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也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生理上,肺脏清虚而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为脏腑之华盖,百脉之所朝会;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其他脏腑病变,亦常累及于肺。
温肺法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居于高位,易受寒邪所袭。一旦寒邪中肺,则必以温药祛之。寒又分为两端,一为外寒,一为内寒。
外寒者宜用宣散之法。仲景认为,太阳病见有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怕风,无汗而喘者,为外寒袭表,肺失宣散,指出用麻黄汤发散肺寒。如《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为古代医者治疗外感风寒袭肺的代表方剂,它体现了温肺散寒的一大疗法。
其二为内寒,内寒中肺多为寒饮所致,饮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饮侵肺。常可导致肺气升降不利,或肺气不得宣发,而出现寒咳、喘逆等症。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该方中麻黄宣散表邪,射干祛饮利喉,半夏、紫菀、冬花温肺、利气、化痰饮,生姜、细辛散寒逐饮,大枣健脾,佐以五味子散中有收,共奏温肺散寒逐饮之功。
另外内寒中肺尚有“肺中冷”一证,其病机为肺气虚冷,阳不化气。《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肺痰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因为肺气虚冷,阳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摄津,又肺阳不足,不能制约膀胱气化,故出现一系列“肺中冷”症状,治疗大法应以温肺阳为主。
清肺法
热者寒之,肺有邪热,必用清解之法治疗。清肺法又根据热在气分和邪热成毒之不同而分为清宣肺热和清解热毒两种。
其一为清宣肺热法。《伤寒论》:“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宣肺平喘,石膏清泄肺中郁热,杏仁止咳平喘,甘草和中。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宣肺平喘的作用。麻黄配石膏清宣肺热,临床石膏用量常为麻黄的3~4倍。
其二为清热解毒法。该法针对邪热壅肺,蕴而成痈之证而设,方如千金苇茎汤。方中苇茎能清肺热。冬瓜子、薏苡仁清热排脓,桃仁破瘀,泻血分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可祛肺内所郁之热毒。
泻肺法
肺主气,司肃降,有通调水道之功,故一旦肺失肃降,则可造成气机逆乱,或水饮射肺而成肺气膹郁之证。该法又分为泻下肺气和泻下浊饮两种。
其一为泻下肺气法。肺气以下降为顺,若肺气上逆则可引起咳嗽和喘息的症状。《素问·脏气法时论》:“肺苦气上逆。”引起咳嗽上气的原因很多,对于实证有挟寒、挟热之不同,对于虚证有阴阳亏损之别在运用泻下肺气法时,应区别对待。
例如在《伤寒论》阳明病证治中,运用大承气汤通腑泻肺下气。大承气汤本为阳明腑实而设,但对于腑气不通、浊气上逆而导致互为表里的肺脏气机不利,肺失肃降,亦可上病下取,为泻下肺气法的较好例证。
其二为泻下浊饮法。肺有通调水道之功,若水道不畅,以致水饮浊邪上犯,则诸症发作。葶苈大枣泻肺汤为此法之代表方。《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后世在运用泻肺法时,也常佐以泻火、降气、通便、逐水诸药,使该法进一步完善。
补肺法
虚者补之,损者益之。肺脏虚损,以气、阴二者最为多见。
其一为补益肺气法。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若因内外诸因,而致肺之功能失调,肺主气一职失司,则诸症见矣。仲景补肺气善用黄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该方以黄芪补肺益气,以小建中汤取培土生金之意,体现了补益肺气法在虚劳亏损诸证中的应用。
其二为补益肺阴法。肺喜润而恶燥,肺金必须时时得到津液之滋养,其中麦门冬汤体现了补益肺阴法。《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方中重用麦冬养阴以生津液,合人参、甘草、梗米、大枣滋养肺胃,配半夏降逆和中,使胃津上输于肺,阴津充足,则肺金得濡,而诸症自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