学,都是一次历险记。有的要爬悬崖峭壁,有的要爬藤制的天梯,有的要滑索过江。
(2007年9月4日,怒江州的福贡县马吉乡,三年级的余春花和余才妹姐俩滑索过江上学)
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是移民国家。这些人的祖先,就是离开故土,殖民到到自然条件最好地方,过上了优渥的生活。
而中国人,自古都有很深的乡土情结,热恋自己的故土(安土重迁)。愚公移山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宁愿把山搬走也不肯搬家。
再说了,这么多人,这么多贫困地区,往哪儿搬也是个问题。所以中国人最终选择了既要改造世界、建设家乡,又要脱贫致富的路子。
中国人是不信邪的,从建国以来一直在抗争,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一直在努力改造世界,一直都比较重视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哪怕是联合国给出了判决书。
比如甘肃省,1958年就开工建设引洮工程,解决定西和会宁等地区的缺水问题,但是由于国力不济,工程1961年被迫停止,但这个梦想一直没中断,一直在等待和创造时机。
1986年,国务院正式成立了扶贫和开发小组,致力于协调大型的农村扶贫计划,,其中定西开始实施一户一个集雨场、两眼水窖、一亩庭院经济的121工程,解决饮水困难。
1994年,国务院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力争用七年时间,到2000年实现绝大多数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500元以上,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和开发纲要2001~2010年》,就21世纪初的中国扶贫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重新调整扶贫工作重点县。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工作一直是接力下来的,没有中断过。不过,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最系统、最精准、最彻底、力度最大、标准最高,所以叫做攻坚战。
力度最大毋庸置疑,进行了全党总动员,每个干部、每个单位都有扶贫任务;投入也最大,8年间投入了1.6万亿、选派驻村干部300多万人。
300多万人,解放战争末期五大野战军的总兵力也就300多万(不含地方部队),所以说这是一次亘古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当之无愧,估计也难有后来者。
这次扶贫攻坚最为系统。因为扶贫不是简单的授之于鱼,而是要授之于渔,帮着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走上致富之路。
其中不仅仅要克服客观原因,关键是还伴随着改造贫困人口的主观思想。相比客观原因,更难解决的是极少数人的主观原因。
比如奸懒馋滑、好逸恶劳、吃喝嫖赌,吃惯了政府救济。哪怕这类贫困人口只占1%,就是个令人头疼的任务。
如果仅仅是发钱,或者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那问题就简单多了,砸钱就行了,每个贫苦人口一个银行账户,国家定期发钱、上保险。
但是发救济不解决根本问题,也不能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找不到脱贫致富的可持续路径,有多少救济也会坐吃山空,贫困人口依然是贫困人口。
而脱贫攻坚,是要帮助有志于脱贫的贫困人口找到出路,还要帮助那些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贫苦人口树立志向、树立信心,激发起人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再找出路。
总之,脱贫攻坚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场系统性的改造自然世界、改造人类思想的伟大社会革命,一场没有硝烟、旨在从根本上消灭贫穷的战争。
标准高,比如两大指标:第一,年纯收入标准4000元以上(是2000年标准的 8倍);第二,还要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为啥叫精准扶贫,是因为这次扶贫有六大精准要求: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工作做得细啊,全国进行了大摸排,每一个困难群众都有自己的档案:家庭情况、因何致贫、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脱贫依据。
每个贫困村村子,都有驻村工作队,都有第一书记,而且一驻就是几年。这些人的选派,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如果该村基层组织涣散,那就派熟悉党群工作的人去;如果该村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脆弱,那就派熟悉经济工作的人去,如果该村矛盾多,那就派熟悉社会工作的人去。
驻村期间,要通过各种方式与村民建立感情(走访拉家常、解决困难),还手把手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制定脱贫计划,并手把手帮助落实。
所以扶贫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扶贫干部有时候像个企业家,有时候像搞传销的,有时候就是个农民,有时候像个孙子,有时候像个孙子。
有时候扶贫干部为了拉项目找销路,不得不低三下四四处求爷爷告奶奶,有时候还得苦口婆心劝说贫困户改变观念、树立志向,走脱贫之路。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能有。人也一样,总是有个别贫困户习惯了游手好闲的日子,烂泥扶不上墙,对扶贫工作不支持,甚至排斥。
大凉山地区,曾经发生过扶贫干部好心送的树苗,结果被某些村民当做木柴烧了;送的猪崽和羊羔,被人炖了。
云南曾经有位很恨铁不成钢的的女扶贫干部,忍无可忍大骂某些游手好闲的贫困户而火遍了全网,可以感受到她的无奈、委屈和着急。
她说: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是在家中跷着脚等来的。你看看那些开车、住洋房的人家,哪个是靠低保富起来的,不都靠自己双手?
