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融创中国拟发行的优先无抵押美元债券长期债项评级为“BB-”,比融创中国的主体信用评级低一个级别,导致融创中国出现市场波动之后,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又对另一家中国头部房企出手了。
7月26日,标普宣布下调中国恒大及其附属公司的评级,中国恒大、恒大地产和天基控股的评级从B+下调至B-,展望为负面。标普在评级报告中表示,这家开发商融资渠道的减弱将“打击其流动性状况和有序减少债务的能力”,恒大的信用状况也受到“盈利能力严重下降”的拖累。
对此,恒大集团发言人对外表示,对评级机构下调中国恒大评级,公司深表遗憾和不理解。显然,这是企业做出的正常反应。如果连反应也没有,只能说明企业确实情况很糟糕了,糟糕到连反应的勇气和力量都没有。
对恒大来说,尽管遇到了一些困难,甚至可以说史无前例。但是,也决没有发展到面对负面评价连反应的勇气也没有的地步。从去年以来恒大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应当说还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的。特别是有息债务的控降方面,能够比2020年最高时下降约3000亿元,净负债率也降至100%以下,确实效果很明显,措施也很扎实,目标也很明确。
那么,为什么标普还要下调恒大评级,使中国恒大、恒大地产和天基控股的展望负面呢?依我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内部的,一是外部的。从内部的原因来看,由于前几年恒大的扩张步伐太快,且扩张的思路不够清晰,放在非主业方面的时间、精力、体力、财力偏多,如足球、矿泉水,包括汽车等,让企业背负的压力很大,负债扩张的特征太明显。疫情前,还能通过商品房销售回笼资金、境外融资等勉强维持资金链不断。随着疫情的发生,商品房销售市场出现问题,加上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持续收紧,高负债、快扩张、非主业太过茂盛的问题,也就迅速暴露了。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恒大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资金紧张现象,迫使企业从去年3月份起,提出了“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新目标、新战略。通过恒大的新目标、新战略,外界也不难看出,恒大遇到麻烦了,且麻烦不小。如果不是很大的麻烦,如果还能坚持,按照许家印的性格,绝对不会把“控规模、降负债”这样的话当作企业的新战略。
也正是因为企业内部出现了较大问题,资金紧张的矛盾持续加剧,也就给了外部力量做空恒大的机会。一些做空机构也就趁机做空恒大,且做空的力度很大、目标很明、针对性很强。此次标普下调恒大评级,不排除有配合做空机构的可能。如此,对恒大的负面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实际上,对恒大来说,如果能够在万达调整发展战略和思路时,就能看到问题的严重,并及时采取措施,对企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进行调整,剥离一些非主业资产,可能情况就要好得多。毕竟,许家印是非常有魄力的一位企业家,只要认准了的事,就一定能够大刀阔斧地去做,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关键是,当时的恒大,还陶醉于行业老大的快感之中,没有看到身后的危机,更没有看到楼市调控的持续性和紧迫性。加上融资环境还能说得过去,特别是境外融资,能够让企业维持比较宽松的资金状态,自然,也就看不到风险、看不到可能面临的危机。任泽平作为恒大的首席经济学家,为什么短短几年就离开,是否也与企业遇到困难有关,值得关注。
尽管如此,笔者仍对恒大充满信心。因为,恒大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头部企业,其应对复杂事务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许家印,能够在最危险的时刻冲在最前面。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企业员工的信心问题。只要企业员工的信心没有失去,恒大就能够在两到三年内完全恢复元气,步入新的发展轨道。对眼下的恒大来说,最急需的还是售房回笼资金,哪怕亏一点,不要紧,恒大承受得了。只要资金链不断,恒大的资金状况就会越来越好。
同时,也希望金融机构不要釜底抽薪,要多想想恒大辉煌时的场景,多给恒大一些信心鼓励,而不要趁火打劫,对恒大抽资。可以加强对恒大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但决不要趁机抽贷。如果这样,也就太不仗义、太无职业道德了。真诚希望恒大能够在“遗憾”中增强信心,顺利渡过此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