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乐见岛专稿|未来已来:血缘不再重要,混血儿的时代正扑面而来——林正修震撼演讲之二

乐见岛君 乐见岛 2018-12-04

作者简介


林正修,台湾大学哲学系学士、城乡研究所硕士。曾任原台北市民政局局长、台湾环保联盟台北分局总干事,都市改革组织秘书长(OURS);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生态花椒项目负责人等现任海西咨询负责人;乐见岛专栏作者。


本文共计5300字,建议阅读时间15分钟。


欲阅读上期,请点击:乐见岛专稿|林正修震撼演讲:未来已来(之一)人类自非洲出走以来,已到进化的新拐点


说到人口,东亚模式有其共性。目前东亚儒家文化圈是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地方,然而从城市与产业的角度来看,东亚的房价普遍过高但出口旺盛。追赶的心态、产业、高房价与即将到来的人口海啸四者,我觉得这都是一个模块里面的个别配件。当我们把东亚国家并列来看的时候,才会发现即使分处冷战的两侧,但共同的特征还是清楚的。


图示:讲者自制

 

我用两个循环表达四者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循环是黑色的箭头,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或日本自黑船事件开始,整个东亚都是处在追赶的焦虑中,因为落后所以要追赶,明治维新、自强运动或大跃进都只是追赶的不同版本,要如何追赶?打仗时要富国强兵,不打仗的时要产业振兴,特别是制造业。


从全世界把外汇赚进来,而这和高房价什么关系?东亚特殊的制度设计是银行借款以房地产抵押为大宗。整个东亚昂贵的房地产抵押作为一个资金的杠杆设计,让大量的钱以廉价的成本流向出口制造业,现在也包括高科技服务业。

 

为何说输送的资金的成本很低?从微观的角度来说,一个年轻人一旦背上了房贷人生中的25年就得乖乖上班一辈子,薪水里的一大部分自动提到银行那去,而整个银行后面其实是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带头的日本模式为代表。政府调度这些信用与资源,最后大都到了制造业去,所以才有80年代日本及随后的韩台大陆的制造业奇迹。


虽然东亚对冷战切开两边的城市不一样,可是其实我们下面的深层的结构都一样,都有追赶的心态,都有主导性很强的政府。出口创造了大量的顺差,而房地产此时又扮演一个吸纳国内通货的大水池。天价地产带来青年世代严重的被剥夺感,进而让出生率大幅下滑。但没有地产吸纳超量的游资,东亚各国就得面对物价飞涨的政治危机。

 

东亚各国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时间序列,在人口上也类似。以日本跟台湾的人口时间差大概有15到17年,一般以三个观测点就来判断,这三个点是14岁以下人口开始下降,总劳动力开始减少,第三次则是总人口减少。除去戏剧性的移入人口,这三个时间点都是不可折返的,简单说:“东亚国家的高峰已经消退,越来越老进而人口减少无可避免。”

 

东亚各国的时间差提供了理解地产发展的背景,看日本为什么现在房地产相对比较合理?其实只有一个长期因素,就是出生比死亡少得多,治理房价短期的政策效果都有限,长期的人口趋势才是根本的关键。


所以天价地产是结构使然,但房价这么高的时候大家就不生了。不生了之后,就有人口的海啸回过来再把房地产打到塌掉。这样一整个循环多久?其实就两三代人的时间,日本就是已经快走完循环,台韩大约已经快到3/4,大陆已经过半。

 

在日本若有一个村子三年没有任何新生的孩子,就叫做“极限村庄”,村里的小学或路旁,有人做了布娃娃放在上面代替真人。这种村庄就是人口海啸的实况。

 

 

然而东亚走完另一个循环后会不会就比较无焦虑了呢?看起来是。一方面是相较于百年前,东亚已经真正富起来,可是另外一方面福祸相依,人口减少,环境的负荷也减低,社会躁动的情绪也会缓解许多。