总之,扶贫工作这么细,那都是工作量啊。所以为啥牺牲了1800人,一部分是积劳成疾、活活累死的;一部分是深入险地不幸遇难的。
比如兰州财经大学派驻定西渭源县的驻村第一书记赵怀越,驻村以来放弃休息时间,一直奋战在扶贫一线。
他先后帮着村里解决了很多项目资金,也帮着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还帮助村里发展了特色扶贫产业。他经常不顾身体劳累,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
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2018年10月他积劳成疾,因公殉职。在殉职前一天晚上,他还在与同事商讨扶贫帮扶工作。
又比如定西渭源县的扶贫干部王建军,从2015年就开始驻村,一驻就是五年多。2020年12月29日他突发脑出血,倒在了村部。
还有一些是扶贫路上遭遇险情。比如黄文秀,北师大的法学硕士,毕业后返回家乡百色工作,任职于市委宣传部。
2018年3月,她担任乐业县某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期间,她没有节假日,五加二白加黑地干,工作成绩极为突出。
她因人而异通过多种方式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通过易地脱贫56人、教育脱贫152人,发展生产脱贫209人。
她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注重乡风文明建设,成立“乡村振兴、青年作为”小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村规民约吟诵比赛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
2019年6月广西很多地区出现洪水险情。她为了早点回村布置抗洪工作, 连夜从百色返回乐业,不幸在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她手机里还有遇难前拍的洪水现场实拍。
大家注意,这些贫困地区多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山区,道路本来就崎岖,经常有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险情随时都有。
而扶贫干部,驻村的时候要跑乡镇也要跑县区,要开会要汇报要学习要考察要部署,也要拉项目跑资金,还要给农民朋友的产品找销路。
而且这些工作不会因为天气而放弃,不能说因为今天下雨会议就不开了,有时候也避免不了走夜路,大家看看我们的扶贫干部——
湖南省委宣传部下派的扶贫干部付昭成,前往贫困户家走访的途中,遭遇了泥石流。你说咋办,只能下车步行前往。
说这个意思,与其说扶贫干部经常遭遇车祸,不如说是经常遇险。2018年12月16日,江西九江发生一起轿车坠河事故,两名90后干部不幸遇难。
其中一位是樊贞子,今年23岁,为大椿乡干部,遇难时已怀有身孕;另一位吴应谱是她的丈夫,今年28岁,为复原乡雅洋村驻村第一书记。
当天,樊贞子到结对帮扶的大椿乡船舱村75岁的村民游承自家走访,她曾多次在朋友圈发文,帮助游承自推销土鸡。
总之,扶贫干部的确是太拼了,不仅仅是鞠躬尽瘁,甘于奉献,还得忍辱负重,甚至还得有豁得出去、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
扶贫成果如何呢?我还是很吃惊的,每家每户,都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都有了基本的生活医疗保障;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完善,村村通路,村村通电,村村通网。
举个具体的例子,怒江的小朋友也不用爬藤条了,更不用滑索过江上学了,甚至连甘肃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都通上了自来水。
有些地方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和旅游业,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人居环境也变美了,扶贫的同时也改造了世界。
不仅如此,党和政府通过扶贫攻坚战,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让中国社会更具凝聚力,也让社会氛围更加和谐美好。
扶贫攻坚战其实还是一场群众路线的实践活动,没有比这更接地气的工作了。经过扶贫攻坚的锤炼,涌现出一大批有信仰、有能力的优秀干部。
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怀着百年前的初心,拿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党史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脱贫攻坚的丰功伟绩,可以跟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扫盲运动、消灭传染病等运动相媲美,是一场一个也不能落下的突围战,也是让所有贫困人口的逆天改命的社会革命。
向扶贫攻坚战中不幸殉职的1800多名干部致敬,向甘为人民谋幸福而自找苦吃的中国共产党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