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专访原深圳市副市长:“我说华为不会走,富士康也不会走……”

葫芦君 西葫芦 2019-12-20


         观点摘要           


  • 任正非说,我为什么1988年敢在深圳创业?我就是看到了你们1987年的红头文件。

  • 文章说华为要走了,还有谁谁谁要走了!看到那篇文章我笑了,我没有心慌。我说,他们不会走的。

  • 你说华为又跑哪里投资,比亚迪又跑哪里投资了,好像怎么了。怎么了呢?只能说深圳更强大了。

  • 比亚迪凭什么跑到深圳来?华大基因凭什么跑到深圳来?就是这个地方环境好嘛!

  • 大疆的创始人汪涛从香港科大毕业了没留在香港创业,而跑到深圳创业,建了大疆无人机公司。为什么?就是因为深圳这个地方制造业环境好。



深圳大学。



【编者按】2017年,葫芦君有机会拜会原深圳市副市长郭荣俊。尽管离开分管副市长的位子已经15年,但是在采访中,郭仍然如数家珍,对于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非常自豪,对创新深圳的前景非常自信。尤其是在访问中,郭谈到了很多企业在深圳的发展,也回答了十几年来一直围绕深圳的一个话题“XX企业跑了”,包括富士康、华为、平安等。最近华为开通总部与松山湖的办公专线,再次引发“跑了”的舆论风暴。为此,西葫芦重发此

郭荣俊,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先后任职国家航空部、深圳中航集团,后担任深圳副市长,分管科技和金融等领域。2002年后转任人大,现已退休。



1





说到深圳的科技起步,要从梁湘时代说起。1980年代初,深圳发展刚起步,一年财政收入只有两三亿,梁湘就提出并着手创办深圳大学。

李灏一来深圳,就跟中国科学院联合成立深圳科技工业园。深圳科技工业园你知不知道,就在现在高新区的中区。那时候是深圳、科技部和广东省国投三方联合投资建立深圳科技园总公司,那时也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深圳科技工业园。


1987年深圳市委颁发了一份文件,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文件,鼓励民间创业者成立民营科技企业,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后来任正非说,我为什么1988年敢在深圳创业?我就是看到了你们1987年的红头文件。

李灏当市长的时候,深圳跟电子部谈合作,深圳要发展电子产业。那时候也有人劝他在深圳发展炼石油、建燃煤电厂,他没有接受那些建议。深圳办赛格集团,很多都是电子部派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赛格的几任一把手都是电子部过来的。80年代末期又建设华强北电子一条街,深圳应该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还是比较早的。

深圳发展高科技产业起步很早,但是发展很缓慢。什么时候进入快车道呢?进入快车道是厉书记上任以后,特别是1995年市委第二届党代会、人代会之后。那时候,深圳的高新园区成立,华强北一条街更成型了。另外,工业区也开始起步了,支持工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22条政策也出台了。

华强北。




2






这个时候进入快车道跟整个国家的形势有关系。大家可能知道江给深圳一个题词叫“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为什么提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呢?过去给深圳的一些特殊政策,后来慢慢的没了。深圳以后再怎么发展,你只有提高你的内涵,你的创新能力。

深圳的发展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工业,什么时候都是要抓好这个基础。我们以前没有连片的工业区,没有太多连片的土地来发展工业。

当年厉书记搞高新区,高新区最后连深圳大学都划进来才11.5平方公里,因为深圳土地连片的很少。所以厉书记为了发展深圳将来工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招商引资。

我的观点是,深圳不论发展到什么时候,制造业这个基础一定要保持住。所以我看到宝安区委书记提出来,宝安区要保证7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红线,这是很正确的。深圳之所以区别于香港,深圳创新能力这么强,能够吸引那么多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比香港制造业基础好。

制造业基础好,它就可以给科研发展、科研创新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你想搞一个什么创新,想搞一个什么东西,你总是离不开制造业,离不开产品的配套。如果制造业基础没有了,产品配套距离太远,创新就受到制约。

香港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它大学机构很好,它的研发能力也很强,但是它没有制造业,想做个什么东西,采购个零部件,委托谁给我设计、谁给我加工?这个链条在香港找不到,就要到深圳或者周边珠三角来找。这就严重制约了香港的创新能力。

大疆无人机。


3






现在深圳和香港的创新能力很大区别不在于研发。研发能力香港也很强啊,许多方面还超过深圳。但是制造业不行就受制约。香港也搞了数码港,但和我们的工业园区不好比。数码港主要是文创产业,动漫这些东西。

