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如何度过寒冬
编者按
冬季气候寒冷,是高血压的高发季节。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那么高血压患者该如何安全度过寒冬呢?且看张海澄医师的详细介绍吧~ |
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寒冬是一个重要的关口,稍有疏忽大意就可能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药物降压是治疗的基本治疗手段,而近七成的患者却未经过正规的治疗。如何选择以及服用药物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一个大问题。下面根据大家的提议简要科普一下。
一、天冷为何血压更高
人的血压一天24小时都是有变化的,当然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不少患者夏天时血压很容易控制、甚至偏低,可一到了寒冬血压就会明显升高,甚至增加药物后仍很难控制。
之所以寒冬时节血压会升高,是人体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冬季寒冷促使血管收缩,加上运动减少、出汗排钠减少,会引起血压明显升高。
血压过度升高就会使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栓、脑出血的发病率就大大增加。由这些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死亡率增加、致残率增高。
二、血压必须常监测
当寒冬到来时,为了防止脑出血等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应特别重视对血压的监测。对于血压尚不稳定的患者应每天监测血压变化,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早上服药之前的血压、晚上睡觉之前的血压,如血压不稳定应及时就诊,调整药物治疗。
不少病人在夏天时吃一点药血压就会很容易控制,甚至血压还会处于偏低状态,有些患者夏季甚至可以停药而血压不高,但一到冬季血压就不再稳定。因此,季节变换时更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适时调整药物,以前吃一种药的病人可能要增加剂量或者吃两种药物。总之血压变化要及时发现,血压高了及时调整药物,尽最大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的危害。也可以到医院做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于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有助于更合理地调整药物。
三、患者晨练要当心
人的血压是24小时波动的,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较低,大约在凌晨2—3点时最低。清晨醒前血压快速升高,晨醒后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约早晨6—9点)血压达到或者接近最高峰。这时的血压甚至比夜间高40—50毫米汞柱以上,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血压晨峰”现象。对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这是个危险时间,因为此时病人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时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此外患者一夜没有喝水,而通过呼吸呼出不少水分,血黏度增高。对于有动脉粥样斑块的病人来说,此时斑块容易破裂,导致心肌梗死、脑梗塞、脑出血。因此不主张血压未得以控制的高血压病人晨练,在血压相对稳定后可以晨练。
四、合理饮食很关键
高血压患者在冬季的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饮食,远离三高食物。大量三高(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要限制三高食物的摄入,多吃五谷杂粮。
适当多喝水,居家可多喝粥或汤(注意不要太咸),多吃水果、蔬菜。
保持室内外合理温差。高血压患者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和对血压的调控能力差,血压易波动。所以,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0-25℃左右,经常通风换气,骤冷和大风低温时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患者的面部或四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说话困难,或者突然有眩晕感,头痛难忍,而且由间断性的变为持续性的,或伴有恶心呕吐,这些就是引起脑出血或脑血栓的早期信号,此时,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平卧,尽快拨打10急救电话。在刚发病的急性期内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否则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务必保持电话畅通,并派人在标志明显的地点引导救护人员到来。
︱作者简介︱
张海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单、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调试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各种心律失常。
来源:张海澄新浪博客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