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融监管“顶配”发声,信息量很大

王恩博 国是直通车 2020-08-31

非常时期


金融被喻为经济的“血脉”。持续蔓延的疫情对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在此情况下中国将如何保障“血脉”畅通?


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18日在上海举行,“一行两会”负责人集体现身,就中国金融发展路线释放重磅信号。


应对疫情加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一些企业出现生产停摆、收入锐减、资金紧张等多重困难,生存压力较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介绍,央行通过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总量供给,重点解决融资难问题。上半年,从货币政策角度,已经推出一系列强有力支持措施。包括: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


上述政策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官方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1.1%与12.5%,都明显高于去年。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二季度以来,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现良好的回升迹象。


展望下半年,易纲称,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亦就金融管理部门加速推动国民经济恢复正常循环透露了一系列新政策。


例如,今年政策性银行安排信贷规模比去年多增加将近1万亿元,债券发行规模也将增加,可用资金大幅提升。


同时,银保监会拟推出多项举措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包括增加新的机构投资者,批设更多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允许境外专业机构发起设立控股理财公司;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有序处置非标不良资产,鼓励新设理财子公司加大证券投资等。


政策协同加强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影响中国,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也深受其害。有国际组织预测,发达经济体将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新兴市场将出现近60年来的首次收缩。


在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看来,专业高效的政策协同是阻止危机扩散和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他称,历次危机的应对表明,迅速恢复市场信心,避免恐慌情绪蔓延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危机救助措施的首要目标和政策着力点。凡是危机中应对比较有效的国家,政府都能够果断出手,通过财政、货币和金融稳定政策的“组合拳”,及时纾困止血,稳定市场预期。这是经济金融体系能够尽快走出危机泥潭,恢复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推动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史无前例的冲击,许多国家国家推出前所未有的刺激政策,并掀起新一轮宽松大潮。


对此,郭树清认为,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国际社会要加强沟通协调,尽可能形成合力,增大正面效果,减少不利影响。尤其大型经济体应当主动考虑自身政策的外溢效应,自觉平衡好内外部影响。


“我们都明白,这不是最后的晚餐,因而需要为未来的日子留下余地。”郭树清进一步提醒,大规模财政金融刺激措施在初期作用甚大,但边际效用逐步递减。他建议各方三思而行,为今后预留一定政策空间,并强调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我们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金融开放加快


持续扩大开放,是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一步伐并未因疫情而中断。


以资本市场开放为例,易会满介绍说,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提早全面放开,六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已经顺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额度限制。与境外机构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增强了相互信任,外资总体保持净流入。加快与境外监管机构合作,共同打击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保持定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科创板制度创新、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新三板改革等重大举措正在落地实施。


就金融开放的下一步路径,郭树清此次亦给出“定心丸”称,中国在金融领域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具体而言,将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中外机构在产品设计、股权投资、公司治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深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拓展计价结算、交易和储备功能,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支持区域金融改革开放,特别是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


谈及香港在国家金融改革开放中的作用,郭树清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完全有能力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上海正在努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沪港两地可进一步密切联系,加强交流,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提升。


防范风险加力



疫情给经济金融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一些风险隐患亦在潜滋暗长。


易纲提到,在疫情冲击下,银行不良贷款会有所增加。因此,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是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的重要措施。这也是金融部门承担实体经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实体经济的贡献。


他同时指出,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重政策设计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


此外,疫情之下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不安,相比而言中国市场较为稳定。对此易会满表示,与历次应对股市风险事件相比,这次资本市场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合力更强,效果也更明显。其原因在于强化各方协作,着力提升金融治理效能。


他介绍,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形势研判,加大了货币、财政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力度。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正常开市和常态化运行,重点领域风险呈边际收敛,市场韧性明显增强,支持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推荐阅读

减税降费,国家说到做到!


郭树清:这不是最后的晚餐!


中国金融系统如何把1.5万亿让给企业?



编辑:陈昊星

责编:周   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