但相对于日本的老化,中国的情形严峻得多,未来中国的老人们能够像日本一样享受良好的公共照顾已经万幸了。中国还有大量农村,连基本的公共服务都还没有到位的情况,当人口进一步老化时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光景,值得大家深思。

 

东亚的饮食,吃比较多的米饭和鱼类,而较少红肉与甜食,相较欧美较长寿,但我们的余生的质量如何?日本人有一句话形容贫病的余生叫做长寿的地狱,平均起来说,大多数日本人在人生最后的7年并不开心,他们走在前面问题早一点提醒我们,必须把余生当成一个严肃的课题。

 

经济学上有个三元悖论说法,指出在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汇率的稳定及货币的流动性三者中,顶多只能兼顾其二,转喻到现在东亚生育与住宅相关的命题也颇为传神,一般东亚的受薪阶层在生孩子、买房子与体面的生活三者间,能够维持两件已经不错了。


中国的房价和美国相比已经贵得不成比例,而实际居住的质量相去更远。美国的确比较浪费土地与能源,但东亚简直是另一个极端,我们以比美国贵好几倍的价格,去买一个仅足以安身的居所,付出的是一生的劳苦,而这种情形,将因为人口的海啸而得到扭转,但东亚的经济再也不可能回到以往迅猛的扩张中。


 

(来源:https://www.zillow.com/research/china-united-states-housing-costs-14795/)

 

以前革命的话语,常常讲三座大山又压在谁的头上。现在用来讲“卵,宫,养”与妇女的关系,说这三者像大山也挺传神。一个生命要平安长大,必须健康的精卵,平安的怀孕生产和幼年的细心养育。这三件事几千年甚至几万年都压在我们亲爱的妈妈、妻子和姐妹身上。


一个必须身体够健康才有好的健康的卵,生养子女的职业妇女至少得中断工作一两年,尤其是怀孕中的10个月,更别说还有孩子出生之后的挂心操烦,各位是否知道,分娩这个字根其实来自劳动(labor),生孩子是人类得以存续最根本的劳动。


三座大山一样都压在母亲身上。一位女性一生平均下来只有400颗卵,若只优先考虑在适婚的年龄的卵,其实女性的卵子是非常非常珍贵,但传统的父权社会却普遍没有公平地对待女性。

 

不只是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如大陆的留乡妇女,让我用日本的一个案例来说明东亚女性的一般处境。东京医科大学可说是亚洲最好医科大学,今年发生了招生的丑闻。最初考试的分数,男生有1596人,女生有1018人,大概是3:2的比例。


可是经过检试后,到最后出来女生只有不到3%的比例,原来是男教授把女生大量减分.高考够辛苦吧,考东大医科更是辛苦。这些女生为了当医生,可能牺牲了自己许多该有的人生乐趣,结果还是在职场上还遇到这么大的歧视,号称民主法治的日本,女医学生都被如此不公平地对待,让我们无法低估东亚父权的弊害。


 

2018年东京医科大学暗中将女生减分丑闻


如果东亚的丈夫期待自己的妻子生二胎,必须要了解女性身上的枷锁并且具体的协助解决,否则都会成一些很主观的期待。有一个比喻不知道恰不恰当,在座的女生可以给我一个回馈,生二胎好像把脖子上的枷锁拿下来后,又要请你自己套回去。而且至少三年五载。两倍负担,所以二胎有多难?就像解放的农奴自套枷锁一样难,根本不是政府给点福利的甜头可以拉动的。

 

再说一些台湾与大陆的情况,然后试着对东亚做出一个比较整体性的判断。

 

台湾整个法权体系直接歧视女性的地方不多,但真实操作中就很明显,例如在民法的收养条件中,并无明说单身女性不能领养收养子女,可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就是千难万难,即便她是名流或富翁。


有位知名歌星想要借精受孕,结果法律不准,最后到外国做手术,结果还是失败了。连这些都是名流,都没有办法,何况一般女性。台湾现在情况叫做能生的养不起,能养的不让生。

 