所以大疆的创始人汪涛从香港科大毕业了没留在香港创业,而跑到深圳创业,建立了大疆无人机公司,就是因为深圳这个地方制造业环境好。

我第一次去日本是1989年,到日本秋叶原一看,那个地方采购电器、电子产品、电子零部件真是方便,你想要什么电子产品,几乎都有,想要什么零配件就有什么零配件。

所以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电子工业非常发达。现在可不一样,现在深圳的产品配套能力超过了秋叶原,就是因为我们的工业基础,龙岗大工业区应该说功不可没的。

4





深圳发展工业和科技产业是有优势的。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国家批的整个深圳市是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深圳的高新区比中关村小得多,中关村大概300来平方公里,把原来昌平的一些土地都划过去了,面积很大。上海高新区面积也很大。深圳呢,深圳也可以说比他们更大,因为深圳全市都成为一个科技创新产业基地。

到了1998年,厉书记退下来,高丽做深圳市委书记。他在支持科技发展方面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办高交会。另一件事是规划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带。

举办高交会的会展中心。



深圳之前不是没有高交会,那时候的高交会是在荔枝节里面,每年举办荔枝节都搞一个小高交会。高交会在什么地点举行呢?就现在的科技馆。在那里拿出两三百平方米搞高新技术交易会,规模太小,连深圳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高交会。高交会发展的元年是1999年。高丽书记来了之后很快决定取消荔枝节,要办高交会。这是一件大事。

第二件大事是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带。深圳的高新园区只有11.5平方公里,没办法满足深圳发展科技的需要,所以后来就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包含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大鹏、坪山(大工业区)这一片,这些都包括进去了,一共是11个片区。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带又发展为深圳市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基地,更上了一个台阶。

区域优势或者说分工也是逐步形成的,更多是市场的力量。我记得1996年去看比亚迪,比亚迪当时就在龙岗的坪山,就几百人的小公司,也就是一个小作坊式的工厂。进去一看,生产的电池水平也不是很高,就是可充电电池,以后它自身产业不断升级不断发展,最后发展到做锂电池,再后来它才发展到做动力电池。

很多产业的发展,不是政府主观想要搞什么就搞什么。深圳市政府的高明之处就是创造环境,实际上决定因素还是市场。政府只是创造环境,提供条件,做一个战略的规划。

这些东西都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些条件,企业成长不起来,比亚迪凭什么跑到深圳来?华大基因凭什么跑到深圳来?就是这个地方环境好嘛!

环境好是多方面的,环境好第一位的是政府作用,政府是服务型的政府还是管理型政府。

我们深圳很多成功的企业,你问他们,他们都有一句共同的话,我的企业如果没有遇到困难,没有做违法的事情,政府不来找我。我什么时候如果遇到困难了,会去找政府,政府会想办法,帮我解决困难。这就是深圳市政府的特点。

深圳的市场机制,应该说在目前为止在全国还是领先的。深圳也不断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但我们目前的市场化条件在全国是领先的。当然,供给侧改革投资环境优化,它不光是政府的问题,方方面面都要进步。深圳最近抓高等教育发展,抓医疗卫生的发展,这都是投资环境。

华为总部。



5






2003年还是哪一年,网络上有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文章说,华为要走了,中兴通讯要走了,还有谁谁谁要走了!

看到那篇文章我笑了,我没有心慌。我说,他们不会走的。

企业选择地方不是谁给优惠条件多就到哪里去。企业会看你整个市场环境、产业配套环境。华为企业遍布全世界,它的生产基地也遍布很多地方,它的研发基地也是遍布全世界,但是它80%以上的税收交给深圳。这有什么不好?你说华为又跑哪里投资,比亚迪又跑哪里投资了,好像怎么样了!怎么了呢?只能说深圳更强大了。

郭台铭到龙华建设园区后,我也经常去,也陪着中央首长去。我们鼓励他跟国内的高校合作,清华大学就跟他合作建了很多实验室。郭台铭这个企业能做到行业老大,与深圳市给他提供的环境很有关系。没有深圳的环境,他哪做得这么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在宝安建的厂才多少人!郭台铭也没有忘本,以前都说郭台铭走了,郭台铭没走,他把高端的东西都留在深圳了,他到别的地方发展,是因为深圳没有那么多土地供应他。




更多阅读:



    欢迎关注西葫芦公众号:westhul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