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终于涨不动了!深圳已连跌仨月,房子还能买吗?
拐点
始终“坚挺”的房价终于在层层调控之下破防。
近期,楼市降温信号进一步显现,大中城市房价涨幅全面回落。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为51个,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为41个,两者均创下年内新低。新房和二手房平均环比涨幅分别为0.3%和0.1%,同样为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降温并非局部现象。当月,一二三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环比涨幅均出现回落,甚至由升转降。
房价“拐点”隐现,大变局真的要来了吗?
近四城城市二手房价下跌
深圳连跌仨月
新房涨幅回落的同时,7月多地二手房价已经率先出现实质性下滑。
官方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二手房价下跌城市数量达到26个,即:近四城城市二手房价下跌,为近9个月来二手房价下跌城市数量最多的月份。
其中,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转为下降0.1%。此前二手房价涨势最猛的深圳市,二手房价也已连续三个月同比下跌。
罕见的金融强监管与行政性调控同时发力,带动房价出现转折。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指出,7月上海执行二手房挂牌价核验,西安、绍兴、无锡等城市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成都公布第二批二手房指导价小区。二手房指导价的调控效果快速释放。此外,银行针对二手房市场按揭贷款的收紧幅度更大。这让调控在二手房领域的效果更为显著。
以一线城市深圳为例,7月份,深圳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4%,跌幅进一步扩大。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深圳在年初启动的二手房参考价制度,在打击虚高挂牌价、违规加杠杆、引导市场预期方面的效果明显。
但深圳的调控并没有停止或放松。李宇嘉指出,深圳二手房市场缺乏供应弹性,调控的抓手不多,很容易形成“抱团涨价”等炒作模式。因此,在其他长效机制能够发挥合力,制约这种炒作模式之前,二手房参考价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制度,会一直坚持下去。
深圳是全国楼市的风向标,深圳调控的政策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反映全国的楼市调控力度和决心。
市场热度的回落不仅仅表现在房价上。中指研究院测算,7月单月,受持续趋严的楼市调控政策影响,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8.5%和7.1%。这是年内销售数据单月同比首次出现负增长。
年内调控380次!
市场热度的回落与调控持续加码有关。
16日,大连市加码楼市调控。新政规定,在大连市的5个区内,新购买的一手商品房需自网签备案之日起满5年方可上市交易;二手住房需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满3年方可上市交易。新政同时限制大连市住宅用地出让溢价率等。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7月河南省、北京、成都、东莞、佛山、广州、杭州、合肥、南京、厦门、上海、绍兴、深圳、无锡、武汉、西安、重庆共17个省、市发布28次房产调控类政策,调控频次高于6月,其中多数政策为前期调控政策的加强和查缺补漏。
以上海和深圳为例,针对离婚购房出台了限购政策,增强政策严谨性,这也是近期市场热度持续减弱的主因。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2021年来,各部门、各地方出台的房地产相关政策已经超过380次,平均每个月相关调控出台超过50次。这一调控频度已经超过了2020年和2019年。一些楼市热度较高的城市如:上海、深圳、东莞等更是反复加码调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住建部的督导、约谈等成为调控“指挥棒”。近期,徐州、惠州、金华等三线城市进入住建部重点城市监测名单并及时收紧调控。
年内首个“限跌令”出台
在众多的“限价”“限涨”等政策当中,岳阳市出台的一项“限跌令”引人关注。当地新政称,商品住房销售的实际成交价格不得高于备案价格,也不得低于备案价格的85%。简言之,房子不准大涨,也不能跌太多。
这传递出两大信号:第一,大涨大跌都不是调控目的。调控政策需要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房价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横盘或微跌,让居民收入水平慢慢追上房价涨幅。这样既保持市场稳定,为改革创造条件,又慢慢扭转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化解风险。
第二,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转折已经慢慢出现了。当热点城市房价“涨不动”时,部分三四线城市就会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这时候合理化解库存,防止楼市过快下跌等也是政策的重要方向。未来随着楼市调整加深,需要“稳楼市”的地方可能会增加。
房地产还有机会吗?
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此前表示,未来整个大时代形势,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
近期,人们也的确在房地产、教育、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看到前所未有的政策重拳。首当其冲的房地产领域当然不会“毫发无损”。无论是对高价学区房的整治、将多余资金挤出房地产,还是调整土地出让规则,房地产政策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房地产还有机会吗?不同人可能对此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比如:类似“深理房”等企图通过炒房套利者肯定会感觉风险越来越大,赚头越来越小。
高负债房企也会发现过去那一套高杠杆、高周转的“玩法”行不通了,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脚踏实地转型、经营的企业,可能会从城市更新、租赁住房等新领域找到新的利润空间。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牢记四个字“房住不炒”,远离市场过度波动的漩涡,才能把自己的钱袋子保护好。
▼
推荐阅读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 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