而同样是歌手,阿根廷的瑞奇马汀(Ricky Martin)却有不同的命运,杂志封面上是他与自己的一对双胞胎,他说自己像爸又像妈。他本身是一个同性恋者,但透过代理孕母的方式得到自己的孩子。而一家三口还变成杂志的封面,这多少说明东西方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东亚的法律体系里面有很多讲一套做一套的现象。东亚的父权政府天天焦虑孩子生不够,却不让有能力养育子女的人当父母,这分明是无明(Avidaya)与自苦。



两岸都曾大力推动计划生育,这里面有一个假设,就是主事者与政策能够改变众人的生育行为。今天用政治学与人性论的角度来重新思考生育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生育是一个全球尺度,大部分男女长期参与而且重大的博弈(game theory)。


请想想这四个要件:“全球、大部分人、多次、重大的决定”。双方要不要结婚?结了是不是生?怀了以后要不要拿掉?生了一个还要不要下一个?生下来以后谁养?而且女生想的比男生多很多,如果用博弈的角度来想这件事情的话,你觉得政府能管多少?在大陆广东潮汕那一带,计生办基本形同虚设,当地人想生几个就生几个,大不了就交罚款。博弈论有所谓囚犯问题(prisoner dilemma),政府只不过是赛局里增加对方风险的第三方。

 

即便是中国,地域的差异性还是很大,一般来说,体制越独断后座力越大,同样是社会主义搞计划生育,山西和云南就很不同。但举国体制还是缺乏替选方案的弹性,每每过犹不及。


另一方面,计生体系的有效性绝不能从打掉的胎儿数来计算,在没有限制下,夫妻自然会衡量生育的数量,一旦有了刚性的限制,超生偷生就变成物种本能对外力的抵抗。反讽的是,计生体系自我延命的能力挺强,体系的惯性浪费了宝贵的政策转型时间。

 

所以我有一个判断是政策能影响生育,也许只是个一时一地的假像。中国大陆在以往执行最严厉的节育政策,这些过激的现象,放到较长期的历史来讲,也许不过是国家白做了恶人。真放开给农民生,说不准一代人之间就回来了。生育有更长期的经济的因素,地区的因素,用历史学家的话语来说,是季候决定生育。


不是哪个人生不生,就是这个社会觉得不生孩子不再是什么问题。体制的问题我们今天不多谈,但如果我们认识到人口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就会多一些理智的判断,对政府的强制力多一些保留。

 

回到全球人口的前景,这张图是2050年前的出生人口预估,非洲还是最能生,中国已经快要空巢了。墨西哥,南美洲生一点,印度与东盟生一点,但中国已经快空巢,北方国家则是生的更少。


(来源:https://anntw.com/articles/20140717-9F0V)


18世纪的思想家马尔萨斯曾说“人口多的时候资源就变少”。他的意思是说,别人不生孩子,就是你家孩子的机会。听起来也合理,可是我觉得手机商并不会这样想,特别拿非洲卖手机来当例子,对大陆是有启发性的,因为非洲近年的经济成长很大程度靠中国的基建与中低阶手机拉动。


对手机运营者来说,非洲的孩子养的好不好也许无法一时改变,可是至少会买一只我卖的手机。手机其实是另外一个人口的参数,以前费尔巴哈讲说“人是他吃的食物”,现在人则是他低头滑的手机,在人口的观点上,手机商与马尔萨斯时对立的两端,而两者都比较极端。


 

马尔萨斯(1776~1834)

 

