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 | 中秋节,他们这样过!

2016-09-15 工人日报

开着清扫车赏圆月

人物:孙建林,44岁,籍贯四川广元,北京市东城区环卫清扫队一中心环卫工人

9月12日22点,孙建林出车前给清扫车加水。

本报记者  彭文卓

孙建林初来北京打工的时候,已经过了不惑之年。3年前从老家四川广元北上,他就进了北京市东城区环卫清扫队。环卫队实行轮班制,每周休息两天,没有节日的说法。因为排班的缘故,他从来没有赶上过中秋放假的福利。

每天的工作,从晚上10点开始,到次日凌晨6点结束,他要驾驶着清扫车从交道口南大街开始,一路沿着二环周围清扫主路的路牙子,直到工体北路,一共34公里。

开清扫车要比普通车辆难度高很多:要跟行人打交道,时刻注意来往行人!还得将车紧贴路牙子,时速最高不超过20公里,要是路面脏,时速还得往下降,直到把路牙子清扫干净才能往前移。

大约在凌晨两点半的时候,孙建林能有一次半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足够他在车上眯会儿眼,缓解深夜工作的疲劳。然后就要继续出发,直到凌晨5点半的时候将车开回去卸垃圾、清洗车辆、收车,6点准时下班。

孙建林的一年四季,都是白天休息,晚上工作。年过四十后,他要比以前恋家了。回想去年过中秋的时候,工作间隙的他开车时看着外面的月亮,就特别想念老家的父亲,抽空打了电话过去叮嘱70多岁的父亲:一定要注意身体。

孙建林也时常觉得辛苦,但是每天清晨迎着朝阳,看到清扫一新的马路,那种自豪感又冲刷了他内心的苦闷。

今年的中秋,孙建林依然要工作,但是白天他打算和几个老乡一起聚聚,“聊聊天吧,但是晚上要工作不能喝酒有点可惜,没办法,这是我们司机的职责!”

5平方米看守工棚里过中秋

人物:冉家福,40岁,籍贯贵州水城,昆明铁路局看守工

除了夜间每隔一小时巡查一次,冉家福白天还需要观察落石情况。

本报记者  黄榆  本报通讯员  马军强

“月饼买了菠萝味的吗?买鸡蛋了吗?和娃娃通过电话没?”

“你爱吃的都买了,刚刚问过了,娃娃都好着呢。”

正在对话的两人是昆明铁路局曲靖工务段(六盘)水红(果)铁路54公里防洪看守点的夫妻看守工冉家福和汪碧琴。

冉家福和汪碧琴是贵州省水城县新街乡二台村村民,家距离看守点仅有4公里。

2008年5月,夫妻俩通过劳务工招聘来到这个看守点,负责日夜巡查看守点附近500米的铁路线和线路两侧的危岩落石。为了照顾妻子,冉家福主要负责夜间巡查,妻子汪碧琴负责白天的巡查。

“在来看守点工作之前,我们夫妻俩靠在老家种地和养羊维持生计,一年忙到头收入还不到两万元。来到铁路看守点工作后,我们两人每月能挣到5000多元钱,除了供养两个孩子上学,还有富余的钱存到银行。”丈夫冉家福咧嘴一笑说,“看守点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比起干农活算轻松的了,收入也有保障。”

虽然离家很近,但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逢年过节夫妻俩都得驻守在看守点,春节、中秋也不例外。

“明天是中秋节,我今早就买了鲜肉、蔬菜和月饼回来。”妻子汪碧琴边洗菜边说,“算上明天,我们连续9年的中秋节都在这只有5平方米的看守工棚过,虽然简陋,但我的心里踏实。每月工资按时发放,小孩在学校好好念书,爱人就在我身边,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幸福吧。”

冉家福告诉记者,这份家门口的活很难找,他们要尽力干好,等供养两个娃念完大学后,就用积攒的钱在村里盖上一幢小别墅。

30多个中秋未回过家

人物:蔚保同,53岁,籍贯河北保定,长春地铁建设电工

蔚保同在巡检二级配电箱。

本报记者  柳姗姗  彭冰

“月圆人团圆……”每到中秋佳节,蔚保同在逼仄的简易宿舍楼院内,抬头遥望一轮满月时,嘴里总会反复呢喃这句话。然而,月虽圆,人团圆却只是奢望。

今年53岁的河北籍老蔚,1984年退伍转业,在北京打工20多年,2011年底来到长春地铁建设工地上做电工。30多年来,他从未回家过过中秋节,今年照例,还是只能跟工友一起过。

“老母亲73岁,身体还算健朗,媳妇儿在家照顾老人、带孙女,两个儿子一个在内蒙古当武警,一个跟我一样长年在外打工,一家人隔上5年能聚全一次就不错了。”说起家人,老蔚粗犷的脸上神色格外温柔。每至中秋,思乡之情满溢,唯一的疏解方式就是给家里打电话,内容数年不变:买月饼了吗?别省着花钱,多买点好吃的,多注意身体……

小孙女刚出生不到一年,老蔚心里又有了新的牵挂:“就出生的时候看过一眼,现在偶尔用电脑视频,小家伙活泼爱笑,特招人稀罕。”

今年中秋节当天,老蔚单位的食堂会给加个菜,并给每人发一瓶啤酒,工友们在一起热闹之后就各回各的宿舍。躺在床上,大伙儿又会开始絮絮叨叨地聊自己远在家乡的亲人。

老蔚一个人负责工程队的供电工作,24小时开机待命,按需随时下井。有时半夜处理完工作,就站在院里看看月亮,抽一根烟,思绪飘远。

与亲人聚少离多,确是人生一大遗憾,但老蔚总想着,只要身体好,就得在工地上待着。“养家糊口是其一,单位信得过咱的电工技术,咱就得把自己的能耐都用上去,往大了说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老蔚在岗4年多,实现了所负责项目工地的用电零故障、零事故,并已连续三年荣获长春市地铁工程建设“十大优秀农民工”称号。

