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2013—2018)

罗楚亮李实岳希明 中国学派 2022-04-2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但学界对近10年的中国收入差距变化状况存在不同看法。通过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2013年和2018年住户调查数据发现,这一时期导致收入差距缩小与扩大的因素相互抵消,收入差距总体呈高位徘徊的相对稳定状态。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以及工资收入、养老金收入、自有住房估算租金和转移性收入的变化,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流动人口收入分布、非农经营收入和财产收入的变化,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关键词:收入差距  集中率  城乡差距  流动人口  高位徘徊

作者罗楚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北京100872);李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杭州310058);岳希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责任编辑:许建康  张天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P33—P54

本文系原文内容节选。

引言







一国经济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二是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在收入分配方面并没有取得学界一致认同的绩效。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期,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31上升到0.45;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25上升到0.36,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18上升到0.33。Luo等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数据发现,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1988年的0.381上升至2007年的0.49;Benjamin等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发现,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1991年的0.37上升至2000年的0.44。一些学者估算了2010年以来的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201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3年以来的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2008年达到0.491的高峰,此后连续9年下降。但这种下降是否反映收入差距变化的中长期趋势,并没有形成共识。

由于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攀升,人们对收入差距变动是否出现转折颇为关注。一些学者基于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预测“拐点”已出现。尤其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自2008年后连续下降,部分学者坚持转折点已经到来。但该判断并不可靠,原因在于高收入样本代表性不足和收入低报造成收入差距的低估。此外,学者对“转折”究竟出现在什么时期也有不同判断。例如,Piketty等推算,中国收入最高的1%和10%人群的收入份额自2010年开始下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Kanbur等计算的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533、0.504和0.495,呈逐年下降。基于CHIP 2007年和2013年的住户调查数据,罗楚亮等发现,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下降将近6个百分点,但对高收入人群遗漏偏差修正后,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呈现较大幅度上升。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最近10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0.47左右徘徊。中国近期居民收入差距究竟处于何种状态,是下降还是徘徊?对当前收入分配状态的判断和定位,关系到“十四五”规划期间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及其政策制定。

本文利用CHIP最近的2013年和2018年住户调查数据,讨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最新变化及主要特征。尽管我国近期的经济增速和投资增速都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但由于工资水平和就业机会增长以及再分配能力增强,这一时期居民收入差距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既无明显上升,也没有明显下降。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养老金收入以及自有住房估算租金的集中率,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降。从区域和人群的构成上看,这一时期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成为缩小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主导因素,而流动人口更大比例地进入相对较高的收入组,具有扩大收入差距的效应。

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介绍2013—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代表性指标变动情况。第二部分简单说明本文研究的数据、地区权重及收入变量。第三部分归纳总结近期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变动特征。第四部分分析洛伦兹曲线走势与分组收入增长情况。第五部分探讨不同收入来源构成对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第六部分进一步测算城乡及东中西部地区差距对全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第七部分提出我国近期居民收入差距处于高位徘徊的总体判断。最后为小结。

......

结语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改革开放开始后的前30年,一直保持快速扩大趋势,至于近10年的变化趋势,学术界存在不同的估计。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居民收入差距有下降迹象;也有研究认为,这种下降并非真实发生,而是样本抽样偏差导致的估计结果。本文利用CHIP 2013年和2018年住户调查数据发现,这一时期的收入分配差距处于相对稳定水平,既没有明显扩大,也没有明显缩小。这一时期居民收入差距的稳定性,体现为不同收入组的收入增长率差异不大,除贫困人群外,低收入组人群和高收入组人群的收入增长率,都略高于其他收入组人群。

引致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扩大收入差距的因素,也有缩小收入差距的因素。本文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些经验证据。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首先,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反映了农村人口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人口收入增长率。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继续下降。在平均对数离差和泰尔指数分解中,城乡组间收入差距的贡献,从30%下降到26%。经过地区PPP调整后,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下降10个百分点。其次,几种分项收入的分布变化,也起了缩小总体收入差距的作用。(1)工资收入相对于总收入的集中率呈下降趋势,意味着在工资收入份额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收入分布的变化,有助于缩小总体收入差距。(2)在养老金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养老金收入相对于总收入的集中率下降5个百分点,也起了缩小总体收入差距的作用。(3)自有住房估算租金份额和分布变化,都起了缩小总体收入差距的作用,尤其是自有住房估算租金相对于总收入的集中率下降明显。(4)转移性收入的再分配效应有所增强。低收入组人群表现为净转入,高收入组人群表现为净转出,且转移性收入集中率的下降,导致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下降1.8个百分点。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这些积极因素,一方面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在近年来我国GDP和投资的增长率都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形下,由于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变,对劳动力需求仍在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呈现较为充分就业的状态,推动了就业机会增加和工资水平上升,以至工资增速高于GDP增速。另一方面,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力度也有所加强,具体表现为转移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所占份额有所上升。同时扶贫、救助与低保等民生政策,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得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大幅减少,至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本文还提供了有关收入差距扩大因素的经验证据。(1)流动人口的收入分布对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生了改变。其在2013年具有缩小收入基尼系数的效应,但在2018年成为扩大收入差距的因素。流动人口的收入份额增长和集中率上升,分别导致总收入的基尼系数上升4个和2.4个百分点。(2)非农经营收入的份额增加,其集中率也在上升,成为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推动因素。(3)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集中率保持上升态势,意味着随着财产收入份额的增加,财产性收入将导致总体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未明显扩大,也没有出现持续且显著的缩小趋势。这种新变化意味着,中国收入分配的演变,正处于收入分配差距高位徘徊阶段。从高位徘徊转为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定步伐,其变化条件与“十四五”规划期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