孩子当然是爸妈生的。可是另外一方面,孩子生出来,从上幼儿园一直到之后,他的消费行为,其实都是整个社会经济运作的一环,所以孩子也是社会的。如果这社会不仅止于一个国家的边界,非洲孩子也是世界的,东亚不生非洲生,从更广阔的意义来讲,孩子带来的消费与成长当然是世界一体。此地不生别人生对拥有技术的生产者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所以传统的经济学担心人口变少会导致衰退时有些片面的,影响成长与生活质量的因素还有科技与制度等,不是只看人口总数,而且福祸相依,人减少时,环境可以纾压,人增加的时候经济比较有劲。必须持平来看人口的趋势,固执于一端是自寻烦恼。

 

其实要拉提出生率并非没有办法,如果我们可以想象“卵,宫,养”三座大山不再压在同一位妇女身上,用全球的尺度来协作一个“卵,宫,养”的网络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局面。


我们可否想象经由媒合而不是透过婚姻,在东亚养育一个俄中混血的孩子,这个孩子的长相大概类似乌兹别克族,他或她接受东亚的教育,长大以后还会写书法,至于怀孕的十个月由谁承担?可以是妈妈自理,也可以请健康妇女的代孕。


欧亚混血的小兄妹


回到开头提到的共享经济,生孩子当然比租个单车,打个滴滴复杂很多。但核心问题还是公信力,这过程其实是把养育之前的部分分散化与社会化,最后谁要扛起养育的责任,谁就是服务的买家,而法律应该尽力确保这个流程透明可信。

 

有买家就有偏好,所谓的消费者曲线。在婚育中首要的偏好是什么?其实人外表的性状只是基因与后天环境的综合表现。真正该思考的是传承是什么?以上述混血孩子的例子来说,也会写书法才是最重要,你在意的事物你的后代也欣赏,这比种族的特征来得更重要。

 

说到健康的卵很珍贵,卵不但珍贵,而且已经是门好生意。欧美前10大所谓捐卵的国家,一颗卵多少钱?大概平均都要5千欧元,这几乎是一个乌克兰女生半年的生活费。然而捐卵与代理孕母优先什么地方?为什么没有考虑上海或者考虑印度?他们首先是考虑相近的种族,然后公共卫生条件要够好,但是又不希望太贵。


所以综合起来,就是像南欧或乌克兰等国家就成为首选,现在的趋势还是以西欧白人高龄夫妻想要亲养子女为大宗。当然他们也用领养的方式,孩子的来源就不限于欧洲。


(来源:https://www.eggdonationfriends.com/ivf-egg-donation-abroad-the-most-popular-destinations/)

 

乌克兰有家典型的捐卵医院BioTexCom。他们的台价4万欧元起跳,一年做大概600多个案例。在他们的官网上宣传一个成功的案例,是66岁的德国夫妇,以捐卵的方式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乌克兰的代孕法令大概是世界上最宽松的,这家医院也特别宣传,只要不违反人道基本都可以。


乌克兰的国家转型也许未必成功,但代孕与捐卵却是一个成功的行业。乍看来自东亚的客人好像不多,但往后未必会少。另一个平行的案例是祖父母从过世的儿子身上取精,以孕母的方式成功生育了一个孙子。


这个案例目前是违法的,因为即使是父母,也不能在没有所有人的同意下取得精子。但如果只有这一点违法,是否当事人生前签署了同意书就可以了吗?祖父母可以经由子女的同意或其他的方式,就直接拥有孙辈吗?此门一开,对许多健康富有的祖父母,重拾育儿的乐趣并不是难事。

 

不必特别强调个案一时的对错,我想说的是有些事情不管喜不喜欢,它都持续发生。“卵,宫,养”这三件事情的分开来协作的这件事情,在全球很多角落里面发生。这些发生的边缘现象,通常是以一种改良式的修辞,例如诉诸亲情与人性,但累积起来却会形成一个即将而来的巨变。


如果我们检视全球代孕相关的法律状况,会看到一个纷杂的现象。什么意义上?中国、日本、土耳其、沙特阿拉伯,欧洲的主要及部分的北美会对代孕与捐卵采取同等的标准?为何印度南非、俄罗斯与美国加州会成为全球最宽松的国家及地区?