漂泊6年首个团圆夜

人物:李飞,38岁,籍贯陕西渭南,成都工地钢筋工

中秋前夕仍在钢筋工棚里忙碌的李飞。

本报记者  李娜  本报通讯员  王琦

9月13日夜里10点,成都博览城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钢筋加工棚里依旧灯火通明,钢筋工李飞站在弯曲机旁不停忙碌,为了赶工期,他和工友们每天都要加班至深夜,但连日来李飞的心情格外好,因为今年他将迎来在外漂泊6年来首个与家人团聚的中秋节。

李飞来自陕西渭南农村,始终跟着中铁一局四公司项目全国各地奔波,但有相对稳定的务工单位,于他而言是十分幸福的事情,唯一的缺憾便是无法陪伴家乡父母、妻儿,只有春节时才能有短暂的相聚。“在外干活的都这样,为了生活,总得作出牺牲。

每逢佳节倍思亲,李飞时常以为自己已是麻木了,可今年妻子突然告诉他,一双儿女想爸爸了,正赶上中秋节学校放假,妻子打算带着孩子从老家乘火车赶到成都来与他团聚。“听到消息,特高兴,但又觉得老婆孩子辛苦。”李飞停下手里的活,点燃一支烟做片刻休息,“一家人在一起过中秋可是从来不敢想的事情,外出打工6年,这还是第一次!”

李飞告诉工人日报(ID:grrbwx)记者,现在工地条件越来越好,公司听说家人来过节,还专门为他空出一间相对较宽敞的夫妻房,供一家四口团聚。他琢磨着放假期间要带妻儿好好在成都市区逛逛,“到时候咱也可以骄傲地对孩子说,这城里的高楼大厦,也留下了他老爸的汗水!”

李飞说,他之所以如此努力在工地上打拼,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坚持学业,改变命运,“父辈辛劳,就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够过得甜!”李飞告诉记者,妻子和儿女会在中秋节当天抵达成都。临近中秋,成都的月亮虽半弯却皎洁明亮,李飞自语道,“家团圆,才见这城里月儿圆!”

晚上下班后夜游西湖

人物:李丽,24岁,籍贯安徽安庆,杭州武林路餐厅服务员

本报记者  邹倜然

“不回了,中秋节我们没有假期。”在杭州武林路一家餐厅当服务员的李丽告诉工人日报(ID:grrbwx)记者。

李丽是安徽安庆人,来杭州打工已经快四年了。她也是这家餐厅的第一批员工,因为资格老,尽管年纪不大,但其他店员都要叫她一声“小丽姐”。李丽告诉记者,自从出来打工,每年也就只有春节可以回家看看。因为对于他们这些在餐厅上班的人来说,节假日一般都正好是最忙的时候。“别说回家了,忙的团团转,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李丽说。

话音刚落,不远处一桌客人叫她去结账,李丽转身又忙了起来。刚给这边的客人刷好卡,隔壁桌又叫她添些茶水,还有新来的客人要点单……李丽就在收银台、取菜口、点单台之间来来回回,又忙了20多分钟才能喘口气。

“想家是肯定的。以前在家的时候中秋节是一大家子过,所有亲戚都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李丽告诉记者,现在一般下班要到夜里10点多甚至11点,一天忙下来根本没有精力再去考虑其他事情。

“第一年来的时候,中秋节晚上跟姐妹们去西湖断桥赏月了。后来慢慢也就觉得很平常,今年中秋下班至少也得10点多了,可能大家要一起去断桥放松一下,我还没想好要不要去。但是她们说要介绍个男朋友给我,我现在的愿望也就是找个合适的人结婚了吧。”李丽笑着又去端下一位客人的餐食了……

忙完送货抬头思乡

人物:马占山,25岁,籍贯宁夏,快递公司送货员

中秋将至,仍在送货途中的马占山。

本报记者  邹倜然

9月13日,在韵达快递工作的快递小哥马占山告诉工人日报(ID:grrbwx)记者,这个中秋节他不回家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还抱着一个几乎到他胸口的大包裹,一步两个台阶大跨步地上楼。包裹很重,9月的杭州虽然已经凉快了下来,但马占山的汗水还是沿着脖子不停往下流。

“这里面可能是家具之类的。”他说着,敲响了收货人的家门。然而敲了好一会儿,并没有人应门。他又打了一通电话,才知道对方出去了。马占山二话不说又搬起包裹往楼下走,“得给他放到外面的代收点去,我提前打电话问一下就好了。”

马占山老家在宁夏,来杭州已经两年了。他告诉记者,自从出来打工也就每年春节能回去看看。至于中秋节,对他来说不过就是普通的一天。而对于家乡的思念,他说他早就习惯了。

“再想家也得上班吃饭嘛!”这些年在外面,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多挣钱,家里还有老父母和弟弟妹妹。只有挣到钱寄回去,他才感到欣慰。马占山很喜欢杭州,但他也觉得自己可能没法留在这里。“房子太贵了,我们这些人也就是来打打工,挣到钱了再回家去。”

“后天就是中秋节了,你准备怎么过?要不要去赏个月?”记者问他。

“赏啥月么。上楼下楼还得搬东西,一天下来动都不愿意动。真要赏月么站在阳台上抬头看看,想想家人就行了。”马占山笑着说。

猜你喜欢

收藏 | 中秋过节攻略,这一篇就够了!

聚焦 | 中秋国庆,送给党员干部的10大温馨提醒!

 本期编辑:贺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