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接连爆雷,投资者起诉谁会赢?
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更改,
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
点个“在看”或者“星标”再走吧,以免看不到我。
· 这是王昊说财富第 1708篇原创文章
· 全文共3458字,阅读时长约8分钟
最近,信托公司或产品爆雷的消息如雨后春笋般络绎不绝,而受房地产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后续还不知有多少信托产品甚至公司将会爆雷,不少人对于这类诉讼纠纷的判决结果很感兴趣。
0
1
信托爆雷越发多
最近,媒体报道了不少信托公司爆雷的消息,可谓此起彼伏,令人目不暇接。
有人在信托产品上投了1500万,只收回来不到十分之一。
有的公司投资5000万闲置资金在其中,结果到期日延期,未来可能无法全额收回,至于究竟能收回几分之一,尚不确定。
而信托公司爆雷背后,涉及到的是动辄数亿数十亿甚至更多的资金。
在许多次爆雷事件中,又经常可以见到不少银行以及房地产公司的影子。
信托公司、投资者、银行,甚至还有其他角色,共同在这些连环爆雷之中出没。
尤其是投资者们,一些人甚至联合起来进行维权,在公司或银行大厅内聚集。
根据网上各类媒体的报道,2020年7月,天安财险认购新时代信托60亿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双双被中国银保监会宣布接管。
12月,官方宣布,曾经管理资产规模超千亿元的四川信托,被银保监会和地方金融管理局成立的联合小组入驻接管。
2021年,中融信托与华夏幸福相关联的四个集合信托计划相继爆雷,其合计债券本金金额近60亿元。
2022年,雪松信托多款信托产品未能如期完成兑付,涉及金额近200亿元。
这些此起彼伏的信托爆雷令人惊叹,更多人关心的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涉及到大笔资金的投资失败,肯定会发生诉讼,那么,法院会怎么判决?
0
2
法院的数据
北京朝阳法院的一位庭长曾经在电视节目中介绍,2016年全国法院审结的信托纠纷案件78件,2017年191件,2018年208件,2019年264件,2020年575件,2021年有所下降,共审结163件。
这些还是已经审结的案件,更多尚在审理中的案件没被统计在内。
要知道,截止到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信托公司,一共也才68家,能够由此出现数百起纠纷案件,确实说明其中存在的矛盾非常多。
而不同情况下,法院作出的判决也不尽相同,大体来说主要分为三类。
0
3
代销银行有无责任?
首先是第一种情况,也是相当常见的一种。
投资人并不是直接在信托公司购买的信托产品,而是在银行销售的介绍和引导下,将钱投入信托产品之中。
专家表示,信托公司和代销方实际上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而适当性义务就是用来约束发行方和代销方的。
根据九民纪要、民法总则相关规定,信托产品的代销案件中,如果金融产品的发行者或代销者没有尽到适当性责任,从而导致了购买金融产品的消费者遭受损失,那么他们都需要负责。
消费者可以向信托公司请求受害赔偿,也可以向代销机构要求赔偿,还可以同时向二者一起请求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据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民事判决书显示,一家事业单位经由银行推荐,购买一款信托理财产品,之后发生了爆雷事件。
在产品承诺书上,信托公司表示对优先受益人承诺保本保息。
然而一年时间过去之后,产品已经到期,单位却并未收到信托公司的收益,并且500万本金也没拿回来。
为此,该单位把银行还有信托公司都告上了法庭。
经过审理,法院弄清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信托公司的实控人进行授意和安排,让公司销售人员向一些银行打通销售渠道,并通过给予银行人员销售提成等方式,激励银行工作人员向人们宣传、推介产品。
然而银行客户对其中的详细情况没做深入了解,并不清楚其中宣传的保本保息、没有风险的说法是否可信,直接全盘采信,并在委托认购合同上签字。
法院认为,在银行方面向他人推介理财产品时,没有尽到适当性义务,有一定过错;但是与此同时,委托人身为国家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时应当设置有相应规范的内部审批程序,以及自身风险防范一是也应当远高于普通自然人,因此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主要责任。
最终,法院判定银行承担30%的责任。
除此之外,裁判文书网上类似的案件当中,如果涉及到的是个人投资者与银行的纠纷,则很多时候银行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
0
4
是否能够刚兑?