几乎找不到一个种族、经济或宗教的单一的因素可以解释,目前对于所谓人工代孕及捐卵的理解,并不像反对复制人一样全球已经有共识,可说是莫衷一是。如果你是可能的客户,应该关心各国法律的发展,如果你是生意人,你该会看到机会。


Legal status ofsurrogacy in the world:


  Both gainful and altruistic formsare legal

  No legal regulation

  Only altruistic is legal

  Allowed between relatives up tosecond degree of consanguinity

  Banned

  Unregulated/uncertain situation


接着谈到亲情。我又得提到演艺界的名人,他们的理念往往走在社会的前面并且勇于表达。好莱坞影星裘莉(Angelina Jolie)虽然现在离婚了,但她过去各地拍剧时,收养了几个孩子,其中有柬埔寨的,也有非洲的。六个孩子中还有她和前夫生的龙凤胎,她说这些孩子是她精神力量的来源。


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个有联合国精神的人。她做这些绝对不是为了炫耀,把孩子拿来炫耀,成本太高了。她真爱他们,而且孩子们彼此都知道,这世界不是只有一种亲生的亲情。


裘莉和六个子女一起走上星光红毯


大家看看我们身边都多少对宠物视如子女家人的友人?一个社会猫狗养的越多,小孩生的越少,但绝非坏事,毛小孩也许没有办法听懂你的话,但感情的交流真实存在。客观从行为来理解,亲情是一个实践的结果,而不以血缘为前提。所以当代社会应该重新考虑血缘,不应把血缘当作组成家庭首要的考虑。


以此来看,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如果在未来一两代人之间,社会的主流还是一夫一妻及血缘亲生,但也有两三成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家庭,来延续他的亲人的关系,那就是人类就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拐点,这拐点也是一个跳跃。所谓跳跃就是人类能够在离开地球常驻火星之前,也许可以丢掉我们身上像石块一般的生物性的偏见,即对血缘的偏执。


若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在文末打赏支持,打赏收入将全部用于内容生产上,为诸位提供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


文章为原作者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果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乐见岛运营人员。


The   end

编辑: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


“乐见岛”第四期乐平讲堂《解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文化断层危机——儒家如何返本开新》正在报名中。



乐平讲堂是“乐见岛” 子栏目,每月我们都会邀请一名资深人士,探讨领域内关于创新解决方案的讲座。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著名国学大师赵士林先生为主讲嘉宾,为我们分享主题《解困21世纪中国的文化断层危机——儒家如何返本开新?》


所谓文化断层是指文化传统的断裂。这种断裂导致文化上的真空,导致个人在文化上的失根、失范尤其失去自信。没有了文化上的滋养,没有了千年传承的礼仪和教养,现代社会的公民文化又不可能一朝养成,人们不能不陷入困顿和迷茫,并被困顿和迷茫所焦虑。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性质是类似本能的,一方面具有先天的、人种遗传的基础,一方面其表达又没有纯粹的本能那么强烈,而是脆弱的,还要取决于后天的学习等因素。


而越是高级的需要,例如自我实现,其本能的性质越弱,其表达越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人要自我实现,必须要有一种强大的文化支撑。


中国人普遍人格的自信,与文化的自信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中国人要普遍获得幸福感,必须弥补这个文化断层。


而儒家作为古代中国代表性的思想状态,今天如何评价和处理其思想资源,无疑是走出文化断层的困境,及中国转型进程不容回避的文化任务。


具体说来,如何看待对下一代的国学教育?又有哪些东西是在国学教育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如何通过国学减轻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焦虑感,迎来幸福美好生活?如何让国学于小处助己修身,在大处谋事帮人?我们期待一个答案。


适合人群:愿意思考的国人,尤其是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急于寻路而迷茫、并被迷茫所困扰所焦虑的年轻人;同时也适合商业的精英阶层;国学从业者及学习者;公益机构;等....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报名。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