第二种情况是,投资者认定了信托公司客户经理承诺了有保底的刚性兑付,于是欣然投资,最终发现产品爆雷,遂告上法庭。
裁判文书网上的某个案例就是这样。
有一家信托公司,向投资人推介一个投资项目,并且在确定投资之后几年时间里,相关项目接连出现各种问题,眼看项目落地的难度已经很大。
而信托经理一直在对投资人口头承诺说,如果有意外情况,他将会负责进行刚性兑付。
结果等来等去,等到的不仅是继续赔本,还有项目的实际控制人也突然去世,项目越发没有完善落地的希望。
为此,投资人把信托公司告上法庭。
在法庭上,两方面各自都有自己的说辞。
投资者一方认为,信托公司在面对项目的各种负面消息,基本没有任何反应,没有进行任何实际的投资管理操作,能力和态度都非常差,而且经理多次口头承诺刚兑,所以信托公司应该进行赔偿。
信托公司则认为,信托计划如今还没终止和清算,并不是索要赔偿的时候,而且投资者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合同上已经写明了投资有风险,甚至是本金损失的风险,但是并没有写什么刚性兑付。
自己在很多方面实际上已经很努力,只可惜并不是努力就一定有很好的结果。
法院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信托公司在各种事务处理方面是否勤勉尽责,尤其是承诺“刚兑”等方面。
对于信托公司的投资管理义务,法院最终认定其怠于履行义务。
但是对于承诺“刚兑”这个问题,法院则支持信托公司的说法,一切以合同为准,至于说信托经历的口头“刚兑”承诺,并不能算数。更何况,相关监管规定也明确禁止“刚兑”的说法。
最终,信托公司只赔偿了其中的一部分损失,并没有按照口头承诺那样进行刚兑。
0
5
违约:理论与现实
第三种情况,就是信托公司存在违反受托人义务的情况。
在实践中,当信托公司存在诸如未能依照约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风险提示义务方面存在履行瑕疵,乃至于合同约定的信托净值触及预警线及平仓后的通知义务并未履行,等等,都会被法院判处信托公司就损失承担全部责任。
简单来说,有关信托公司违约的情况主要有如下几点:
(1)信托公司无证据证明对于信托计划的风险进行了充分的提示说明;
(2)信托公司在风险提示义务方面存在履行瑕疵;
(3)信托公司存在未依约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
(4)在证券投资型信托产品中,信托公司未履行合同约定的信托净值触及预警线及平仓后的通知义务;
(5)信托公司使用信托资金对外投资超出了《信托合同》约定的范围;
(6)信托公司未及时进行清算。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情况。
实际操作中,投资人和信托公司双方信息非常不对等,前者几乎完全无法知道后者具体在做什么,更无法得知对方在哪些地方存在违约情况,并且无法掌握相关证据。
这就导致在实际诉讼中,投资人的赔偿诉求会因为没有充分证据,从而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0
6
其他情况
除了这些基本情况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
比如说,虽然截止到诉讼开始的时候,信托资产赔了不少,但是根据合同规定,双方的真正兑付日期还没来到,而无法就此判决投资人的索赔诉求合理。
另外就是,一旦案件中涉及到了案外人,那么情况就会更加复杂。
比如说,不少信托公司投资的产品,都和房地产挂钩,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的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甚至有人惊呼严冬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公司为了及时止损,已经跟房地产公司打了官司甚至胜诉,要求对方进行赔偿,但是一时半会还没能完成资产清算等等。
这种由于案外人的因素导致信托公司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况,法院一般不会支持投资人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本金和收益。
0
7
房地产的身影
在不少信托公司的背后,都有着房地产的身影。
毕竟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房地产就是最赚钱的代名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百亿乃至千亿富豪,一度让好几位高净值人士荣登中国首富或中国女首富的位子,因此不少信托公司选择向房地产投资。
然而时过境迁,很快,房地产开始逐渐显露颓势,恒大等知名房地产企业接连爆雷,一向以“白衣骑士”之名响彻业内的融创也在为钱发愁。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少过度依托房地产的信托公司,开始接连爆雷,一些与之有间接关系的信托公司同样没能讨到好处。
甚至由此带来的经济大环境的增速放缓,导致了许多信托公司都面临窘境。
0
8
未来的出路
投资者的钱经常打水漂,很愤怒很无力。
信托公司的投资经常受限于当下经济大环境,很难有亮眼表现,同样很无力。
银行同样有类似的感觉。
而无论如何,很多事情已成定局,虽然这些矛盾是经济周期调整的必然反应,但是这种结果各方都存在很多需要反思的问题,比如该怎样顺应时代的大潮流来调整对未来的期望,而不是继续期盼一句“刚兑”“保底”能够真正毫无破绽地真正实现。
更不能只凭借过去的经验就埋头做事。
最后,人们只能在有限的未来中,努力争取一些有利因素。
然后,静待严冬过去。
推荐阅读
往期文章☞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意味着什么?☞拜登严禁美国人服务于中国芯片,高净值人士进退两难☞邓紫棋为何讨薪艰难?☞刘强东性侵门时间结束,富豪为“一个误会”可以出多少钱?☞最高90%!又一互联网大厂火速裁员☞为追女人诈骗1.7亿锒铛入狱,这名富二代经历了什么?
[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活动详情 ]
王昊说财富视频号开张啦 点击观看,先睹为快! 欢迎点赞、转发和关注哦~ ▼
声明:文章版权归平台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关注王昊说财富
分享财富世界的点滴
官网:www.rayyinlawyer.com
微信:18519723028
电话:400-6893-800
公众号 ID:b j r y l s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原文”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